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鄒城市杏花村小學 孫效英
閱讀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語文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積累語料,在頭腦中形成對這個客觀世界的正確看法,促使相關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的扎根。通過閱讀教學,從橫向而言,學生能總覽各科各類科學知識和文化理念,點燃心中知識的火花,知識積累得越多,學生的視野和見識也就越廣,這就可以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從縱向而言,學生可以了解有意義的歷史故事、名人事跡等,以史為鑒,以人為鏡,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是非觀,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感受能力、對較為抽象的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較薄弱,需要教師在閱讀與學生之間搭建合適的“橋梁”,通過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把高于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教學內(nèi)容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
教師在以多媒體設施為技術支持的基礎上,展開信息化教學可以營造出有效閱讀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授《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輕松愉悅的音樂導入,不僅符合作者山中訪友時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審美感悟,還可以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更快地進入學習情境之中;另外,教師還可借助多張具體生動的圖片展示作者在山中游覽的次序,再讓學生回憶自己追隨作者訪友的次序,按順序畫下“友人”,這樣一來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每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情況是不一樣的,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應有選擇地采用高質(zhì)量的閱讀文本,為學生提供不同主題、不同閱讀難度的文本,以保證絕大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教師針對不同閱讀內(nèi)容,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之后,應當通過有效的閱讀方式來引領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合適的閱讀形式與技巧,了解閱讀文本的框架結(jié)構(gòu),比如層層遞進式、舉一反三式等。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鼓勵學生之間開展自主合作的閱讀方式,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具體而言,即是學生在同一閱讀目標的基礎上,有組織性地形成閱讀小組,通過各種活動,完成預期的閱讀任務,這既是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xiàn),又是學生之間互助性的展現(xiàn),對于培育學生的集體意識、促進學生身心良好發(fā)展和優(yōu)秀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都有著積極意義。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沒有在初級階段做好學生的閱讀基礎培養(yǎng)工作,就談不上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語感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應當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的閱讀教學中,尤其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手段,營造適合學生高效閱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人生、積累經(jīng)驗,真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