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內容摘要】朗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課文語感、感悟社會、理解文章思想的有效途徑。多種形式的讀,在讀的實踐中強化積累,鍛煉語感,升華體驗與領悟,是語文學習的必要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學生多讀,在讀的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币虼耍首x在閱讀教學中的成為重中之重。然而,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忽視了或者是簡化了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確定朗讀策略,強化朗讀已成為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朗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朗讀時間安排不合理。在一節(jié)語文課中,40分鐘的時間,大部分時間被老師提問所擠占,而學生缺乏讀的時間,朗讀流于形式,無實際效果,成了教學中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往往采取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朗讀的目的性不明確,多數教師設計的朗讀教學總是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
3.朗讀的涉及面不廣。課堂中的朗讀,教師只選取幾個語言能力好的同學示范,大部分同學缺少讀的機會,當了觀眾,讀的效果未能體現出來。
4.教師朗讀指導不到位。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一、刻板,常見教師在分析之余來一句“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或“把主人公的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要求,導致朗讀不能熔“導”、“練”于一爐,不能將理解、感悟結合起來。
二、朗讀教學策略分析
1.提出朗讀要求:(1)字音正確,語言規(guī)范,即要使用普通話讀,不減字,不加字。(2)讀得流暢正確,即不復讀,也不能將句子讀斷。(3)感情豐富,語速適中。將聲音的起伏變化與文本感情一一融和,使朗讀成為體現文本靈魂的有效方式。
2.保證時間,提高效果
依據學生年齡、教材文本特點設計每堂課的朗讀時間,有效確保學生讀的時間。讓繁瑣冗長的“講、問、答”讓位于朗讀。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實行分層朗讀
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和朗讀基礎,制定分層朗讀。一篇課文要掌握好4個朗讀層次:(1)結合工具書,查清字音,初步讀通順;(2)流利讀課文,讀懂文章梗概;(3)有感情細讀課文,培養(yǎng)寓“聲”于景的能力;(4)精讀重點段落,升華文本主題。
4.朗讀方法多樣,寓教于樂
采取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興趣,又可以避免朗讀過程的單調乏味,讓朗讀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設計氛圍,導入文本
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與文本密切聯系的氛圍。朗讀時學生才能投入感情,體會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學《邊城》一文,播放了一首有關贊美家鄉(xiāng)的鋼琴曲,文章中的意境自然流露出來了。
(2)評價朗讀,促進發(fā)展
在文本讀的形式中,評讀是很重要的。課堂中,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們常用“比賽”的方式組織朗讀,如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分組比賽等。比賽后,教師積極進行評議,教師注重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尊重學生的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能力在表揚中得到提升。
(3)創(chuàng)設平臺,進行比賽
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引入比賽競爭機制,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無論單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讀,都給打分的評價,評分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了學生積極讀書、認真讀書的良好習慣。其次,創(chuàng)設平臺,給予同學們讀的機會,組織早讀課、閱讀課、讀書課比賽,每次評選出一名“朗讀能手”,讓獲勝的學生在成功中更進一步,讓失敗的同學迎難而上,力求進步。
(4)注重示范,學生模仿
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和習慣與科任教師的示范朗讀密不可分。重視示范朗讀的積極作用是提高學生朗讀的有效途徑。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簡單說教,而不示范,不教會讀的要領,學生是很難提高朗讀水平的。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積極模仿,師生的互動也能積極培養(yǎng)起來,且達到了共同提高。
(5)個性化朗讀,展示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讀是個性化行為。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對社會的認知不同,對相同的文本不同的閱讀者理解和感悟也各不一樣。朗讀個體存在差異,朗讀的方法也自然不同,以表揚鼓勵為主,激發(fā)學生的自身潛能,讓學生讀出特色,品出自己的體會與感悟。
朗讀水平與能力是其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深刻體會到朗讀的重要作用。朗讀不僅要注重質量,同時也要強調讀的形式與方法;情感飽滿的課堂朗讀,是學生、教師、作者感情交流碰撞的載體,是讓學生藏情于心間,流露在朗讀中,是語文課堂永葆生命力的主流。
(作者單位:甘肅省古浪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