李白濤
(大連市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區(qū)凌水小學)
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式教學模式是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實物操作,解決難點,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的一種教學結構框架。通過遷移的思維方式駕馭新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對學生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
“先練后講”是邱學華對嘗試教學法的概括,嘗試教學法最初做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不要講解,而是大膽地讓學生先試試,學生嘗試后,教師根據學生在嘗試中存在的問題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是先由教師講解,把什么都講清楚了,學生再做練習,而是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自學課本和互相討論,依靠自己的努力,通過嘗試練習去初步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嘗試練習中的難點和教材中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這種課堂教學主要是體現(xiàn)嘗試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以練習為主。
任何一種學習都是有意識的行動,需要內部的動力系統(tǒng)去激勵和推動,這種動力系統(tǒng)就是學習動機。小學生主動學習意識還不夠強,但他們的學習活動也是在動機的推動下進行的,遷移就是推動學習的動機,舊知識遷移——找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的練習,給學生嘗試找準突破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置疑遷移——由連接點向學生提出問題,啟發(fā)聯(lián)想,使學生產生想動的感覺。激勵遷移——喚起學習者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敢于嘗試、敢于探索。
1.復習舊知
設計一些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的練習,以舊引新為解決嘗試題鋪路架橋。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為例:教師開課出示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花園圖形紙片,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自然就復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問題提出
新授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幾個花園(圖片)的面積哪個大?學生通過猜測明白了要想準確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必須準確計算各個圖形的面積,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敢于嘗試的動力。激發(fā)學生嘗試的興趣,學生有了激勵遷移、推動嘗試的動力。動手操作前建議大家先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能不能把它變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呢?怎么變?
3.遷移嘗試
教師設計了富有情趣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學生產生情感,樂于嘗試。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學習新知識,第一步:動手操作。為了剪拼的規(guī)范,建議大家用鉛筆和三角板先畫一畫,再剪拼。第二步:結合剪拼過程,思考這三個問題:①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什么圖形?②剪拼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什么不變?③剪拼后的圖形各部分和原來平行四邊形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第三步:把你的剪拼方法及你對這三個問題的思考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追問:為什么沿高剪?你怎么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剪拼后的長方形面積相等?請每位同學選一種你喜歡的剪拼方法說一說。教師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從而總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
這是嘗試活動的主體,嘗試時必須遵循“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學生嘗試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找準學生困難在哪里,為后面的講解找準信息,對能力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學生嘗試中遇到困難,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答案,同桌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小組互相討論。誰對,誰錯,為什么?當學生想知道自己嘗試的結果是否正確時,老師再進行講解。
4.總結方法
剛才大家在剪拼的時候,都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這種方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轉化。(板書:轉化)通過轉化,我們可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解決新問題。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會不斷運用這種方法。通過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還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一步是確保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這就需要老師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教師要講在點子上,講在學生還模糊的地方。教師用一些直觀教學手段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把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知識在學生的腦子里得到進一步的認可。
5.深化練習
通過嘗試的矯正、整理,學生對所學知識大部分有所領悟,為了達到進一步鞏固的目的,需要及時練習來檢驗和提高。
傳授數(shù)學知識并不是小學數(shù)學教育的唯一目的,數(shù)學課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數(shù)學方法,形成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轉變觀念,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形成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小學數(shù)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0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1.
[3]張?zhí)鞂?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