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高考考綱中對現(xiàn)代文閱讀中知識與技能考查要點有十條,能力層級主要是理解、應用與評析。懂得詞語、句子在上下文中的含義,篩選并提取文章中的信息,就文中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據(jù)文中內容進行推斷和聯(lián)想等。考點出現(xiàn)頻率較高,所占分值較多。
換個角度看,無論是文學類還是非文學類(例如說明文),語文考綱考試條目中前兩條,即懂得詞語、句子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篩選并提取文章中的信息,難度層級“B”,是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重要考察點。在安徽歷年中職畢業(yè)升學考試中比重很大,2013年試卷中有兩題6分,2014年試卷中有五題15分,2015年—2017年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文化課實行合卷考試,各占100分,總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內容多,時間緊,前兩年均由對口招生院校自主命題,2017年文化課考試實行全省統(tǒng)一考試,無論是從考試形式還是分值分配來看,中職文化課考察側重基礎知識的趨勢愈加明顯。由此而見,這一類考點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師生在復習迎考中一定要足夠重視。
本文試分析此類考點的應試技巧,供借鑒參考。
學生只有明確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中涉及的詞句有哪幾類,才能按圖索驥,明了對象。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作用上說,指那些能點明主旨的語句,或能顯示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關鍵句即文眼句,既揭示中心,又提挈全文,往往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以及確定文章的中心,例如《愛蓮說》中“可愛者甚蕃”;《荷塘月色》中“這幾日心里頗不寧靜”等。
2.從語句特點上說,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這些句子多在文中的開頭、結尾或中間部分,屬于文章的主旨句,是全文的核心,文章的靈魂,具有極強的概括性,文學性強的內容在文末居多,議論性強的內容在開頭居多。
3.從表達上說,指那些能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和對事物褒揚貶抑的情感句。如在2013年語文試卷阿瀾·盧的《樹》一文中,首尾段中寫到“關于世界有多美好的故事”、“他們一定找到了世界真美好的感覺”,就鮮明地表達了對風物人情的贊美欣賞。
4.從修辭上說,指那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語句。常見的有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引用句以及反問句。此類句子的理解一般考查要點為: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起了什么作用或收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等。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例如??嫉谋扔?、擬人,就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征,在2014年彭程的《歲月河流上的碼頭》一文中,標題就是一個比喻句,把日子比喻為一條長長的河流,人生就是歲月河流上的行舟,民俗節(jié)日比成歲月河流上的一座座碼頭,生動形象地把日子這單調枯燥的數(shù)字變得生動、溫暖,充滿了情感和韻致。
此考點主要考查考生能結合上下文語境來領悟詞語、句子的含義。
理解同一詞語在文中不同位置的指代意義,能把握詞語在特定語境中臨時具有的意義,能夠把握指代詞和臨時具有指代作用的詞在文中指代的具體內容,能夠理解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結合基本義作引申分析時要做到保持詞性、感情色彩一致,含蓄詞語要直白表達,不能僅停留在表面。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結構中、謀篇布局里和概括內容要點以及表現(xiàn)中心主旨時所起的作用,這兩個方面的考查往往和文章的觀點、語段的要點以及相關的語境有關,例如2014年試卷中第24題“船在水面上輕輕搖蕩,人因此而感到從容、安適,感到一種和這條河流、這片土地牢固的維系……”中的“這條河流”指的是什么?這就必須結合全文才能準確作答,指的是歲月、時光。解題時,要注意整體感知,以全文要點統(tǒng)領語句的把握;回歸原位,確定答題范圍;瞻前顧后,注意修飾限制;分清因果,防止關系顛倒,特別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答題原則。
這是現(xiàn)代文閱讀中重要考點,每年的中職畢業(yè)生升學考試中,無論是文學類還是非文學類文本閱讀,都會涉及此考點。解讀此考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
1.需要篩選哪些信息。從答題的要求來說,符合答題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就文章本身來看,重要的信息主要有: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重要概念的解釋和闡述;主旨句、概括句和過渡句;文章的標題和文后的注釋等。
2.如何提高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這要把握兩點,先要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1)根據(jù)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這要求我們把文章仔仔細細、認認真真讀一遍,同時思考三個問題:第一,寫什么,即作者在文章里寫了什么內容,獲得一個初步印象;第二,怎樣寫,因為這涉及到文章的章法技巧和語言技巧,必須精讀;第三,告訴了讀者什么,這是讀文的關鍵所在;(3)準確尋找,篩選提取。這類試題的答案均可以在文中找到,因此需要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確定之后需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進行比較、過濾、選擇;(4)仔細對照,正確判斷,對照時要特別注意范圍大小、程度高低、數(shù)量多少,條件與結果、方法與目的、成就與問題、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等,在細心對照的基礎上,再經過一番分析、綜合,就要根據(jù)題目要求對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如選項的表達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對原因的分析是否合理,對結論的推斷是否正確,對要點的歸納是否全面等等,從而排除錯誤選項,選出正確答案;(5)根據(jù)目標要求,運用提取的關鍵詞語或句子構建完整的判斷或陳述,形成答案,規(guī)范作答。
3.典型例題解析。例如在2013年試卷第24題:第⑧自然段說 “這對他們來說是個開心的日子”,為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按照上面所說的步驟,就能快速地在文中確定范圍,找到答案,即“職校也放假了,男孩們要回家了”、“無債一身輕”,兩句原話解釋了開心的原因。
中職語文的現(xiàn)代文閱讀考綱中有十個考試條目,理解、應用、評析層級比例為4∶4∶2。本文探討的是理解層級中的第1、2考點,難度較低,只要掌握了相關技巧,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找依據(jù);一篇文章看開頭和結尾,一個段落看首句和尾句,得分就相對容易。也就是說學生答題時要清晰明確知道 “現(xiàn)代文閱讀主觀性強,要將主觀題客觀化,即要在文中找到客觀依據(jù)”這一宗旨。理解詞句、篩選信息無論從應試還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來看,都是必備的基礎技能,考卷在設計現(xiàn)代文閱讀題時,詞句和信息點的考查,因為難度低,基本在前半部分,一方面有利于為應用評析題目提供思維切入點做好鋪墊,埋下伏筆,也契合了試題難度由易到難這一總體原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考生及時了解文本的關鍵信息點有哪些,這些隱含信息的暗示引導作用不容小覷,既讓考生對總體把握文本充滿信心,又讓試題中的難點疑點迎刃而解,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文本的應用、評析也就無從談起,無處著落。所以說這兩者是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迎考的切入點、支撐點、關鍵點,不容也不能輕視忽略。
對口單招語文命題的目的是為高等學校招收優(yōu)秀人才提供精確尺度,同時積極促進中職語文的教學改革,基本原則是“總體平穩(wěn),穩(wěn)中有變”,考題會難度適中,切合學生實際,堅持主體性原則和差異性原則,嚴格控制考試的難度,摒棄難偏怪題?,F(xiàn)代文閱讀的考查當然不會脫離這個原則,反而只會更加鮮明的體現(xiàn)這一趨勢。我們只有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文本,提高語感,增強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師生只要在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的復習迎考中做到對考綱、命題趨勢、應試技巧了然于胸,有的放矢,相信會取得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