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qū)紅旗小學校 吉林通化 134000)
朗讀是理解、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會情感、發(fā)展思維的有效手段。對于提高學生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讀書瑯瑯上口,熟讀成誦,應用時就能脫口而出。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朗讀訓練,應該加強朗讀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具體做法是:首先在讀通順、準確的基礎上,弄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構(gòu)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刻地理解體會文章深層的含義。其次還應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把作者的思想身臨其境的表達出來,讀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還應重視語言表達技巧的訓練。從而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教學中應盡可能讓學生反復朗讀。朗讀的形式可采用范讀、引讀、個別讀、輪讀、分組讀、齊讀、自由讀、揣摩讀、分角色讀等多種。使學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中積累了語言。
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古時候讀書,歷來是讀過來、背過去的。記憶得多了,就逐步掌握了讀寫規(guī)律和方法。當說話或?qū)懽鲿r就會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有感而發(fā)了。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找課文中喜歡的詞語、句子及文章段落。當然,不局限于課文規(guī)定背誦的篇目。教師要充分放手,只要是學生認為精彩的部分,就可以背誦。背誦之前,先說說喜歡的原因,或者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背誦時可以采用師生比賽背、打賭背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
此外,與學生共同背誦古典詩詞。背誦時,先引導學生結(jié)合注釋大致了解詩意及所要表達的主題及情感,然后補充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及相關(guān)的歷史淵源典故等。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背誦。這樣學生不但記得快,而且記得牢。既達到了積累詩詞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們記憶的速度與能力。
當然,滲透和介紹背誦記憶的一些技巧方法也十分必要。如:邊抄寫邊記憶。俗話說:“讀十遍不如一遍爛筆頭?!笨茖W證明,記憶時感官參與的越多,記憶的內(nèi)容越牢固,記憶的時間也會更久遠。還可引導學生想象記憶,把自己想象文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一個人、一棵樹、一塊石......一邊背誦一邊加上適當?shù)膭幼?,幫助學生積累記憶。也可以根據(jù)文章題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記憶方法。如描寫游記景物的文章,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時空方位變換的詞句來記憶;描寫人物的文章,記住文中依次出現(xiàn)的人物,抓住人物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等細節(jié)描寫來理解和記憶;描寫記事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等具體情節(jié)的變化的語句加以記憶。還可以引導學生提煉出重點句、關(guān)鍵詞加以記憶;可以運用對比的方法找出文章的異同來鞏固記憶;還可以采用列提綱、畫表格等清晰一目了然的方法加深記憶。當然,記憶會有遺忘的規(guī)律,提醒學生要不斷的溫習,反復的鞏固記憶。
語文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都強調(diào)了讀書的重要性。南宋詩人、哲學家朱熹在《觀書有感》一詩中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形象的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從讀書中汲取新的營養(yǎng)才能使自己的內(nèi)心清澈如池水,才能不斷獲取新知、與時俱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激發(fā)閱讀興趣極其重要。具體做法是:首先根據(jù)學生年齡及年級的不同,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適時向他們推薦課外讀物。低年級因識字量較少,以注音童話故事、兒歌、小詩為主,主要培養(yǎng)學生們閱讀興趣。中年級介紹閱讀童話類、科學類兒童讀物及具有神秘性、刺激性、創(chuàng)新性的故事。高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技巧,題材盡可能多樣化,可以是小說、散文、傳記、游記,也可以是報刊雜志等。閱讀一段時間后要適時搭設平臺,給學生交流展示機會。如:召開故事會、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等,從而豐富學生們的積累,開闊其視野,陶冶其情操。
養(yǎng)成及時摘抄優(yōu)美詞句及精彩片段的習慣,對于學生學好語文至關(guān)重要。低年級引導學生每天收集一個喜歡的詞語或者成語,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fā)展到收集一個好句子、一條歇后語、一個名言警句、一首古詩詞、一個精彩片段。積累的內(nèi)容盡可能豐富些。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以適當?shù)难由?、補充。此外,摘抄積累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積累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口頭表達、書面表達中靈活地使用它。在《語文課程標準》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皣L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詞句?!边M而深化語言積累。
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寫日記、小練筆、習作鼓勵學生將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其中、小試牛刀,為文章增色。我們可以運用對比、刪除法引導學生體會使用好詞佳句、名言警句的不同表達效果,通過對比學生們會真切感受到:使用后句子的表達更具體形象了,感情表達更真實細膩了,文章的內(nèi)容更充實了。
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平時積累的語言素材,如: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了哪個成語、哪句詩詞、哪個精彩片段;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詞語、成語接龍比賽;還可以利用班會或晨讀時間進行三兩分鐘的演講,鼓勵學生恰當運用積累的語言素材。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們使用語言的能力。
此外,教師適時的激勵、賞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批改日記、習作時,對富有個性的選材、運用準確豐富的好詞佳句給以恰到好處好的與眾不同的評價。還可以讓在這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介紹自己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使學生們產(chǎn)生認同感,激發(fā)他們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內(nèi)在動力。
誠然,從積累語言到運用語言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