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大慶市大慶中學,黑龍江 大慶)
非正式評價是針對正式評價而言的,通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授課的效果等進行評價,而采用的評價方式多為正式評價,就是采用規(guī)范的評價程序和測驗工具,進行正式的評價依據搜集,從而得出評價結果。而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開展的評價,且評價的依據資料采集方式多為非正式手段,是從與學生的日常教學接觸、觀察、互動、交流過程中獲得的。從一些學習細節(jié)中掌握學生的信息,從而對學生形成一種看法和判斷,這就是非正式評價的過程。非正式評價的信息點非常廣泛,有可能是學生的一個表情、一個回答、一個動作、一句話等等。教師通常在教學活動中都會在無意的情況下做出對學生的非正式評價,特別是對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方面的判斷更多的是應用非正式評價。
課堂教學活動由教師和學生以及教學輔助用具構成,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就是教師和學生,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否,在互動過程中所表現的語言邏輯能力、解題思維能力,甚至是學生的一個眼神,都會被教師作為非正式評價的信息所捕捉,從而得出學生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評價,這是正式評價中所無法囊括的,因此,非正式評價是正式評價內容的重要補充。課堂上學生對教學活動參與的感興趣與否,教師很容易就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中得到答案,同樣,對教學內容是否有興趣也可以從學生的課堂反應中得出,這是非正式評價的及時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根本上是為了能夠及時地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及時地對教學內容做出反饋。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往往要采用非正式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判斷,通過互動對答的方式從學生的反應情況上來對學生進行判斷,特別是一些需要教師特別留意的學生,通過對他們進行評價,能夠具有代表性地表現出該教學活動效果是否達到、教師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否恰當等等。從對學生的非正式評價側面來對教師自身的教學進行審視。非正式評價不僅僅是在評價學生,同時也是教師對自身評價的一種輔助,更加可以通過非正式評價來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的和諧相處,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給予情感上的幫助,使該教師的教學手段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
所謂評價,首先要樹立一個評價所依據的價值體系,價值取向對評價目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方法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非正式評價,首先就要明確評價的價值取向?,F代教育的觀點是實施素質教育,將教育的自身價值定位于提升人的價值,那么非正式評價應當以教育價值為基礎,將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評價的根本出發(fā)點。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潛能的發(fā)展,知識、道德、身體、思想等多方面都是非正式評價的參考范圍?!耙匀藶楸尽钡慕逃?,彰顯了教育理念中人性的關懷,因此,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也要體現出評價的人性。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局限性較大,僅從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單一的、狹隘的評價,更有的僅僅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尺,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的詬病,必須予以摒棄。實施非正式評價要以人的全部發(fā)展屬性為評價“對象”,不僅包括教學的進展情況、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還包括師生之間的情感發(fā)展等。
非正式評價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評價方式,教師也會對事物的感知存在情緒影響,因此,情緒是影響非正式評價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當教師情緒低落時,他的一些判斷能力、注意力、反應力都會隨之下降,從而對于非正式評價信息的捕捉帶來誤差的可能。當教師心情愉悅時,也可能對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的特別寬容,評價等級會整體偏高。由此可見,課堂上實施非正式評價時,情緒波動將會產生很多的干擾因素,使得評價結果出現偏差。教師如果不能夠克服這些因素,將會導致評價出現偏差,進而對師生關系造成影響,對今后評價的客觀性與公正性都會帶來較大的難度。盡管非正式評價并不能夠替代正式評價,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非正式評價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只有將兩種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自的評價優(yōu)勢才能構建較為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并不只是代表了傳統(tǒng)意義上有字有據的測驗結果、考試分數等,在現代教育體制下,教學評價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作為教學評價的兩種重要組成方式,必須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發(fā)揮評價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非正式評價的界定和非正式評價的作用,更需要重視起來,從人性教育的角度出發(fā),給予非正式評價更多的關注和研究,這是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