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鵬
他是一個魅力四射的人,生動豪邁,氣場強大,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團隊充滿昂揚斗志和創(chuàng)新銳力;
他是一個洞察先機的人,意識超前,思維敏銳,始終挺立科技潮頭,引領著國內微波/射頻集成電路技術發(fā)展方向;
他是一名無敵統(tǒng)帥,施麾所指、所向披靡,南征北戰(zhàn)、攻城略地,將先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競爭對手一一“圍剿”;
他是一名傳奇創(chuàng)業(yè)家,經過30多年的開拓進取,將一個僅有十幾個人面臨解散的小課題組,發(fā)展成為年產值逾15億元的國內品種最全、規(guī)模較大的微波/射頻集成電路研發(fā)生產基地。
他就是要志宏,中國電科13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研究生導師,我國微波/射頻集成電路技術領域學術帶頭人,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外國人能夠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能做到!我就不信那個邪!”要志宏豪氣干云。
“必須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yè),讓我國的重要裝備用上國產的元器件!”這是要志宏根植心中的報國之志,也是他夙興夜寐的行動目標。
面臨絕境 跋涉全國尋突破
1982年于天津大學畢業(yè)后,懷揣科技報國志的要志宏進入13所工作。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所在的是一個小課題組,只有十幾個人,有一條很簡陋的低頻集成電路生產線,產品嚴重落后,沒有市場前景,課題組面臨解散?!币竞昊貞洝?/p>
1987年要志宏擔任課題組組長后,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調查走訪,了解市場需求,問計業(yè)內高人。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尚處在計劃經濟中的科研院所,絕少人具有市場意識,要志宏是13所最早一撥跑市場的。
“精誠所至,有一些單位的總工出來接見我。要知道,我當時只是一個不到30歲的小年輕啊,這使我很快了解到了第一手市場信息。”
當時出差每天的交通補助是8毛,公交車一次1毛?!坝幸淮挝易艘换刂邪蛙?,要1塊錢,還賠錢!那時候我們收入太低,真是坐不起啊!”要志宏說。
1988年5月的一天,要志宏到當時的電子部29所去取經。那時29所還在四川灌縣一個山溝里。趕到時已經是中午了。
“我跟門衛(wèi)說找他們總工,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人家總工的名字!一打電話,已經下班了?!币竞暾f,周圍連吃飯的地方也沒有,但好不容易來一趟,也不可能回縣城,那樣還得搭上車費、時間,沒辦法,就餓著肚子等吧。
一直等到下午上班,要志宏見到了29所時任胡總工程師。當時胡總工剛從美國回來,他告訴要志宏,微波混合集成電路在國內尚屬空白,“你們是否可以做這個”。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他馬上意識到這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方向?!昂偣膰鈳Щ貋硪槐井a品手冊,我一看這寶貝眼睛都綠了!”
隨后,要志宏馬不停蹄趕到北京,去國家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查閱關于微波混合集成電路產品方面的技術資料?!澳菚r候查資料不像現在檢索這么方便,需要在大量資料中一本一本翻閱。一連好幾天,白天查資料,晚上就住地下室——地上的旅店我住不起?。『苄疫\,我查到了?!币竞旮锌卣f。
1989年,在哈爾濱召開了一次新品研制訂貨會,要將一種電臺的元器件國產化,其中就有微波混合集成電路產品。
“我一看樣品,和我查的資料一模一樣!立馬意識到我們的機會來了!”要志宏說,自己拿出資料,指標參數一一都對應上了。“雖然我當時并不懂微波技術,但我敢干,狹路相逢,不如賭一把!”
憑借“碰巧”的前期準備和更低的報價,在這次會上,要志宏拿到了11項產品的研制任務,共55萬元經費。
一場大戰(zhàn)的帷幕徐徐拉開。
艱難轉身 七次迭代定乾坤
“當時我對微波電路技術真是一竅不通!此前學的做的都是低頻,而微波是超高頻。我的團隊也沒人懂?!币竞暾f。
要想在一個全新領域從零開始,對于兩眼一抹黑的要志宏他們,難度可想而知。
“幸虧還有11個樣品,讓我們可以參考、分析、研究。”要志宏說。
研制進行得非常艱難。要志宏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鞍滋旒影嗉狱c一心撲在研究上,晚上經常想問題想得睡不著覺?!?/p>
要志宏全身心投入科研攻關,天天吃方便面,研究室成了第二個家。職工們心疼他,于是輪流給他送飯。
由于長期過度緊張勞累,那段時間要志宏病了,住進了醫(yī)院。但是,他實在放不下正在進行的科研工作,于是就白天在醫(yī)院治療,晚上跑回單位,與禾日開人員一起探討問題。
“因為不懂技術,那時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币竞昊貞?。
例如壓控振蕩器,第一款產品做出來以后,經常出現停振不工作現象。為此,要志宏多次進行調試,但卻一直找不到原因?!安畈欢嘟涍^上百次試驗,一次偶然機會,我發(fā)現電路板上有一根導線拉長以后,指標立馬就會好一點,于是繼續(xù)加長,沒想到測試指標竟完全合格了。但是,為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是不能在電路板上接一根長線的,于是,我們采用一個平面電感來替代導線,最終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我給它起名叫‘小號?!币竞暾f。
產品做出來以后,要拿到天津712廠去裝機測試,僅1991年上半年就去了7趟!
“712廠的楊總工,當時已經是退休返聘的一位科技前輩。楊老嚴謹認真,具有老一輩科學家的風范。看到我一遍一遍地跑,他被我們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感動,于是說:“我一定支持你們做成?!币竞暾f,自己很幸運,又遇到了貴人。“我每次去,他都安排人員及時測試。凡此7次,才研制成功。”
要志宏總是說自己很幸運,但是,偶然中自有其必然,成功偏愛有準備的人。其實,沒有人能夠僅靠幸運成功,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艱辛、努力和汗水!
一飛沖天 行業(yè)潮頭執(zhí)牛耳
作為國內微波射頻混合集成電路行業(yè)的拓荒者,要志宏和他的團隊初戰(zhàn)告捷后,一發(fā)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