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旗
(河南省淮陽縣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淮陽466700)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作為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約為30%,早期可伴有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表現(xiàn)為腎小球高濾過、高灌注狀態(tài),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xiàn)蛋白尿,甚至發(fā)展為腎衰竭,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減輕腎臟損傷,延緩疾病進展是早期DN主要治療原則。鹽酸貝那普利片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降低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力,糾正高濾過狀態(tài),減少尿蛋白排泄,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但其作用機制單一,臨床療效局限,且隨著用藥時間延長,高鉀血癥、過敏樣反應、粒細胞缺乏癥、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較為明顯[2]。近年來,中醫(yī)藥在DN治療方面取得一定療效,顯示出較好應用前景,逐漸受到臨床關注。中醫(yī)認為脾腎虧虛、氣陰兩虛、腎絡瘀阻是其主要病機,治療應以益氣養(yǎng)陰、補腎通絡活血為法。本研究將丹芪補腎活血湯、鹽酸貝那普利片聯(lián)合應用于早期DN患者,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早期DN患者7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 34~76歲,平均年齡(51.85±10.83)歲;糖尿病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2.35±3.83)年。對照組男21例,女 18例;年齡 35~78歲,平均年齡(52.06±11.03)歲;糖尿病病程 7~18 年,平均病程(12.42±4.0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2型糖尿病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的診斷標準,且根據(jù)Megnesn標準中規(guī)定的分期將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 mg/24 h的Ⅲ期患者(早期DN)納入本研究者;經(jīng)過飲食、運動、降糖藥物治療,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8 mmol/L者。(2)排除標準:出血性疾病、酮癥酸中毒、嚴重肝、心、腎疾病、發(fā)熱、短期內高血壓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尿蛋白量增多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鹽酸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63041)治療,10~20 mg/次,1 次 /d,早餐前 30 min溫水口服。持續(xù)用藥8周。
1.3.2 觀察組 采用鹽酸貝那普利片+丹芪補腎活血湯治療,貝那普利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丹芪補腎活血湯組方:丹參30 g、黃芪60 g、川芎10 g、茯苓20 g、懷牛膝12 g、菟絲子10 g、酒軍10 g、五味子10 g、焦白術 10 g、山藥 12 g、生地黃 12 g、山茱萸 12 g、熟地黃12 g、澤瀉12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至200 ml,1劑/d,分早晚2次口服。持續(xù)用藥8周。
1.4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規(guī)定的消渴病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進行評估。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80%,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降低≥50%;改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50%~79%,UAER降低 20%~49%;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改善、顯效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對比兩組臨床療效;(2)檢測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腎損害相關指標[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ACR)]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3.0處理數(shù)據(jù),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例(%)、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7.18%)較對照組(66.67%)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腎損害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UAER、β2-MG、A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UAER、β2-MG、ACR水平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損害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腎損害相關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UAER(mg/24 h) β2-MG(μg/L) ACR(mg/g)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39 39 t 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39 39 t P 163.63±37.56 161.89±35.78 0.210 0.835 92.76±24.38 138.45±31.25 7.199 0.000 461.47±81.59 463.53±83.68 0.110 0.913 253.67±92.34 428.97±98.43 8.111 0.000 202.16±43.56 201.29±41.89 0.090 0.929 52.16±34.19 104.62±37.42 6.463 0.000
DN作為糖尿病并發(fā)癥之一,早期多無癥狀,起病較為隱匿,進展緩慢,往往容易被忽視,一旦出現(xiàn)尿蛋白癥狀,腎功能損傷將明顯加快,若不及時干預治療,將快速進展為腎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5]。因此對于早期DN患者來說,如何有效控制尿蛋白排泄率,對延緩疾病進展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是引起DN患者腎損傷的主要因素[6]。鹽酸貝那普利片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口服后可在肝臟內水解為依那普利拉,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減少醛固酮分泌,增強腎素活性,從而使腎小球小動脈擴張,降低其內部壓力,緩解腎小球高濾過狀態(tài),降低尿蛋白含量,促使腎功能恢復。但陳江等[7]研究指出,在鹽酸貝那普利片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補腎活血湯治療DN,可進一步改善實驗室生化指標,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中醫(yī)古典醫(yī)籍中并無與DN相對應之病名,但根據(jù)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將其歸為“水腫、消渴、關格、虛勞”等疾病范疇,認為消渴日久不愈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脾腎不足、氣陰兩虛、腎絡瘀阻是消渴發(fā)生的基礎。宋·趙佶《圣濟總錄》中曰:“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氣化失常,開闔不利,能為水腫?!币虼苏J為本病應以益氣養(yǎng)陰、補腎活血通絡為基本治療原則。丹芪補腎活血湯由生熟地、丹參、茯苓、川芎、黃芪、焦白術、山茱萸、菟絲子、山藥、懷牛膝等組成,其中黃芪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升陽固表、托毒生肌之作用,《本草求真》中指出:“黃芪,入肺補氣,入表實衛(wèi),為補氣諸藥之最?!钡⒒钛铕觥鲅B(yǎng)血,《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祛瘀生新,性倍川芎。”生地可養(yǎng)陰潤燥生津、涼血瀉熱;熟地益精填髓,補血滋陰;山茱萸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白術燥濕和中、健脾補氣;大黃有瀉熱毒、祛濕濁、破積滯、活血化瘀之作用;川芎行氣開郁,活血燥濕。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中含有的黃芪多糖,可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聚集性,降低血液黏滯度,改善高凝狀態(tài),有抗凝及減少尿蛋白排出的作用;丹參可降低DN患者一氧化氮(NO)合成酶的活性,抑制NO合成,從而糾正早期DN患者腎臟高灌注、高濾過狀態(tài)[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較高,且治療后UAER、β2-MG、ACR水平降低更明顯(P<0.05),提示丹芪補腎活血湯與鹽酸貝那普利片聯(lián)合治療早期DN,臨床療效顯著,可減輕患者腎功能損傷情況。
綜上所述,丹芪補腎活血湯與鹽酸貝那普利片聯(lián)合治療早期DN,可減輕患者腎功能損傷情況,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