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王錫振 陳玉德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中醫(yī)院 徐聞52410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我國每年約有9 500萬人轉(zhuǎn)為CHB患者,約33萬人因CHB引起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目前對于CHB主要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恩替卡韋為治療CHB藥物中療效最強的藥物之一,可選擇性抑制脫氧鳥嘌呤核苷類似物,阻滯細胞內(nèi)多聚酶發(fā)生啟動,以實現(xiàn)抑制HBV病毒復制的功效。但恩替卡韋治療起效慢,較短療程時臨床療效有限[2]。本研究旨在觀察化肝解毒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5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 16例;年齡 20~56歲,平均(35.87±7.14)歲;病程11個月~12年,平均(6.42±2.04)年。研究組男 21例,女 19例;年齡 21~57歲,平均(34.99±6.90)歲;病程 10個月 ~11年,平均(6.32±1.90)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明確診斷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合并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1年內(nèi)曾接受抗病毒藥物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治療者;過敏體質(zhì)或?qū)ρ芯坑盟庍^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恩替卡韋分散片(國藥準字 H20100019)口服,0.5 mg/次,1 次 /d;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用化肝解毒湯(虎杖20 g、垂盆草20 g、平地木 20 g、半枝蓮20 g、土茯苓 15 g、紫草 10 g、貫眾10 g、黑料豆10 g、甘草3 g)治療,加水煎服,每日1劑,于早晚飯后服用。兩組均連續(xù)用藥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變化及肝纖維化指標差異。(1)療效評定:治療后,患者肝纖維化指標降低≥65%,HBV-DNA下降達病毒學應答標準,為顯效;患者肝纖維化指標降低25%~65%,HBV-DNA有所下降但未達病毒學應答標準,為有效;患者肝纖維化指標及HBV-DNA降低不顯著,為無效[4]??傆行?顯效+有效。(2)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E抗體(HBeAb)、乙肝病毒 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HBV-DNA等。(3)肝纖維化指標: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層黏蛋白(LN)及血清透明質(zhì)酸(HA)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比較 經(jīng)治療后,研究組HBeAg轉(zhuǎn)陰率、HBsAg轉(zhuǎn)陰率、HBeAb轉(zhuǎn)陽率、HBV-DNA轉(zhuǎn)陰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比較[例(%)]
2.3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PcⅢ、Ⅳc、LN、HA 比較均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cⅢ、Ⅳc、LN、HA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 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ug/L,±s)
表3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ug/L,±s)
HA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PcⅢ治療前 治療后Ⅳc治療前 治療后LN治療前 治療后35 40 t P 240.76±30.30 242.87±31.53 0.30 0.77 185.53±23.45 118.77±19.61 13.27 0.00 168.39±18.98 170.83±19.14 0.81 0.42 130.53±12.12 98.09±10.65 12.23 0.00 146.71±15.57 147.48±16.31 0.21 0.84 119.89±12.10 88.93±9.52 12.19 0.00 311.30±25.48 310.92±26.80 0.06 0.95 238.34±20.69 180.71±15.53 13.49 0.00
CHB是全球范圍內(nèi)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與肝硬化、肝細胞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研究顯示[5],由于患者體內(nèi)HBV不斷復制和繼發(fā)性免疫損傷,可引發(fā)肝臟病變持續(xù)性進展,最終可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等終末期肝病。目前,CHB的治療關鍵是抗肝纖維化和抗HBV。恩替卡韋屬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可有效抑制HBV-DNA病毒復制過程之中的啟動、逆轉(zhuǎn)錄、合成等關鍵步驟,最終阻斷HBV-DNA鏈復制延長,起到抑制HBV復制、降低HBV-DNA滴度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CHB歸“肝著、肋痛、肝瘟”等范疇,病機在于感染濕熱疫毒之邪,以致濕熱疫毒伏氣血、肝郁脾虛絡脈瘀,治療應從清熱解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立方?;谓舛緶街谢⒄染哂星鍩峤舛尽⑸鲋雇粗?,垂盆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半枝蓮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利尿消腫,平地木利濕、活血,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紫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貫眾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黑料豆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甘草可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全方重在祛邪,輔以扶正,共奏清熱解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效[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HBeAg轉(zhuǎn)陰率、HBsAg轉(zhuǎn)陰率、HBeAb轉(zhuǎn)陽率、HBV-DNA轉(zhuǎn)陰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 PcⅢ、Ⅳc、LN、HA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兩者聯(lián)合可實現(xiàn)療效協(xié)調(diào)效果,有效抑制HBV增殖,抑制肝纖維化發(fā)展,共同促進CHB患者病情緩解。綜上所述,化肝解毒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減輕機體肝纖維化,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