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導(dǎo)語
師:同學(xué)們,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杭州最著名的就是西湖。大家想不想去西湖游覽一番呢?
師:是啊,不僅你們想去,西湖以其秀麗的景色也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蘇軾泛舟西湖,一起來學(xué)習(xí)這千古傳誦的佳作。齊讀課題。
(提示:注意“飲”左窄右寬;“初”是衣字旁,先寫短撇,再寫點;“晴”跟太陽有關(guān),所以是日旁)
作者是誰?——蘇軾。
【板書: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2.知作者
師:說到詩人蘇軾,你們對他有哪些了解?誰愿意來介紹一下?
生:蘇軾是北宋的文學(xué)家,又稱蘇東坡;
生:我了解到杭州著名的蘇堤是蘇軾建造的;
生:我還知道蘇軾寫了很多有名的詩……
(出示詩人簡介)
1.解詩題
師:誰愿意來讀一下這個題目?誰再來讀?說說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在西湖上一開始是晴天,后來下起雨了。(師:了解了天氣的變化——停頓)
生:我知道他們在西湖上。(師:了解了寫作地點——這里停頓一下)
生:作者還在飲酒。(師:了解了事件和人物)
師:現(xiàn)在你能不能再讀一下題目,連起來說說詩題的意思?(指著板書)
生:蘇軾在西湖上喝酒賞景,開始天氣晴朗,后來下了雨。
師:你能不能再來讀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生1——你強調(diào)了地點/時間/天氣變化 )
(齊讀課題)
【板書:飲/湖上/初晴后雨】
2.自由讀
師:了解了詩題,下面就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走進詩中,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把帶拼音的字讀準(zhǔn)確,直到字字清楚,句句順口為止。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讀準(zhǔn)字音(生1讀)——聲音清脆,“瀲滟”讀得很標(biāo)準(zhǔn);
誰再來讀?讀出節(jié)奏(生2讀)——字正腔圓,細心的孩子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詩中有個多音字,“蒙”是二聲,你讀對了嗎?
誰再來讀讀?讀出畫面美。不但字字清楚,而且要句句順口。(生3讀)——你讀得可真投入。
師:老師和你們合作,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談印象
師:同學(xué)們,通過朗讀,你覺得蘇軾筆下的西湖,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哪一個詞?
生:是第三句。
師:哦,是那“西子”,是嗎?
生:山色空蒙。
師:你覺得“山色空蒙”很妙,是嗎?
生:老師,我喜歡“淡妝濃抹”。
師:有韻味不張揚,是嗎?
1.讀注釋
師:西湖給每個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現(xiàn)代詩人艾青曾經(jīng)寫道: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同學(xué)們,詩人筆下將西湖比作了——(生:不小心落入人間的明鏡)
師:又曾有一位詩人周起渭這樣寫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生:明月)
師:詩人白居易揮筆寫下:湖上春來似圖畫,亂峰圍繞水平鋪。此時,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畫)
師:可是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卻像什么呢?(生:西子)
師:你怎么知道的?(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哦!詩中就是這樣寫的。你知道西子嗎?(生:她的名字又叫“西施”)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上注釋寫著)
師:同學(xué)們,從這冊開始,你們的書上就出現(xiàn)了注釋,借助注釋來理解課文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講故事
師:西施她到底有多美呢?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浣紗溪邊洗紗時,水中的魚兒看到她都忘記了游水,紛紛沉入水底。
師:西施美嗎?(生: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樣美?那就讓我們坐著畫舫,一同去欣賞西湖吧!
1.品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1)解詞。第一句(齊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你覺得哪個詞語不好理解?(生:什么叫“瀲滟”?)
師:讓我們一同來猜猜,“瀲滟”兩個字形,它可能跟什么有關(guān)?(生:跟水有關(guān),因為這兩個字都有“三點水”)
師:是啊,水是西湖的生命,中華漢字形旁表意,這個詞什么意思呢?(生:水波一蕩一蕩,波光閃動)
師:(出示圖片)是啊,陽光照耀著西湖湖面,你覺得水面怎么樣?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生:波光粼粼 銀光閃閃 浮光躍金)
師:陽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所以詩人說——水光瀲滟晴方好。
(2)一詠三嘆。師:此時,除了湖面,還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出示圖片:湖中的魚、荷花、堤上的柳……)
生1:我看到陽光下的柳樹,倒映在水中——這就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生2:我看到陽光下的荷花,亭亭玉立/含苞待放——這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生3:我看到陽光下的亭子,玲瓏別致/清雅雋秀——這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生4:我到了陽光下的雷峰塔,巍然屹立/高聳入云——這都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陽光下的一切都是這么熠熠生輝,充滿生機,詩人用了一個字來夸這美麗的湖光山色——好,一起讀:水光瀲滟晴方好?!景鍟呵绶胶谩?/p>
師:誰能來讀讀這陽光下的西湖,讓這水光閃動起來?(生1讀)
閃動地再耀眼一些?(生2讀)
誰能讀活這幅畫面,讓水波蕩漾起來?(生3讀)
(3)齊讀。師:此時你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會怎樣?讓我們把這種感覺帶進詩中,一起來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2.品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1)解詞。師:真是彼時日出此時雨啊!正當(dāng)詩人醉身于西湖晴天美景時,雨霧迷蒙,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幅景象。齊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課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板書:雨】
師: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雨?——淅淅瀝瀝的蒙蒙細雨。這場雨給西湖帶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1:眼前渺茫一片,有一種朦朧美。
生2:感覺若隱若現(xiàn)、模模糊糊——把這種朦朧之美融入詩中(生讀)。
師:詩人用了一個詞語——“空蒙”,便將雨中西湖云霧迷蒙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
(齊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2)想象。(播放課件,隨著音樂,教師輕聲描繪)
師:瞧!伴隨這蒙蒙細雨,展開你的想象,你覺得在雨中,有哪些景物變得空蒙了呢?
(回憶剛才你在陽光下看到的景物)
生:西湖的山迷霧蒙蒙,隱隱約約,水天一色。(師:你把山的空蒙讀出來)
生:西湖里飄蕩著小船,逐漸空蒙,消失在天際。(師:你把船的空蒙讀出來)
生:柳樹隨著風(fēng)兒輕輕地飄著,在雨中越發(fā)嫩綠。(師:你把柳樹的柔美讀出來)
生:看到了荷葉上閃動的雨滴。樹枝在雨中隨風(fēng)飄搖。(師:你把荷花的嬌艷讀出來)
師: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層輕紗,正是這種云霧迷蒙給人以無限遐想,所以詩人說——雨亦奇。【板書:雨亦奇】
誰愿意把這種朦朧、奇妙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
(3)美讀。師:前一個畫面是水光瀲滟,而今變成了——山色空蒙。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誰愿意讀一讀?
師:(生1讀)聲音再大點兒就更好了!
(生2讀)真是晴好雨亦奇。
(同桌讀)讀出默契。
(男女生讀)男生第一句讀出晴天之絢麗,女生第二句讀出細雨之溫柔。
1.引讀
師:晴天的西湖是那樣嬌艷,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樣溫婉,像誰呢?
生:(小聲)西子。
師:(繼續(xù)自言自語)像誰呢?
生:(齊答)西子。
師:(作恍然大悟)欲把西湖比———
生:西子。
師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生:(齊讀)淡妝濃抹總相宜。
2.延伸
師: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為西湖化妝?
(播放課件,教師隨著音樂講述)
明媚的春光為西湖化著妝,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左邊讀)
柔嫩的柳枝為西湖化著妝,看——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中間讀)
磅礴的大雨為西湖化著妝,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右邊讀)
西風(fēng)雪花為西湖化著妝,看——西風(fēng)落木芙蓉秋,飛雪暗天云拂地。(齊讀)
師:真是“山色湖光都入畫,陰晴雨雪皆好景”。
(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小練筆
師:這“淡妝濃抹”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拿出你的筆,描繪出印象的中西湖吧!大家可以先組內(nèi)交流一下,你打算怎樣為西湖化妝,然后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生練筆,教師隨機指導(dǎo))
生1:如果 人來人往的白天 為西湖化濃妝,那么夜深人靜/空無一人/萬籟俱寂/夜幕降臨/月明星稀的黑夜為西湖化淡妝。
生2:如果荷花為西湖化濃妝,那么荷葉為西湖化淡妝。
生3:我說,雨天的西湖是淡妝,看!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層輕紗;我還想說,夏天的西湖是濃妝,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師:好一個“怒放”,讓我們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嬌艷。
生4:我說,春天的柳樹為西湖化淡妝,看!柳樹在春風(fēng)里隨風(fēng)舞動著;我還想說,秋天的楓葉為西湖抹濃彩,看!她為西湖穿上了金黃色的外衣。
師:多別致的外衣??!
師:同學(xué)們,讓我們?yōu)檫@位未來的女詩人鼓鼓掌吧!你們覺得西湖美嗎?
生:美!
師:能和西子去比嗎?
生:能!
師:難怪蘇軾會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接讀)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正是這千古一比,道盡西湖好處,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
生讀——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板書:巧用比喻】
1.背景
師:蘇軾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除了歌詠西湖,他還憂國憂民,心系百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為西湖還做了什么呢?(生讀)
(出示拓展資料:蘇軾曾經(jīng)兩次在杭州任職。其間,他帶領(lǐng)當(dāng)?shù)厝嗣袷柰ㄎ骱?,筑牢堤壩,防水抗洪,這就是著名的“蘇堤”由來。同時他為了保護西湖,還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師:正是如此,蘇軾也對杭州日久生情!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西湖,想著西湖,讓我們帶著這份心懷天下的豪情,齊讀整首詩。
2.小結(jié)
師:好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變?nèi)f化的,正是有了這份大愛,才能寫出這千古絕唱。讓我們帶著對西湖的贊美與熱愛,齊誦這首詩!
(全班背誦,下課)
1.背一背:背誦本首古詩。
2.讀一讀:讀有關(guān)西湖的文章、詩句。
3.畫一畫:根據(jù)古詩的畫面,畫一幅西湖美景圖。
古詩的教學(xué)目標(biāo),簡單地說就是誦讀積累,展開想象解詩意,在課堂活動中,這些目標(biāo)均得以實現(xiàn),尤其是各種形式的誦讀,激發(fā)了學(xué)生濃厚的朗讀興趣,對理解詩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針對展開想象解詩意的目標(biāo),教師設(shè)計了看圖說詞、看圖想象等環(huán)節(jié),引領(lǐng)學(xué)生用四字詞語理解“瀲滟”,使學(xué)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升,文化氣息濃厚,避免了刻板地講解詩意。
本堂課重視課堂節(jié)奏,對于“晴天”的詩句重點把握,“雨天”相對弱化處理;對于“西子”的比喻弱化了一些,但對于“淡妝濃抹”則是重點下了功夫;對于古詩的誦讀采用了若干種形式,而對于板書設(shè)計則簡潔明了。因此,整堂課也給人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感受。
古詩的題目常常是老師不太重視的,而本堂課獨具匠心地從課題入手,引導(dǎo)學(xué)生從課題開始讀出節(jié)奏,為后面的誦讀做了鋪墊,這個細節(jié)處理得很好,學(xué)生從一開始西施就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另一個細節(jié)就是課堂結(jié)尾處的拓展,“蘇堤”與“三潭印月”的介紹,體現(xiàn)了蘇軾的另一種情懷,由賞玩美景的小情懷,上升到愛國愛民的大情懷,使學(xué)生受到了不一樣的情感熏陶,也使課堂效果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