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中心小學 廣東 佛山 528311)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小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于150萬字。但是,僅僅靠課堂上的閱讀是達不到這個目標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來完成。怎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兒童文學課外閱讀呢?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說過:“我們過去重視孩子如何閱讀,而忘記了教他們如何自愿地想去閱讀”。為了使孩子“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他提出了一個十分高明的方法——讀書給學生聽。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讀兒童文學作品給學生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顯得興趣盎然,只要持續(xù)一段時間,學生的熱情高漲了,讀書的興趣就上來了,產(chǎn)生了“我要讀”的強烈愿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作家及其代表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更多地了解有關知識。如在教《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時,就向學生介紹作者林海音以及她的代表性小說《城南舊事》,介紹書中的一些情節(jié),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
俗話說:環(huán)境造人。一個喜歡閱讀家庭更容易培養(yǎng)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如果有個好的班級閱讀氣氛,教師就能燃起他們閱讀的熱情,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如班級設個圖書柜,使班級充滿濃濃的書香味,每天有二十分鐘固定的讀書時間,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這股讀書的風潮形成后,相信越來越多的孩子會真正愛上閱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既有獨立性又有依賴性,既有自覺性又有盲目性。因此,教師要遵循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的階段性特征,適時地提供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經(jīng)典作品,并且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來推薦。
低年級學生閱讀水平較低,應選擇情節(jié)與語言不是很復雜、內容淺顯、生動有趣、篇幅短小的讀物,同時注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如寓言、童話、神話、成語故事等等。中年級學生初步掌握閱讀技巧,社會興趣發(fā)展起來了,對于中年級的孩子,我們選取的讀物應更加多樣化,同時注意培養(yǎng)閱讀中的思考能力。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更加廣泛,求知欲更加旺盛,選取的讀物則應更具文學性和社會性,以完成兒童讀物到青少年讀物的過渡,并且盡量多地選擇不同語言風格的作品。
教師要適時地對小學生加以閱讀指導,“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主要是教給閱讀方法,學生才會主動學習”。
(一)指導學生根據(jù)讀物的不同體裁,因材施讀。一般來說,讀物的體裁不同,閱讀方法也有區(qū)別,教師善于為學生“搭橋鋪路”授之以法,就能促使學生逐步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形成主動閱讀的心態(tài)。
(二)教會學生一些常用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就是不通讀、有所舍棄及擇其所需而讀。這種閱讀方法目的性明確、針對性強、收效明顯,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jù)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3.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用盡量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文本的目錄、摘要、大小標題,通過“掃視”,快速攝取文本大意、捕捉信息的能力。
4.摘錄批注法,就是用摘抄精彩語段或妙言佳句的方法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這是課外閱讀中常用的方法,旨在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網(wǎng)絡資源具有圖、文、聲、像、影等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且數(shù)量龐雜、類型多、范圍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構建網(wǎng)絡課外閱讀的平臺,指導學生正確利用網(wǎng)絡拓寬閱讀空間,使學生的閱讀量、閱讀范圍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為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wǎng)絡平臺分層次發(fā)布閱讀內容,并進行閱讀輔導,真正實現(xiàn)分層教學。學生也可以在各種網(wǎng)絡平臺上表達自己對兒童文學讀物的見解和評價,通過博客、微信群、QQ群等方式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闡述自己的觀點,探討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互相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實現(xiàn)異地同步的協(xié)作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并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堅持閱讀,促進學生互相交流,資源共享。
1.閱讀匯報活動。每周舉辦一次閱讀匯報活動,要求學生交流這一周各自閱讀過的課外書,從主要內容、寫作特點、讀后感受等方面談自己的體會,或者向大家推薦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2.舉辦各類競賽活動,以賽促讀。如開展“閱讀知識競賽”、“朗誦賽”、“背詩賽”、“讀書筆記評比”等,這些競賽活動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課外閱讀活動能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同時還可以測練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能力。
3.展覽活動,安排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認真收集文字或圖片資料,進行展覽和交流。
在開展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順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從學生實際特點出發(fā),因材施教,靈活運用不同方法,達到不同教學目的,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 廖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5.
[2] 馮靜.激發(fā)興趣,指導選擇——淺談課外閱讀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春霞.淺談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