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祥
進入21世紀,為了適應日益發(fā)展的國內外形勢需要,我國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通過課程設置、內容、評價等的改革,改變應試教育下傳統(tǒng)教學方式方法,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高效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高效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目標之一。
在人類社會進入科技信息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迫切需要有高效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科學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各領域各行業(yè)都在追求效率、效果、效益。同樣,高效教學是我們基礎教育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高效學習是新時代對人才素養(yǎng)的要求。
高效學習就是學生學習效率高、效果好、效益高。學習效率高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學習目標、任務,有效利用時間,減少時間浪費。學習效果好指通過學習活動,學生的認知、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三維目標完成。學習效益高指學生的學習活動投入的時間、精力少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效率高。高效學習強調的是學生自主的、內發(fā)的、自我提高的學習,是學生基于自我發(fā)展的內在需要而投入精力和心思的學習。學生在興趣引領下高效融入學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既要減少時間精力的浪費,學習效率高,又要學習效果好,還要投入少產(chǎn)出多、效益高,三者缺一不可。只強調效率,不注重結果,則會流于形式;那種只強調結果,不注重效率、效益,絕對延長學生學習時間,打疲勞戰(zhàn),搞題海戰(zhàn)術,重復練習,加大學習強度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是以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發(fā)揮人的潛能,重視人的個性發(fā)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shù)?,而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xié)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在實施新課改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偏遠農(nóng)村小學既存在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學習方式,又存在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1.傳統(tǒng)被動接受學習方式對高效學習的影響。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于強調接受學習、以教師講為主,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教師的講解和要求對全班幾十個學生來說一刀切,忽視學生的差異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于基礎好、反應快的學生而言,老師的講解能聽懂,可能存在 “我已經(jīng)知道啦,你還在那講,浪費了時間”的想法,心生不快。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而言則如聽天書,教師反復講他都聽不懂,甚至厭惡、昏昏欲睡、等著下課。傳統(tǒng)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主動性,大量時間被教師占用或支配,學生很少有時間去自主學習,或依賴教師不愿意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個體學習。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感受和參與,包辦代替了學生的思考活動?!耙覍W”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自己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學習,認為學習單調枯燥、缺乏興趣,只是被動疲于應付,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吃力。被動接受式學習,重視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教學效率、效果、效益低下。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對高效學習的影響。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教和學這兩個方面中,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學習的內因。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就決定了教學必須以學為中心,教為學而服務,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就具有主人翁意識,對學習發(fā)生興趣,就具有學習的責任,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時,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學生意識到學習的責任,就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就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感知和應用。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學會學習,想方設法地采取措施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注重效益,減輕負擔,又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時代需要有團隊精神的人才,現(xiàn)代科研往往需要團隊合作。學生獨立思考后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生生、組組、師生互動合作中完成。在合作中探究,資源共享、成果共享,既提高了學習活動效率、效益,增強了同學友誼、師生情誼,又養(yǎng)成合作習慣,學會與他人交往。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產(chǎn)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問題意識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針對小學生好奇特點,設置適當問題,會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在探究中理解知識,積累知識,在應用中能很好地鞏固所學,達到高效學習。
汲取傳統(tǒng)教學精講多練的優(yōu)勢,既重視學習過程,又重視學習結果,符合量變質變規(guī)律。確立教為學服務的意識、以學論教,在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達到高效學習。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從小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疑會促進小學生的高效學習,乃至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有效促進小學生學習方式從傳統(tǒng)被動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轉變,十分重要和緊迫。
1.從課堂教學入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簡化課堂環(huán)節(jié),調整課堂結構,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樂趣。教師需根據(jù)小學生年級段和本地學生實際提出學習目標,具體化學習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都有所收獲,體驗到成就感。積極運用多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追求效率高、效果好、效益高的高效課堂?!案咝дn堂”就是科學安排、合理利用課堂時間,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輕松愉快達成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以獲得最大教學效益的課堂教學活動。目前,邊遠山區(qū)部分小學生流向城區(qū),班額小,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個別精準指導。小學生也需要尊重,需要享有自主權。教師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針對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方法、思路、方式上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個體引導和幫助,而不搞一刀切、包辦代替學生,不放棄每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體驗、感悟,達到學習目標。課尾可設計檢測反饋補救環(huán)節(jié),爭取做到堂堂清。多年新課程的實施,絕大部分教師已經(jīng)掌握新課程理念,關鍵在于是否有勇氣擯棄各種顧慮,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
2.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新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追求高效學習。學生是新學習方式養(yǎng)成的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好動、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要積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術等資源,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新學習方式的興趣,并轉化為一種需要、內動力,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學生自覺的學習行為習慣?,F(xiàn)代科技信息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途徑,特別是利用電腦、智能手機網(wǎng)絡學習和探究。我們要正確引導,發(fā)揮其優(yōu)勢,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主、合作、研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關系,在合作中探究,資源共享,成果共享,提高學習活動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只限于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在校的每個學習時段,多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合作、研究學習,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意識。特別是自習時間,讓其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在自習時間,有的同學可能需要背誦記憶英語單詞,有的可能需要做數(shù)學練習,有的可能要預習、復習語文,有的可能需要做其他課前準備等,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否則,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對新的學習方式反感,認為那只是一種擺設,老師說和做是兩套,不具有實質性。當然,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圍繞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來進行自主學習,什么情況下需要合作探究,什么情況下需要獨立思考探究,不能讓其流于形式,成為花架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要具有高效性,達到高效學習目的。要講效率,絕對延長學習時間、增強學習強度打疲勞戰(zhàn),實踐證明是低效的。追求效率,還要有好的效果,不能以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要講效益,低投入高產(chǎn)出。高效學習,效率、效果、效益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們面臨無學生可教的尷尬,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無可厚非,我們能做的是徹底轉變依賴觀望思想,加大課改力度,建設高效課堂,走向高效教學,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才能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留住學生。
3.打破現(xiàn)有評價考核標準,建立健全適應新課程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養(yǎng)成??己嗽u價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是行動的指揮棒。如果考核評價體系仍是傳統(tǒng)教學那套,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就不會堅持下去,而成為花拳繡腿,新課改終究走不出 “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不僅需要教師去努力,而且需要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去努力。
4.加強家校聯(lián)系,培訓、指導家長及監(jiān)護人,共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邊遠山區(qū)大部分小學生為留守兒童,其監(jiān)護人主要是爺爺奶奶,年紀大,文化程度普遍低,溺愛孫子,新生事物接受難、慢,需要我們多聯(lián)系,需要我們盡可能家訪、指導讓其督促孩子養(yǎng)成新的學習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如家長微信群、家校交流平臺等,加強與學生在外打工父母的聯(lián)系,相互通報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xiàn),重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日常養(yǎng)成,交流經(jīng)驗和方法,共同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新的學習方式,高效學習,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