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明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強調(diào)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和思維能力提升,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實現(xiàn)全面健康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就如何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語文閱讀教學 質(zhì)量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diào)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包括了識字、閱讀、寫作等,閱讀教學不僅能夠?qū)ψR字教學的效果進行檢驗,也可以為寫作教學積累素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做好閱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強化。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從目前來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幾乎是一成不變,沒有能夠根據(jù)文章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無法對文章的深層含義進行解釋,影響了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例如,不少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用以講代讀的方式,閱讀教學的時間被詞句訓練、篇章分析等所擠占,原本課堂上郎朗的讀書聲似乎再也聽不到了,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影響其對于語文學習的信心,阻礙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2.教學理念陳舊
很多時候,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或者為課堂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往往都是采用灌輸式閱讀的方式,將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和主觀感受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課堂上所呈現(xiàn)的是與新課程改革不相協(xié)調(diào)的陳舊觀念,對于學生而言,閱讀更多的是囫圇吞棗而非細致品鑒,雖然表面上閱讀教學進展順利,但是實際上,學生對于閱讀對象并沒有形成有效感知,自身的感情無法投入,自主性也完全發(fā)揮不出來,只能被動地接收教師對于作品的解讀,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1]。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提升策略
1.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明確文章的重心,摸清其主要思路,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相對完善的認知。而在復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幾個關鍵詞,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簡練的語言表述文章主旨及中心思想,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對不同小動物尾巴的特點進行分析,如小狗的尾巴、小貓的尾巴、魚兒的尾巴等,以充滿童趣的方式進行描述,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容易引發(fā)其內(nèi)心的情感共鳴。
2.明確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保證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的關鍵,在確定目標后,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目標的主導作用,確定閱讀教學方向。教學目標確定后需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對目標進行分析,保證目標科學合理,同時充分考慮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基本原則,避免學習目標“大而空”的情況。例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中,有很多的成語故事,教師可以將閱讀目標確定為:熟悉成語內(nèi)涵,能夠正確運用成語,如“畫蛇添足”、“守株待兔”等,以此來保證閱讀的效果,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3.優(yōu)化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在文字方面應該盡量做好深入剖析,適應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確保其能夠真正理解;第二,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應對突發(fā)狀況。例如,在對《小蝌蚪找媽媽》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場景:我們的教室就是大池塘,每個小朋友可以選擇扮演一種小動物,我們來講文章的內(nèi)容表演出來怎么樣?這樣的教學方式順應了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為了提升表演效果,每個學生都會認真閱讀課文,從而保證了閱讀教學的效果[2]。
4.利用教材資源
小學語文課本中設置了很多的插畫,而且一般都是采用工筆淡彩畫,線條簡單,色彩鮮艷,能夠起到提升審美情趣的作用,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對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教材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課本中,有《要下雨了》,課本中最后一幅插畫描繪的是下雨天小兔子在雨中奔跑的場景,教師可以從插畫入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討論,并由此激發(fā)其對于閱讀的興趣。
5.重視課后復習
在復習環(huán)節(jié),配合有效的復習方法,學生能夠更好的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回憶,提升復習的效率與效果。以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找春天》一文為例,通過預習和教學,學生可以明確春天的各種“信號”,也能夠掌握文章內(nèi)容與思想。而結合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布置相似的復習題目,如《夏天來了》等,引導學生對一年四季的景色和特點進行分析討論,建立起對于季節(jié)的有效認知,從而幫組其拓展視野,提升知識范圍,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促進復習效率的提高[3]。
總而言之,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素質(zhì)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針對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起來,做好全面細致分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進閱讀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的提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其增長見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鳳.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J].小作家選刊,2017,(21):171.
[2]王全壽.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4(4):131-132.
[3]劉遠桃.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策略[J].中外交流,2018,(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