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玲
【摘要】如何精準地對商務英語信函進行翻譯越來越得到重視。本文首先闡述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然后從詞法和句法以及篇章三個方面分析商務英語信函獨特的文體特征,從而歸納總結商務英語信函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功能對等;英語商務信函;翻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國際商務合作日益頻繁,商務英語信函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間商務貿(mào)易往來不可或缺的媒介手段。作為一種用來進行商務交流的特殊用途的英語應用文體,商務英語信函和一般英語文體不僅在目的上有所不同,而且在選詞、句子結構和文體形式上都有所差異。商務英語信函作為一種有明確商業(yè)目的的應用文體,必須把其特殊目的和翻譯理論結合起來。本文以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探討商務英語信函的翻譯。
一、功能對等理論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A. Nida)給翻譯作出如下定義:“所謂翻譯,是指在譯語中用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首先達到詞義對等,其次達到文體對等。” 尤金·奈達所提出的“功能對等”或“動態(tài)對等”是指:譯文的讀者和原文的讀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這個標準實際上就是以翻譯實踐的效果來檢驗翻譯的準確性。換句話說就是,在譯文中要用最適當?shù)恼Z言表達形式傳遞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對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很難達到完全一致,為確保原文信息的等量傳遞,譯者需要以譯文讀者的語言習慣為準則,對譯文進行文本的處理,使之能更好地為譯文讀者所接受,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信息傳遞上的功能對等。
二、商務英語信函的文體特征
(一)語言特點
因國際商務英語信函屬于應用文體,加之其主要內(nèi)容涉及公事,交流目的主要在于磋商公務,信函中通常使用正式書面詞代替常見的基本詞匯和口語詞匯,并力求用詞簡潔樸素、準確具體,能充分體現(xiàn)國際商務公函的規(guī)范正式、公事公辦的特點。如以purchase代替buy; 以therefore代替so等。此外,商務英語信函中還存在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行話、縮略語等現(xiàn)象,如:turnover(營業(yè)額)、 commercial paper(商業(yè)票據(jù))等,這些術語經(jīng)過長期的使用實踐或相關的規(guī)定,已成為國際商務英語信函準確表達的有效手段。
(二) 句子特點
在句式上,商務英語信函中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的交替使用,從句和不定式結構、被動語態(tài)及分詞短語的頻繁使用,目的是能更正式、更充分地表達商務溝通與交流的信息。如,Your early reply is highly appreciated.此句采用被動語態(tài),關鍵信息一目了然,而簡潔明了、客觀正式的句子,能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
(三)篇章特點
從篇章層面來看,商務英語信函多為短小精悍的文章,但具有完整性、邏輯性。此外商務英語信函也具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即簡潔清晰、禮貌正式。
三、功能對等原則在商務英語信函翻譯中的應用
(一)語義信息對等
不同語言中,詞語的概念意義往往并不是對等的,而同時,由于文化差異,詞語的內(nèi)涵意義也往往差別很大。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信函翻譯時要注意詞匯的準確使用。像詢盤(inquiry)、報盤(offer)、還盤(counter-offer)或訂貨(order)等,這些很專業(yè)化的詞語,它們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被其他詞語所取代,否則它們的意義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變化,也就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文體風格對等
尤金·奈達在給翻譯下定義的時候,就曾經(jīng)提到過文體對等問題,可見文體對等在翻譯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為公文文體的一個實用分支,筆者已經(jīng)從詞匯、句子和篇章結構三方面分析了商務英語信函的文體特點。歸納來看,商務英語信函的文體特點為正式嚴謹、言簡意賅、語氣禮貌委婉。因此,在翻譯商務英語信函時,應該力求使用得體的語言,將原文的這些文體風格在譯文中體現(xiàn)出來,盡可能做到譯文和原文具有相同的文體風格。
(三)情感表達對等
按功能劃分,商務英語信函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信息功能為主,另一類則是偏重于表情功能,目的是為了表達寫信人的感情,增進交流,如感謝信、祝賀信、道歉信等。在翻譯此類商務英語信函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它要表達的是怎樣一種情感,然后再選擇適當?shù)脑~句和語氣,將這一情感表達出來。
四、結語
商務信函是公文文體的一個實用分支,具有某些固定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征。只有掌握商務英語信函的文體特征,以功能對等理論指導商務英語信函的翻譯,采用不同的翻譯技巧,才能譯出高質(zhì)量的譯文,促進商務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曹菱.《商務英語信函》.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作者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