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宏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安全、規(guī)范、療效可靠的保守療法。方法:采用姜鍋灸治、頓服鎮(zhèn)痛藥、手法推拿、腰背肌功能鍛煉法聯(lián)合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30例,觀察其效果。結果:治愈111例,好轉15例,未愈4例。結論:姜鍋灸配合推拿綜合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易于操作、療效滿意、安全、規(guī)范的非手術療法。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姜鍋灸;急性期
臨床上的腰腿痛大多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由于手術風險等原因,絕大多數(shù)患者首選非手術治療方法。自2013年以來我們采用以姜鍋灸為主、聯(lián)合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30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30例,男91例,女39例;年齡22~81歲,平均37歲;病程5 d-3月,平均20 d;突出部位為L3~S1單節(jié)發(fā)病111例,2節(jié)以上發(fā)病19例。
納入標準:參照1994年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①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發(fā)作時間短,一般急性發(fā)作<2個月;③有典型的腰痛且向臀部及下肢放射;④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腰部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拇趾背伸力減弱或跖屈肌力減弱;⑥x線檢查: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隙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或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
排除標準:①大小便失禁、俯臥位堅持不了2 h者;②伴有嚴重的心、腦、肺、肝、腎等疾病者;③腰背部皮膚感染,或有皮膚病及較重的中西藥物過敏史者;④妊娠婦女。
治療方法:①口服藥頓服:氨酚雙氫可待因片2片、卡馬西平片1片(哺乳期婦女禁用)。服藥30 min后做下一步灸療。②姜鍋灸法:分4步。第1步,毫針操作:選通風好或有排煙設備的房間,患者俯臥位,輔助放松,對針刺部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取3寸毫針與相應病變節(jié)段夾脊穴直刺,刺入1.5~2.0寸,配病側阿是穴、環(huán)跳、委中穴直刺均得氣后用泄法運針5~10 s,留針。第2步,藥粉、藥餅操作:從藥瓶中取出10粒麝香保心丸、10粒復方丹參滴丸用藥杵研細粉,均勻撒在病變節(jié)段最痛處;再從罐中取出另一組藥粉適量(本科協(xié)定方:大黃、細辛、青風藤、丁香、黃芪按比例配制磨細粉后裝罐備用)放入治療碗,人生姜汁調和,用木制壓舌板拌壓制成厚0.2~0.3 cm的不規(guī)則狀薄餅,貼在藥粉上。第3步,姜鍋制作:已提前把750 g生姜絞碎成餃子餡樣裝入紗布袋中擠出汁,以稍用力不滴汁為度(若溫度低,裝塑料袋,用溫水泡)。用手在藥餅上及周圍壘圓形姜鍋,下底直徑15~20 cm,上底直徑7~10 cm,上底周邊高出中間約1 cm。第4步,艾段操作:以2.5×1.5 cm艾段(伍元素艾柱)3~5個,用酒精燈點燃兩頭,先后放入姜鍋上底行灸治。若患者覺燒燙,可取出1~2個,也可用壓舌板插至姜鍋底部稍掀散熱;若不覺溫熱可再加入新燃艾段。艾段燃透后再逐個加入第2鍋、第3鍋,共3鍋。溫度降后清除姜鍋及藥物,最后起針。第1次灸后絕對臥床4 d,第2次始臥床休息1 d。囑床上翻身要上下身體一體聯(lián)動,起身先用手撐起,下床時雙腿屈膝移到床邊,帶腰圍直立。若皮膚紅腫或起水泡,按燙傷處置,愈合后再做下一次灸治,時間順延。③手法推拿:第2次灸治后第2天開始(以后每灸1次臥床休息1 d),1次/d。手法:取俯臥位,術者用指、掌、拳沿受損神經(jīng)根及受損區(qū)域用滾、按、點、揉、拿等法輕柔操作約10 min。據(jù)病情加側位的腰部斜扳法、俯臥位的扳肩和腰部后伸扳法、仰臥位的伸膝抬腿法等。用力要巧,不要粗暴,扳不動時不要強行硬扳。扳后痛重停扳或換另一種手法。2次灸后據(jù)病情特點及個體狀況鼓勵患者循序漸進做腰背肌3種方式的功能鍛煉。上述灸治1次/5 d,3次1個療程,共治療1~2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70°,能恢復工作;②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③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結果
治療1~2個療程后按上述標準進行評定,治愈111例(85.3%),好轉15例(11.5%),未愈4例(3%)。未愈者1例2周后行外科手術,另3例選擇其他治療方法。
討論
腰腿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最典型的早期癥狀之一,發(fā)生率高達96.5%。其病機是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襲,腰部經(jīng)脈氣血阻滯而筋脈失養(yǎng)。目前西醫(yī)關于本病的發(fā)病機制比較被公認的學說有3種:①機械壓迫學說;②化學刺激學說;③自體免疫學說。有研究表明,腰椎間盤髓核突出后,如果僅僅是對神經(jīng)根機械性壓迫,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感覺方面的異常。因此,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時,一方面必須盡快地消除神經(jīng)根周圍的炎性充血,防止發(fā)生神經(jīng)根的炎性粘連;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回納椎間盤或改變受壓神經(jīng)根與突出物間的位置關系。
我們在第1次灸治前讓患者頓服氨酚雙氫可待因片、卡馬西平片抗感染,鎮(zhèn)痛、減少神經(jīng)沖動,防止活動后和臥床時間長導致的腰腿部出現(xiàn)保護性痙攣疼痛;神經(jīng)節(jié)段取穴及同側取阿是穴,用泄法具有舒筋活絡加強鎮(zhèn)痛之效;藥粉冰片、蘇合香、蟾酥、麝香等透皮;消炎、散瘀、通絡、定痛;藥餅中大黃力猛,蕩滌一切瘀積;肉桂、細辛、黃芪、青風藤、丁香滋補肝腎、祛風散寒除濕、標本同治;姜鍋聚熱、透熱、擴熱、改善局部組織營養(yǎng)、促進病變組織恢復;艾段溫經(jīng)通絡,艾葉中的揮發(fā)油具有抗感染、抗過敏、鎮(zhèn)痛等功效。針、藥、姜、艾互依、互助、互借、互用,集中力量,直達病灶,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消除局部水腫、松解粘連、緩解疼痛;推拿可緩解肌肉痙攣,有效恢復腰部的平衡、穩(wěn)定功能,能使突出椎間盤與被壓神經(jīng)根的位置發(fā)生改變(相對位置),以達到減壓、松解神經(jīng)根的作用;功能鍛煉可增強腰背肌力,改善腰背柔韌性和調整局部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增強脊柱動力平衡。
綜上所述,以姜鍋灸為主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能較快地解除或緩解疼痛,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縮短病程,且遠期療效可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