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河北承德 067000)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由教育專家新提出的以任務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方法。它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理論的升華,更能夠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改革的需求。英語任務型教學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并結合教材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創(chuàng)造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積極思考,反復實踐,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教學任務的完成,從而在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的精髓就是任務的設計、任務的實施和任務的完成。實際上每節(jié)課的開始不是教師走進課堂宣布教學活動的開始,而是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時才是每節(jié)課的開始,那么教師如何讓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如何進行任務型教學設計的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即教學任務設計時應遵循的原則:
教學任務的設計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教學大綱提出的對各種知識結構的要求標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時,既要備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也要備教材所需傳授知識的各種要求標準,要認真鉆研教材大綱,使教學任務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的運用規(guī)律。如在講授定語從句時,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什么是定語,在此基礎之上然后再教給學生“一句話充當定語就是定語從句”。從簡單的知識理論入手,逐層提高,循序漸進,讓學生從理論上理解知識的用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實踐,從而扎實地掌握語言知識結構。
任務的設計可結合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實例展開,也可以結合大家關心的實實在在的話題進行設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參與。如:在學習必修2unit5 First aid時,教師可以設計在上課開始不小心把一杯熱水灑在了手上,讓學生來處理當時的緊急狀況,這樣學生就立刻感覺到上課實際上就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也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和運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語言句式,在實踐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言的交際是雙向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做好互動的設計。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的密度和頻率要依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而定。一般來講,師生互動的密度不宜太大,太大會引起學生的厭倦,使其質量下降:也不能太松懈,太松懈會降低學生的語言敏捷度,對語言的后繼發(fā)展不利。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互動要考慮學生的接收、理解能力,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目的,減少不必要的課堂師生互動,提高互動的目的性。例如:對話、討論、會話、問答、小組活動?;拥碾p方和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既可以是老師和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對話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小組的多對多的形式。
教師在教學任務設計時要考慮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素質能力。素質能力包括交際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調(diào)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任務型語言教學可以把語言的能力的培養(yǎng)與其他各種綜合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堂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需要交流、合作,討論、總結,分析、歸類,運用、創(chuàng)新。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充分鍛煉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時解決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的的能力,因而達到教學最終的目標—即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任何單一教學法的課堂都是乏味的課堂,要想把英語課上得有特色,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每節(jié)課。一個吸引學生的與眾不同的多姿多彩的課堂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導入能先聲奪人,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各種形式的課堂結構可以使學生充滿期待,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接受任務,主動解決任務,在完成每樣教學任務中體會快樂。任務設計還要著眼于讓學生能全員地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地參與的過程比其參與的結果更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僅能使人精神振奮,情緒飽滿,而且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fā)人的智力,進行創(chuàng)作性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主要依賴教師教學的豐富有趣和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太易太難的教材與提問都不足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學習興趣就會日益濃厚。顯而易見,有趣的任務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高效地參與進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任務,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去感知。
任務的設計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中要方便組織,便于開展,沒有可操作性的任務是無效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要適時把握課堂的活動,出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任務也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去做,要達到什么標準等,使學生的所有活動都在教師的控制范圍內(nèi),使課堂活但是有章法。
教學任務的設計要真實有效,一切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任務型教學不是以某些語言形式的機械訓練,而是以多個不同層次的任務為線索,讓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為了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就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所以任務的設計必須具有實效性,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學到了相應的知識結構,還提高了自己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的技能。任務的實施過程也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的過程,解決任務的過程也是綜合能力運用的過程,任務的完成過程也是理論實踐和升華的過程。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課堂任務實施的過程與結果的真實判斷,是評價教與學取得成果的科學方法。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及時有效評價,這樣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對于教師可以鑒定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對于學生可以檢測自己知識的掌握是否熟練。通過課堂有效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態(tài)度、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就,通過課堂有效的評價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總之,課堂任務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課堂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直接決定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因此在進行課堂任務的設計時要遵循以上的原則,任務設計符合學情,這樣就可以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各個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升,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德、能兼?zhèn)涞膬?yōu)秀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