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F(xiàn)行試用語文教材在文言作品詞語的注釋上,時有舛誤。茲指錄數(shù)則于次,以就教于教材編者和同仁。
1.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第一冊《詩四首·迢迢牽牛星》)“相去復幾許”,教材譯為“相距又有多遠呢? ”將“復”譯為“又”,未允。 該“復”當訓為“能”。陶淵明《挽歌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倍鸥Α睹┨脵z校收稻二首》:“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復新?!苯浴澳堋薄皬汀睂ξ模勺C“能”有“復”訓。 漢五言詩《上山采靡蕪》:“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言新人能何如。杜甫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言如公能幾人?!昂訚h”二句謂銀河水很清,而且也不深。但就是這樣的銀河,把牛郎和織女相隔在兩岸到底能有多長時間呢?惟有這樣訓釋,才能表現(xiàn)出對牛郎、織女何時才能相聚互訴衷腸的深沉憂慮。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第一冊《勸學》)“六跪”,教材注為“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后面的兩條腿只能劃水,不能用來自衛(wèi)或走路。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甚誤。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蟹”之“集解”云:“【別錄曰】蟹生伊洛池澤諸水中。取無時?!竞刖霸弧啃奉惿醵?,蝤蛑、擁劍、蟛蜞皆是,并不入藥?!卷炘弧拷窕春?,汴東,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難得也。今人以為食品佳味?!漕惿醵啵毫阏呙姡ㄒ艄颍?,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其殼闊而多黃者名蠘,生南海中,其螯最銳,斷物如芟刈也,食之行風氣。其扁而最大,后足闊者,名蝤蛑,南人謂之撥棹子,以其后足如棹也?!緯r珍曰】蟹,橫行甲蟲也。外剛內(nèi)柔,于卦象離。骨眼蜩腹,腦鱟足。二螯八跪,利鉗尖爪,殼脆而堅,有十二星?!圃穱邪僮阒??!睋?jù)此,《勸學》中所言“六跪而二螯”之蟹顯為名“蛫”的六足蟹,為蟹之一種。教材注“蟹實際上是八條腿”,實為一偏概全?!耙徽f”亦非。
3.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第二冊《鴻門宴》)“眥”,教材注為“眼眶”。不唯教材如此,朱東潤《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和劉盼遂 《中國歷代散文選》等權(quán)威選本也眾口一詞,均將其注為“眼眶”,甚至連《漢語大字典》、《辭?!芬踩绱私忉尡揪渲械摹氨{”。將“眥”釋為“眼眶”,不禁使人疑竇頓生:樊噲既以眼眶盡裂,此后在項羽“賜之彘肩”時何以還能安然地“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實際上,“眥”為“眼角”。《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云:眥,“眼角”,并正舉“目眥盡裂”為其例。《漢語大詞典》亦云:眥,“上下眼瞼的結(jié)合處,近鼻處為內(nèi)眥,近鬢處為外眥,通稱眼角。”
“目眥盡裂”,是說眼角都張開了,意謂圓瞪著眼睛,形容憤怒到了極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眥”作“眼角”義并不少見?!读凶印珕枴罚骸半x朱子羽,方畫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碧聘邚┝帧短脐I史·崔碣》:“可久雙眥流血,兩目枯焉?!本淅?/p>
4.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第二冊《氓》)“抱布貿(mào)絲,”教材譯為“拿布來換絲”,將“布”釋為“布”,非?!对娊?jīng)·衛(wèi)風·氓》產(chǎn)生于春秋前期,當時衛(wèi)國的商品貨幣關(guān)系相當發(fā)展,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交易媒介—幣,“布”即是與金、玉、龜、貝、錢等并行通用的一種布制貨幣。東漢鄭眾注 《周禮·地官·載師》“里布”云:“布,參(叁)印書,廣二寸,長二尺,以為幣,貿(mào)易物云?!Р假Q(mào)絲’,抱此布也。”由此不難看出,當時“布”作為一種貨幣存在形式,有一定的規(guī)格、質(zhì)量。 《氓》詩毛傳:“布,幣也?!编嵐{:“幣者,所以貿(mào)買物也?!币虼?,“抱布貿(mào)絲”絕不是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澳貌紒頁Q絲”云云,實屬以今釋古,望文生義。
5.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第二冊《孔雀東南飛》)“嚴妝”,教材注為“好好地打扮”,誤。實際上,“嚴妝”為同義復詞,“嚴”和“妝”均為“打扮”、“裝飾”義。《艘神記》卷十六:“即敕內(nèi):‘盧郎已來,可令女郎妝嚴?!瓋?nèi)白:‘女郎妝嚴以畢?!睂ⅰ皣缞y”倒作“妝嚴”,足證“嚴”與“妝”義同,“嚴妝”非偏正結(jié)構(gòu)。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為“鄭重地梳妝”、林庚等主編《中國歷代詩歌選》注為“隆重地裝扮起來”,皆誤。
6.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第三冊《項脊軒志》)“述諸小妹語”,教材注為 “轉(zhuǎn)述小妹們的話”。顯然,教材編者認為“諸”表復數(shù)?!爸T”的確有一項為“眾”(《廣雅·釋詁》:“諸,眾也?!保┤粚ⅰ笆鲋T”句中的“諸”釋為“眾”則失之。此“諸”當訓為“其”。上古音“諸”為魚部照母,“其”為之部群母,屬于之魚旁轉(zhuǎn),故聲近,義可通?!妒酚洝こ兰摇罚骸盁o效齊慶封弒其君而若其孤,以盟諸大夫?!薄捌洹?、“諸”對文,“諸”即為“其”?!蹲髠鳌ふ压哪辍氛鳌耙悦似浯蠓颉保瞧渥C。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進善誅惡,絕諸本而已矣?!薄爸T”亦“其”。由于語詞的歷史延續(xù)性,明代的歸有光以“諸”為“其”,是不難理解的,“述諸小妹語”應訓為“述其(她的)小妹語”。如此,既可表示“吾妻”只有一個小妹,也可表示有多個,可以避免將“諸小妹”解釋為“小妹們”所帶來的到底有幾個小妹的事實問題。
7.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第四冊《崤之戰(zhàn)》)“無乃……乎?”,教材注為 “不是……么?”,此注甚誤?!安皇恰矗俊北硎緩娏业姆磫栒Z氣,與蹇叔的身份不合。蹇叔作為深諳當時社會倫理的“秦國的賢臣”,不會有失體統(tǒng)的用此種語氣回答穆公的征詢?!盁o乃”當為表揣測之詞。郭錫良、李玲璞主編《古代漢語》云:“‘乎’與凝固詞組‘得無’‘無乃’相配合,表示委婉的推測性反問語氣。意思是對情況已有猜測,現(xiàn)在作為問題提出來,希望得到對方證實,譯為‘只怕……吧’。”王力主編《古代漢語》亦云:“‘乎’字跟‘無乃’(表示恐怕的意思)相呼應的時候,表示一種委婉語氣,略等于現(xiàn)在的‘吧’字?!庇纱?,“無乃……乎?”當注釋為“恐怕(只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