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影視城內(nèi)其他剪紙、刺繡、活字印刷等非遺工作室的熱鬧,王玉成的“老王氈坊”顯得冷清了一些,大多游客走到跟前也只是在門口向里看一眼,進來詢問了解或者購買氈制品的人寥寥無幾。氈房內(nèi)除了搟氈用的一些常用工具就是王玉成平日里做的氈制品,可以看得出王玉成干起活來是個細致人,氈衣、氈毯以及各種造型的氈帽等氈制品潔白無暇且平整結實。他告訴記者,“畢竟這些東西現(xiàn)在失去了實用性,也不易保存,長時間不使用會生蟲。 買的人不多,所以做的也不多?!?/p>
王玉成文化不高,對于搟氈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所承載的文化意義,他不太懂,但是對于搟了40多年氈的他來而言,搟氈承載了幾代人的生活記憶,記者覺得或許在王玉成心里,如今他搟的不是氈,而是歲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