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妮
(大連市旅順口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 遼寧 大連 116000)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我常常聽到很多同行這樣的評價:“你們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現(xiàn)在全社會都知道,你們這類學校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怎樣的學生。而你們,不僅要教學生學習技能,學會做事,還要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真是任重而道遠啊!”今天的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基礎差,沒有學習動力,逆反心理強,問題學生扎堆,情感缺失嚴重等問題,如何能讓學生在三年職業(yè)中專的學習生活中,學到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職業(yè)人才,成了擺在班主任面前最重要的課題。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我有幾下幾點感悟。
“不是每朵花都是國色天香,但是每朵花都有她綻放的理由!”面對一張張依然稚氣的笑臉,我時刻告訴自己要把愛與期望,播灑到每一名學生的心間。教師要有一顆愛心,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心境!
懷著一顆愛心,用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欣賞學生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加以鼓勵,從專業(yè)的角度,對他們提出真誠的期望,讓他們從一入校開始,就從心底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我對他們說:“人活著,要有目標,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崇高可以平凡,但不能沒有。”我請來往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用現(xiàn)身的說法,為他們講述如何學好專業(yè)課,成為一名掌握一定技能的工人;我?guī)е麄內(nèi)ビ^摩參加職業(yè)技能大賽學生的匯報表演,讓他們對未來有信心、有期待。從他們觀看表演時贊賞的目光和頻頻點頭中,我看到了他們的希望。也正因為如此,摒棄以往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兒,同時,努力學習、爭做最強、最優(yōu)的風氣,在班級占據(jù)了主導地位,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教育家朱永新說“嘗試用我們生命的火柴,劃亮學生哪怕一厘米的空間.”相信在這樣的賞識與愛中,我們的學生,會一天天健康地成長起來!
我的學生中,很多來自離異家庭、貧困家庭。這些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各種問題,比如:敏感、偏激、自我封閉、玩世不恭、自卑、過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他人的不信任等等。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逐漸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思想工作。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幫他們分析問題,沒有批評與說教,而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既有老師的愛護,又有朋友間的平等,讓他們感覺到真誠與溫暖,敞開心扉來接受我。
班里有一個刺兒頭學生,不僅自己不學習,經(jīng)常搗亂,而且在同學之間還特別有影響力。一次在我的課上,他特意搗亂,故意讓我難看。課后,我單獨找他談。他說:老師,你的眼里沒有我。我當時就是一愣,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感覺到對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妥。他說:老師,你問了我前面的同學,之后又問了我后面的同學,為什么單單就空下我不問,你根本就是不在意我,不把我當回事兒!說這話的時候,這個平時很少把老師放在眼里的他,眼里閃著淚光。我意識到也許就是我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行為,觸動了學生心里最脆弱的一面。因為這個孩子父母離異,他和父母一起生活,而父親平時又總是忙于工作,他經(jīng)常是處于被忽視的生活狀態(tài)中??紤]到這些因素,我沒給自己的行為作任何的辯解,而是對學生表示了真誠的歉意,同時,還讓他一并說出我工作中還有哪些不足。我相信,在學生們心中,老師的形象應該與成人的標準有所不同。學生告訴我,他們喜歡能夠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學、一起快樂的老師,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與他們打成一片。我按著學生的期待,不斷要修正著自己的工作方式,讓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著、生活著。
一個班級中,如果學生整天無所事事,那么,就是再強有利的管理手段,也會無濟于事。我?guī)н^不同專業(yè)的班級,讓學生有事兒做,是成功的經(jīng)驗之一。當學生心懷希望,沐浴親人老師的愛,把青春時光充分利用起來,學好專業(yè)課,充實地過好每一天,該是多么幸福的學習生活啊!
因此,結合專業(yè)課程的特點,要求學生正視學習,不能以玩、養(yǎng)身體的心態(tài)來對待學習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采取的方式是,晨讀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平時我會經(jīng)常跟著學生一起上專業(yè)課,引導學生重視專業(yè)課、學好專業(yè)課。在班級中形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舉行各種知識競賽和技能比賽,在各門專業(yè)課中,樹立榜樣,讓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成為老師的助手,帶動班級整體,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壓力不大,他們面臨的任務是就業(yè),走向社會,因此在校期間,各種大型活動比較多。比如、校內(nèi)的升旗、合唱比賽、運動會、一二九運動紀念活動、新年聯(lián)歡等,所有活動,從人員的參與、內(nèi)容的組織、到活動的安排,我基本上是提出要求,之后的工作,就是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們自己來策劃和排練。我會時時關注,把握方向,但絕不會事無俱細。事實證明,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知道能力的重要性,在羨慕別人才能的同時,也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珍視陪伴學生成長的每一天,要用心、用情,要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榜樣,為學生成長撐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