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zhèn)黑林子中心校 程 南
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強調字、詞、句的訓練,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領會文章表達的情感[1]。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長久積累的過程,小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或其他文章時,都需要先認識文中的生詞和生僻字,在此基礎上理解、體會生詞的含義,這樣學生才能了解課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師應先強化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打好語文基礎,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通過“讀”,可以讓學生理解語言的表達內容和形式。在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的過程中,要注意讀得流利、正確,邊讀邊學習生詞。[2]如在學習《把我的心帶回祖國》一文時,側重教學文中的生詞,如深淵、疾馳、蠟燭、消逝、催人奮起等,并且聯(lián)系上下文,向學生深入解釋該生詞的內涵。在學生朗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重點。在常規(guī)語文教學中重視字、詞、句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閱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學以致用。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但無論是朗讀還是默讀,都要有感情地讀,要邊讀邊想:從文章內容中能感受到什么?讀過文章后有什么問題不明白?“讀”要注重實效,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和體會。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到身臨其境,繼而產生濃烈的情境感受。
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解讀文章內容,而且還要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構建,對作者觀點做出個性化解讀。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學生應該做到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熟悉、了解新知識,課后復習可以讓學生總結和反思學習方法。如碰到不認識的字、詞時要主動查字典,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朗讀課文后要思考文章內容,大概掌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出場順序,然后能有所感悟。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和訓練中,一般都是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學生解決問題,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改變教學思想、改善教學方式才是實現(xiàn)有效語文閱讀教學的手段。將學生情況、教學環(huán)境和文章內容結合起來,教給學生合適的閱讀方式、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使語文閱讀課堂更加和諧、有效。
閱讀是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基本且重要的途徑,閱讀有利于增加小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視野和豐富想象力,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夯實基礎,強化字、詞、句的訓練;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將自我?guī)肭榫持?;三是向學生講授閱讀方法和技巧,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使他們更富于人性、懂得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