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蘭開發(fā) 陳豐穎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33.174
[摘要] 目的 分析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分期診斷價值。方法 方便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45例,均以手術后活檢病理證實,分別在術前經由超聲內鏡、多層螺旋CT檢查,分析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差異。結果 超聲內鏡與病理T1-4分期總相符率為91.11%,與病理N0-3分期總相符率為66.67%,與病理M0、M1分期相符率為66.67%;螺旋CT與病理T1-4分期總相符率為66.67%,與病理N1-3分期總相符率為77.78%,與病理M0、M1分期總相符率為80.00%;超聲內鏡與病理T分期相符率顯著高于螺旋CT(χ2=8.072 6,P=0.004 5),但N0-3、M0-1間相符率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內鏡檢查腫瘤對胃粘膜的浸潤情況好于螺旋CT,但檢查腫瘤轉移病灶不如螺旋CT,建議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彌補不同檢查的局限性,提高診斷準確性。
[關鍵詞] 超聲內鏡;多層螺旋CT;胃癌分期;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5.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11(c)-0174-03
隨著越來越多多層螺旋CT及超聲內鏡等先進醫(yī)療技術于臨床,加上民眾對于自身健康保健的重視程度、對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質量要求逐漸提高,這不僅意味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對醫(yī)師本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挑戰(zhàn)。胃癌屬于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多經手術及放化療方案進行治療,但在治療前多需明確胃癌分期,從而對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診療方案提供數(shù)據(jù)[1-4]。目前,腫瘤病理多利用TNM分期,即局部侵襲及浸潤情況、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灶。該次研究方便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45例,均以手術后活檢病理證實,分別在術前經由超聲內鏡、多層螺旋CT檢查,分析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差異,獲得一定研究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方便選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32~83歲,年齡平均(42.55±6.13)歲;病灶位置,胃體12例,胃竇18例,胃底賁門8例,全胃4例,胃底3例。納入標準:①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規(guī)、胃鏡及病理等檢查,參照《胃癌》[5]《病理學(第3版)》[6],結合臨床表現(xiàn),明確胃癌診斷;②意識清楚,無精神系統(tǒng)疾病,人格行為無異常;③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與醫(y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除胃部以外其他臟器、系統(tǒng)腫瘤;②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③依從性較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術前接受超聲內鏡、多層螺旋CT檢查,術后病理證實胃癌診斷,并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表1),分析不同檢查結果與胃癌分期間相符情況,以及數(shù)據(jù)差異。其中超聲內鏡檢查方案如下:PentaxEG3630UR超聲內鏡為該次檢查的主要儀器,將內鏡的探頭頻率設置在7.5~10 MHz之間,與此同時采用頻率為16 MHz的小探頭,采用EG-410D雙鉗道電子胃鏡進行輔助檢查;患者在接受檢查的過程中采用360°的旋轉掃描,并在空腹檢查的情況之下完成相關的檢查,同時,對進行肌注10 mg的654-2;患者取得左側臥位,在胃部予以送入超聲內鏡,對于可疑胃癌的部位實施高頻探頭經水囊的仔細檢查。
多層螺旋CT的診斷檢查:使用Siemens? Sensation16層螺旋CT 或GE公司128層螺旋CT進行診斷檢查,患者在接受檢查前1 d晚上餐后禁食,先飲用800~1 000 mL的溫開水,并進行肌注10~20 mg的654-2;患者取得仰臥位之后,對患者的3相期動態(tài)予掃描,在肘部注射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30 s之后掃描整個胃部,在60 s之后,從患者的膈頂直至胃部下緣。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選擇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埰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超聲內鏡與病理T1-4分期總相符率為91.11%,與病理N1-3分期總相符率為66.67%,與病理M0、M1分期相符率為66.67%;螺旋CT與病理T1-4分期總相符率為66.67%,與病理N1-3分期總相符率為77.78%,與病理M0、M1分期總相符率為80.00%;見表2~4;超聲內鏡與病理T分期相符率91.11%顯著高于螺旋CT的66.67%(P<0.05),其余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癌屬于常見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早期病變多不典型,往往在當出現(xiàn)明顯臨床表現(xiàn)時,往往已經發(fā)展至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利于預后,故需在早期明確診斷?,F(xiàn)多借助胃鏡等內窺鏡直接觀察胃內組織病變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胃鏡多僅能查看胃粘膜表面病變,胃粘膜深層則診斷難度較大,故需聯(lián)用活檢,再明確診斷,因此對現(xiàn)有檢查措施進行不斷優(yōu)化,比如超聲內鏡及螺旋CT等[7]。
高立國[8]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內鏡T1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多層螺旋CT(P<0.05),但在T4、N總及M1診斷準確率方面均顯著低于多層螺旋CT(P<0.05),而T2診斷準確率稍高于多層螺旋CT(P>0.05),T3、T總、N(-)、N(+)、M0及M總診斷準確率均稍低于多層螺旋CT(P>0.05),二者聯(lián)合診斷T分期準確率91.78%、N分期準確率91.10%、M分期準確率96.57%;即超聲內鏡判斷早期胃癌浸潤深入較好,而多層螺旋CT則擅長判斷胃癌手術切除、淋巴清掃范圍、N分期以及中晚期胃癌診斷,二者聯(lián)合診斷準確率高于任意單項診斷。該次研究中超聲內鏡與病理T分期相符率91.11%顯著高于螺旋CT的66.67%(P<0.05),即超聲內鏡在胃粘膜早期浸潤情況好于多層螺旋CT檢查,與上述文獻報道結論一致。該次研究還證實,超聲內鏡、螺旋CT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檢查腫瘤對胃粘膜的浸潤情況應用超聲內鏡更好,但檢查腫瘤轉移病灶時應用螺旋CT更好;建議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彌補不同檢查的局限性,提高診斷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舒宏春,鄭馳,錢坤,等.小探頭超聲內鏡聯(lián)合多層螺旋CT對胃癌術前分期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22):123-125,128.
[2]? 郭寶中.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分期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4(19):90-91.
[3]? 閔叢叢.胃癌淋巴結轉移分子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8,18(1):68-71.
[4]? 姚富興,陳軍法.多層螺旋CT橫斷位結合多平面重建對早期胃癌的檢出價值[J].健康研究,2015,35(3):315-316.
[5]? 季加孚,Hyung-Ho Kim,Guy D.Eslick.胃癌[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5.
[6]? 陳杰,周橋.病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7]? 梁曉,張紅梅.胃癌影像學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刊,2015(4):8-11.
[8]? 高立國.多層螺旋CT、超聲內鏡在胃癌術前TNM分期中的臨床價值[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
(收稿日期:2018-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