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這是每一個幼兒教師的神圣職責。那么如何著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確引導,細心呵護,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呢?筆者通過本文簡談之。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因素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幼兒心里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 小兒多動癥;在本人平時工作中,就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個別幼兒就比較好動,一刻不停。上課不能安靜地坐好,注意力始終無法集中。下課也不停地攻擊、搗蛋。走到哪,哪兒的孩子都遭殃,哪兒的物品就被動過。無論你怎樣提醒和鼓勵都無效,而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二) 社會行為問題。包括愛發(fā)脾氣、好打架、爭吵、說謊、妒忌、不能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等等;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小公主”“小皇帝”被嬌寵溺愛,常常在他們的身上表現(xiàn)突出。(三) 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排泄機能障礙、言語障礙、睡眠障礙等等。(四) 不良行為。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挖鼻孔、咬衣服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幼兒心里缺乏安全感,靠依賴一些動作或東西來緩解。(五) 性格和情緒問題。包括任性、自私、固執(zhí)、嬌氣、膽怯、易哭泣、過分敏感等。
二、 探究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主要有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大腦損傷、母親懷孕時抽煙酗酒等。如兒童多動癥、神經功能障礙等受生理因素影響較大。如:在小班剛開學之際,就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個叫×××的小朋友有點兒怪。她對周圍的反應很奇特,動作也不協(xié)調,不過和其他小朋友倒還玩得來。一問才知道,她出生時缺氧,醫(yī)生說要像對待普通孩子那樣對她,這樣可以盡快幫她恢復正常。上課時,她始終不停地講話,一會站一會坐,我行我素,不能很好地遵守常規(guī)。
(二) 心理因素
包括氣質和性格、情緒、自我意識等。如自卑和過分敏感等性格和情緒問題通常主要受心理因素影響。雖然每個孩子發(fā)展經歷的階段或發(fā)展變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個孩子心里發(fā)展的速度、發(fā)展最后達到的水平、各種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特點并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外向、熱情、喜愛交往,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冷漠、討厭與人接觸,有的軟弱自卑,有的爭強好勝……
(三) 社會環(huán)境因素
主要指社會生活環(huán)境、家庭和幼兒園環(huán)境等。大多數(shù)社會行為問題、不良習慣以及學習上的問題都是由社會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例如,現(xiàn)在我國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下變得“自我中心”、依賴、自私,甚至成為“問題”兒童。又比如,父母離異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使他們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陰影等等。
(四) 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在父母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父母表現(xiàn)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蒙臺梭利認為: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孩子就像一本書,讀透了你將直通孩子的心靈。首先,要經常陪伴孩子,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他們的言行舉止、情緒變化等,確切地把握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當我們的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卻總是責怪他們,而且總是批評和嘮叨。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要懂得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并與之會溝通。其次,需要尊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往往以長者自居,要幼兒聽命于自己,否則就批評懲罰或斥責,要么不準參加游戲,要么罰站……孩子不被尊重的話,會導致孩子受委屈、失望、說謊,與你疏遠甚至逆反。再次,需要激勵孩子。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捕捉幼兒閃光點,我們應該及時地鼓勵孩子,激發(fā)幼兒的表現(xiàn)欲,從而增強了自信,開發(fā)智力,走向成功。
(二) 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1. 幼兒園
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交往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良好的師生與同伴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幼兒園,兒童最信任、最值得依賴的人便是教師。教師甜甜的一笑,輕輕的一摸,都會給幼兒產生巨大的安慰和影響。(2)利用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兒園里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在不同的年齡段設置了許多游戲。如:娃娃家、理發(fā)店、超市、醫(yī)院、時裝秀、編織區(qū)等,這樣,幼兒通過與同伴在游戲中協(xié)商、分工、合作、謙讓等,鍛煉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對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的促進作用。(3)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我們通過“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近階段的研究目標;通過“多元成長記錄”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情況;通過家長早晚接送幼兒的時間,與家長作簡短交流。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教育內容和班級事物。還有“告家長書”“每月家園鏈接”“每天校信通”等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相互反饋,以取得家園教育一致。通過上述活動,使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持續(xù)和延伸。
2. 家庭
把“根”植正,為孩子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課”。(1)父母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幼兒首先接觸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對象同樣也是他身邊的親人。因此,家長的教育對子女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2)父母的教育觀點?,F(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視為“太陽”“月亮”。有的存在著過分的溺愛或放縱,有的是過“嚴”。時常存在著重健康知識灌輸,輕行為習慣培養(yǎng);重飲食營養(yǎng)攝入,輕情感需要的滿足;重成人包辦代替,輕孩子獨立性培養(yǎng)。帶之而來的是孤僻、任性、依賴、唯我獨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曾經有這樣的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種不好的農民?!弊鳛楦改?,應該要及時地更新教育觀念,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深遠、細致的工程。沒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我們期望的成功教育,我們必須從今天做起,從幼兒抓起,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把幼兒塑造具有完整素質結構的新一代,讓每一個孩子獲得最大的快樂和進步!
作者簡介:
梁菡筠,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扶綏縣直屬機關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