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慧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舊城山小學)
小學高年級學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較低年級學生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他們正在向青春期過度。其自我意識、被認同需求等因素都在逐步提升。但學生進入高年級后,課業(yè)負擔沉重,家長、老師更加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尤其那些知識接受能力較差的“學困生”和經(jīng)常給班級帶來麻煩的“問題生”備受冷落。在家庭、學校的雙重壓力下,導致很多學生存有自卑、任性、抑郁等心理問題。另外,電視、電腦,手機、網(wǎng)絡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對學生存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小學生即使到了高年級,也只是十多歲的孩子,有了問題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語文是小學的主要學科,人文色彩濃重,所以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陣地,語文老師必須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語文教科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良好素材,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最好幫手。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匯聚了濃厚多彩的知識,濃縮了很多美好的道德取向。從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里可以領略到作者美好的心靈、強烈的愛憎、智慧的人生。同時也能品讀出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閃亮的人物品格和深刻的做人的道理。通過這些文化精粹,就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傳承給學生,讓他們領略博大精深的祖國語言文字,陶冶純真美好的心靈,并以此來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例如《珍珠鳥》一文,描寫了人鳥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讓學生體會到了“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學習《七律·長征》則讓學生感受到了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時的語文課堂就變成了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陣地。給人啟迪,發(fā)人深省,叩擊著學生的心弦,從而陶冶了他們美好的心靈,避免了一些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師要為他們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班級教學氛圍,使他們保持一種積極向上、陽光燦爛的心理,讓他們時刻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語文老師和學生接觸的時間多,學生對語文老師依賴強,教師要用一顆慈母心去愛護學生,尤其要更多地關注班上的學困生,讓學生愿意親近老師,能與老師敞開心扉,并與老師一起享受學習的快樂。例如課堂上,教師安靜地坐在講臺前,和學生一起參與閱讀,領悟文章的美好,就會形成一種濃濃的師生讀書氛圍,也一定會讓那些孜孜讀書的孩子陶醉其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的優(yōu)越條件,把優(yōu)秀的散文、詩歌制作成課件,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一邊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明月、秋光春色、亭臺樓閣,能把他們帶入引人入勝的仙境,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進而促使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審美情趣和健全向上的美好品格。
小學生很在乎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贊美,都可能對他們身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常用的法寶,也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平臺,因為作文是生活、知識、情感的折射工具,有利于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及心理狀況,童言無忌,小學生的作文能寫真事訴真情,吐露他們的心聲。這是老師了解學生信息的窗口,也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突破口。學生寫了作文,會很重視老師給予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作文受到表揚,希望老師寫出好的評語。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評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字斟句酌地去審閱,寫出恰切得當?shù)脑u語,要肯定優(yōu)點,指出努力方向,鼓勵學生敞開心扉,勇于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你的作文描寫的故事非常精彩,連老師也被感動了,繼續(xù)努力;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如果再寫上一件事人物形象會更加突出;你的作文進步真大,相信下次會更加優(yōu)秀等等。一旦從作文中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不正?;蛘咝膽B(tài)消極,就要想辦法找出原因,并及時地給予疏通教育,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迫切希望學生有一顆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順利完成學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邁進中學的校門,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要不斷努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學生積極樂觀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江大偉.新課程下心理健康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滲透[J].學科教育,2014,9(11):33-34.
[2]紅梅.語文教學中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