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實驗學校 廣西北海 536000)
武術是中華民族轉文化的瑰寶,是一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立體系和多種社會功能的運動項目,也是東方文化的一顆燦爛的明珠。武術在幾千年的實踐和發(fā)展中不斷吸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yǎng)和智慧,逐步形成傳統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目前,中國武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已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奧運會武術成為特設項目、廣州亞運會更是把長拳設成產生首金的項目,國家對武術發(fā)展的重視可見一斑。通過1983年至1986年的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武術流傳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129種。因此,正確分析套路運動的競技能力結構特點,是全面發(fā)展運動員競技能力并提高運動成績的必由之路。影響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的武術套路長拳的決定因素特征主要是體能、技能與戰(zhàn)術、心理和智能特征。[1]
通過查閱《運動訓練學》等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了最基本的論據。
通過對本文各項段落及其大意進行邏輯辨證法進行分析,拿出結論。
競技能力即指運動員的參賽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構成,并綜合地表現于專項競技的過程之中。 在競技活動中,運動員的體能水平集中表現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種基本運動素質,以及三者之間的各種組合性運動素質的發(fā)展水平,人體的形態(tài)及技能狀態(tài)是決定其運動素質水平的基礎條件。運動員技術水平的高低可從技術的合理性及穩(wěn)定性兩方面予以判定。戰(zhàn)術能力則表現為力求出色地發(fā)揮自身的體能、技能和心理能力,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干擾對手競技能力的發(fā)揮,以及對于競賽結果的評定行為施加合法的影響這樣三部分。高度發(fā)展的協調能力是運動員掌握合理的運動技術的重要先決條件;而除了技術基礎之外,運動員智力狀況及一般的和專業(yè)的知識水平則對其戰(zhàn)術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
(1)體能訓練概述
體能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能就是身 體素質,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的能源代謝活動為基礎,通過骨骼肌系統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是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
運動員體念發(fā)展水平是由身體形態(tài)的訓練、身體機能的訓練和運動素質的發(fā)展狀況所決定的。三者密切聯系,彼此聯系,相互制約。
(2)體能訓練的意義
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內容。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都力求運用各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改造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有機體的機能水平,發(fā)展運動素質和增進健康。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心理訓練和智能訓練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體能訓練是技、戰(zhàn)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基礎;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wěn)定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良好的體能訓練還有助于預防傷病,延長運動壽命。[2]
(1)武術長拳類套路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訓練對策
教練在運動員選拔時應該以武術套路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要求去挑選運動員,注意身高的遺傳;另外加強身體和四肢的練習使肌肉生長勻稱;此外還有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習慣防止體重偏重或過輕。
(2)武術長拳類套路運動員改善供能系統的訓練對策
要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耐力,則必須提高速度耐力的物質基礎,即:提高肌糖原含量 及其無氧酵解能力;提高人體對無氧酵解產物的緩沖能力;提高人體組織細胞,特別是腦細胞的耐受酸的能力。當前訓練中可采用長間歇訓練與短間歇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氧代謝與無氧代謝的混合訓練,從而改善和提高肌肉的代謝功能,提高無氧期血乳酸代謝機能及肌肉中肌糖原的含量,進而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更高質量地完成套路。
(1)單個動作節(jié)奏與訓練
單個動作節(jié)奏訓練是指某一單個動作的疾與緩、重與輕、動與靜、剛與柔韻律的合理掌握與操練.在單個動作的節(jié)奏訓練中,通常把一些節(jié)奏變化較多而且節(jié)奏感較強的動作挑選出來,讓運動員反復地練習并體會動作的節(jié)奏,逐步掌握和提高不同動作的節(jié)奏變化和節(jié)奏感,形成不同動作節(jié)奏的動力定型,為組合與分段節(jié)奏訓練打下基礎。
(2)組合與分段節(jié)奏與訓練
長拳套路中的每個組合動作,一般都是由3~5個連貫動作所組成,所謂組合動作是指按照一定運動規(guī)律的若干動作的集合。在一個組合動作中,有重的動作,也有輕的動作;有剛的動作,也有柔的動作;有快的動作,也有慢的動作;有介于輕柔與剛爆之間的動作,也有介于快慢之間的動作。在進行組合節(jié)奏訓練時,教練要弄清組合動作的性質,并向學生講清楚,然后再進行組合節(jié)奏訓練,讓學生按照組合動作的輕重緩疾及剛柔反復體會和練習,逐步掌握組合動作之間的節(jié)奏。
(3)整套節(jié)奏與訓練
在掌握組合與分段動作節(jié)奏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全套的節(jié)奏訓練,以適應演練和比賽的需要.在整套節(jié)奏訓練時,除了處理好單個動作、單個動作之間,組合之間和段落之間的節(jié)奏外,還要處理好起勢與收勢的節(jié)奏.起勢一般由慢變快,由輕變剛,由柔變重.在未起勢成并步站立時,給人的感覺是:有靜中寓動之勢,有穩(wěn)如泰山之感,有怒濤奔騰之兆,此時應是調息靜神,意識集中,排除一切干擾與雜念,全神貫注地準備練拳,其面部的表情應是嚴肅正作,閉口合齒,給人一種靜極生動之態(tài).收勢則由動轉靜,由疾轉緩,由開轉合,由陽生陰,給人一種動極生靜和回味深長的感覺.因此,由并步站立到起勢和收勢前一個動作的停歇時間較長,一般控制在3秒鐘。
體能和技能是武術套路競技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五個因素的核心,也是戰(zhàn)術的基本組成。另一方面,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和智能保證,才能使自己的技術水平的到更好的發(fā)揮。武術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通過詳細的分析才能選擇合適的訓練內容與方法,以最高的效率提高運動員的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