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麗
(江蘇省南京市中醫(yī)院 南京210001)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哮喘,兒童時期常見,臨床多表現為持續(xù)刺激性干咳,常伴夜間或清晨陣發(fā)性咳嗽,長期應用抗生素無效,予以支氣管擴張劑后改善,多有家族或個人過敏史,若不及時治療可發(fā)展為典型哮喘[1~2]。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抗組胺藥物等治療是目前西醫(yī)針對該病的常規(guī)療法,雖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易產生較多不良反應,不能完全阻止病情進展。而中醫(yī)藥治療CVA具有一定優(yōu)勢,為了更好地治療該病,本研究嘗試應用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取得滿意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我院門診收治的88例CVA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4例。治療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 6~13歲,平均年齡(8.12±3.84)歲;病程4~23周,平均病程(11.53±4.65)周。對照組男 23例,女 21例;年齡 6~14歲,平均年齡(8.36±3.68)歲;病程 5~24 周,平均病程(11.97±5.16)周。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2]:(1)持續(xù)咳嗽>4周,夜間、凌晨或運動時發(fā)作,無喘息;(2)無感染象,長期應用抗生素無效;(3)抗哮喘診斷性治療有效;(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5)呼吸流量峰值(PEF)日間變異率≥13%、激發(fā)試驗陽性;(6)一、二級親屬或個人有過敏史。前4項為必備條件。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3]辨證屬肺脾氣虛證,證見咳嗽、畏風自汗、面色欠華、反復感邪等,舌淡苔薄白,脈弱。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年齡6~14歲;入組前2周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患兒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引起咳嗽的疾??;合并心、腦、肝腎及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國藥準字 H20083330)治療,5 mg/次,1 次 /d,睡前口服。治療組給予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玉屏風散加減組方:黃芪12 g、白術15 g、防風10 g、茯苓12 g、紫蘇葉9 g、百部8 g、陳皮6 g、五味子6 g、甘草3 g,汗出多者加龍骨、牡蠣,痰多者加天竺黃、法半夏,1 劑 /d,水煎 400 ml,早晚各 200 ml溫服。穴位貼敷組方:白芥子、細辛、元胡、蒼術、麻黃、木香以2∶1∶2∶1∶1∶1混合打粉備用,蜂蜜、姜汁調成膏狀,置于專用穴貼上。取穴(兩側肺俞、脾俞、腎俞、定喘),每穴 1 貼,1~3 h/次,2 g/次,2 次 /周。治療期間如出現皮膚紅腫、痛癢、水泡等予以對癥處理,防止感染。兩組均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咳嗽改善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咳嗽癥狀積分變化??人园Y狀積分評定標準[4]:無咳嗽,為0分;僅在清醒或將要入睡時咳嗽,為1分;因咳嗽導致驚醒1次或早醒,為2分;因咳嗽導致夜間頻繁驚醒,為3分;夜間大部分時間咳嗽,為4分;嚴重咳嗽不能入睡,為5分。(3)隨訪半年,比較兩組復發(fā)次數。(4)采用瑞典Aerocrine公司生產的NIOX FeNO測定系統(tǒng)檢測兩組治療前后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變化。(5)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變化,試劑盒購買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1.6 療效判定標準[5]臨床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咳嗽癥狀積分減少≥90%;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咳嗽癥狀積分減少70%~90%;有效:臨床癥狀好轉,咳嗽癥狀積分減少30%~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咳嗽癥狀積分減少<3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咳嗽改善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咳嗽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咳嗽改善時間和消失時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咳嗽癥狀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咳嗽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改善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咳嗽癥狀積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咳嗽癥狀積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組別 n 咳嗽改善時間(d)咳嗽消失時間(d)44 44 7.52±2.68 8.11±2.93 9.27±3.14 9.64±3.42 3.37±1.66 3.29±1.58 0.85±0.44*1.51±0.86
2.3 兩組復發(fā)次數比較 隨訪半年后,治療組咳嗽復發(fā)次數(1.22±0.51)次,明顯低于對照組(1.69±0.76)次,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 兩組治療前后FeNO及IL-6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FeNO及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NO及IL-6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IL-6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NO、IL-6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I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組別 n FeNO(ppb)治療前 治療后44 44 39.77±16.38 38.94±17.02 21.64±10.81*#30.29±11.68*434.57±53.48 433.66±52.86 365.16±30.43*#395.82±31.63*
CVA是小兒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在兒童中的患病率為0.77%~5.0%[6]。CVA發(fā)病機制與支氣管哮喘類似,常存在慢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同樣存在氣道慢性炎癥。FeNO主要來源于呼吸道,其與CVA患者氣道高反應性、氣道炎癥高度相關,有助于對CVA療效的評價[7]。IL-6作為趨化因子,參與炎癥反應中反應蛋白合成,促進T細胞表面的IL-2分泌,是導致氣道慢性炎癥的重要因子[8]。孟魯司特是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抑制炎癥反應,《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推薦其是目前除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外,唯一可單獨應用的哮喘控制藥。
中醫(yī)學將CVA歸于“咳嗽、喘病”等范疇,病機復雜,多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肺虛則衛(wèi)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襲,肺氣失宣;脾虛則水液不化,聚濕生痰,易受風邪引動發(fā)病。法隨證立,提出益氣健脾、補肺固表治法。玉屏風散出自《究原方》,方中黃芪善補肺脾之氣、固表止汗,白術益氣健脾,防風善行表散風邪,共為君藥,防風得黃芪,祛邪不傷正,黃芪得防風,固表不留邪;茯苓健脾利水滲濕,百部潤肺下氣止咳,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紫蘇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共為臣藥;佐以五味子斂肺補腎、益氣生津,《本經》曰其“主益氣,咳逆上氣……補不足”;甘草祛痰止咳,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嚴謹,標本兼治,補中寓疏,散中寓補,共奏益氣健脾、補肺固表之功。此外,藥理研究顯示[9]:黃芪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反應及減輕氧化應激反應的作用。中藥穴位貼敷是中醫(yī)內病外治的一種獨特療法,它是將藥物研成細末,調成糊狀敷貼于人體穴位,讓藥物經皮膚由表入里滲入經絡內臟,使氣血達于體表,邪氣由表而散,峻藥緩圖,最終達到健脾補肺、益氣固表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咳嗽改善時間和消失時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咳嗽癥狀積分、FeNO及IL-6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咳嗽癥狀積分、FeNO及IL-6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咳嗽復發(fā)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玉屏風散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CVA的療效肯定,能夠明顯緩解其臨床癥狀,抑制氣道炎癥,減少復發(fā)情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