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自潔
摘 要: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高校教師培訓參與率低、體驗感不強等問題,本文在鑒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了基于SECI的高校教師培訓活動設計的流程圖,強調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注重教師們教育教學的體驗與參與。
關鍵詞:SECI;高校教師;培訓;隱性知識;顯性知識
團隊學習,獲取知識,建立教師共同體
提出培訓目標和培訓需求
當受訓教師培訓結束后回到所在的專業(yè)學科學習團隊中進行交流時,必須首先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如QQ群或者微信群)來提出培訓目標和培訓需求,讓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清楚此次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以及團隊教師對此次知識分享的需求,這樣能更有利于教師們在團隊交流時吸收和消化新知識。
組成督導小組
由于專業(yè)學科學習團隊的教師來自不同的學校,這些不同的背景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現(xiàn)將這個共同體分成由來自不同學校的10位教師組成一組的專業(yè)督導小組,邀請一位高職稱、專業(yè)強的教師擔任督導組長,每組各自進行專業(yè)督導。
組員在組內分享培訓知識
在督導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將受訓教師的培訓內容在各督導小組內進行“頭腦風暴”式的知識分享和督導,使受訓教師的隱性知識在團隊內進行聯(lián)結和分享,同時也能帶給團隊更多的新知識。
自我超越,篩選知識,設計多樣化的交流活動
組員進行知識的討論
受訓教師先將培訓獲得的知識在團隊中進行分享講解,然后讓每個督導小組的組員進行知識的討論,收獲新的知識,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探討。
督導點評,重點講解
督導小組進行知識疑問的督導,組員提出疑問,督導組長進行分析和講解,引導組員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引入案例分析
對于組員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識點,督導組長可以引入案例,將自身的隱性知識外化,并指導組員進行現(xiàn)場的案例重現(xiàn),現(xiàn)場講解示范,使得組員對新知識有新的感知。
建立共同愿景,分享知識,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
組員間同輩督導,達成知識共識
教學對話是知識建構的基本途徑,專業(yè)學科學習團隊提供了豐富的對話機會,不僅有督導專家的講解,更有組員間的同輩督導、同伴合作、同伴互評等。在對話中,將組員間的隱性知識外顯化,使顯性知識隱性化。
組員匯報討論結果,專家總結點評
每組教師將討論結果在團隊中進行分享,共享彼此的智慧,提出每組的新觀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實現(xiàn)顯性知識的協(xié)同建構。
改善思維模式,融合知識,用心體驗教育教學情景
團隊成員間討論、反思,形成一致觀點
根據每組反饋的討論結果,團隊成員之間再次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反思自身的觀點與其他觀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最后由幾個督導組長進行交流,融合每個組的觀點,在團隊內形成一致的觀點。
教育教學實踐操作
教師們通過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并且以新媒體傳播為媒介、以資源工具為中介的參與過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參與,從實際操作中反思,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在這個實操過程中,督導專家可以通過運用線上——網絡平臺或者線下——現(xiàn)場指導來進行專業(yè)的指導,使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能夠快速內化所學到的知識,也能使團隊的顯性知識轉化為個人的隱性知識。
【參考文獻】
[1]荊永君,李昕.教師培訓遷移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5(12).
[2]趙德成,梁永正.教師培訓需求分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張博.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繼續(xù)教育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