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義森,劉歡,李藝冉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黃梅挑花俗稱架子花,又名十字挑花,重在挑不重在繡,是長期流行于湖北黃梅縣一帶的民間刺繡藝術[1]。黃梅挑花圖案中動物紋的造型豐富,形態(tài)多樣,動物的種類包括鳳紋、龍紋、獅紋、虎紋、鵲紋、蝶紋、魚紋等。筆者在研究動物紋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一種紋樣在不同的挑花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圖案并且包含著不同寓意。
荊楚人自古就有崇尚鳳鳥的傳統(tǒng),崇鳳最早由遠祖拜日而來,由原始信仰演變而來[2]。黃梅挑花其組成圖案有鳳追鳳、邊花四鳳朝陽、中心花單鳳朝陽、龍鳳呈祥、鳳穿蓮、雙鳳朝陽、邊花鳳穿牡丹、中心花鳳穿、牡丹鳳穿蓮、對鳳、雙鳳朝陽、鳳求凰、四鳳朝陽、金鳳求凰五虎、雙鳳朝陽等。
在造型特征上,常常以個鳳紋作為組成單位,運用對稱、重合等設計手法使得圖案整體氛圍更加擁有美觀性。黃梅挑花中的鳳紋圖案多為側面的昂首挺立狀,頭冠長而卷曲成飄帶狀,頸長而筆直,翼、尾悠長且上揚,圓睛,喙尖長如鉤狀,多為一足。
在色彩構成上,側面單個鳳紋的色彩特征,鳳追鳳在色彩運用上多以青粗布作為底布,白色線作為骨線,以桃紅、大紅、淺紅、水紅為主色,配以橘黃和淡黃,形成暖色基調。在鳳紋主體色中白色作為主要的顏色,紅色等其它的暖色調作為點綴色。挑花藝人在鳳紋的彩挑過程中,多選擇于白色和暖色的色線能加強色彩的對比度,豐富變化的層次。
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鳳紋不僅僅作為一種圖騰象征,而是逐漸轉化為美的藝術形象。鳳作為一種現(xiàn)實與理想結合的吉祥鳥類,承載著藝人對未來生活最美好的期盼。在對比其鳳紋樣本身所表現(xiàn)的形態(tài)特征,它并不是客觀存在的,但其形象特征多綜合了多種現(xiàn)實中相近的動物,之后又通過人的審美觀念加以組合。人們將更多更多特殊的情感融入到虛構的動物形象之中,其民俗內(nèi)涵與社會屬性更強,更能表現(xiàn)出人們渴望通過自然、宗教等外在力量來強化內(nèi)心的美好愿望。
在荊楚民間文化中,虎紋紋樣內(nèi)涵豐富?;⒂心苁彻?、鎮(zhèn)邪御兇,是人類的保護神。虎紋在傳統(tǒng)觀念中有健康強壯、英勇威猛的象征意義[3]。荊楚黃梅地區(qū)的黃梅挑花虎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四虎爬球(又名四虎搶寶、四虎奪寶)在彩制挑花中風格樸拙,根據(jù)虎紋的造型、色彩、結構等特點,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挑花作品。
在造型特征上,黃梅挑花的虎紋多以側面來挑制,身體內(nèi)部鏤空多以萬字符作為結合。造型概括夸張,不拘泥于客觀事物的現(xiàn)實性。用其簡單、夸張手法來表達老虎的主要特征。以四虎奪寶圖案造型為例,民間藝人在造型時,常突出虎頭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特征。在虎紋的造型上,“拙”味十足。這與挑花藝人之間的真誠、樸實的性格與品質分不開。
在色彩構成上,黃梅挑花的虎紋外輪廓為白色棉線挑制,四虎奪寶虎身內(nèi)部鏤空為紅色和藍色相結合挑制的萬字符紋樣,兩個不同顏色的萬字符,一深一淺,藝人在挑制的過程中,考慮到色彩明度的變化,也意味著的一定的空間關系表現(xiàn)。
在黃梅民間地區(qū),虎制的挑花制品被視為娃娃的保護神,幼童在出生、滿月、百日、周歲等儀式中母親需縫制出虎頭帽、虎頭鞋等眾多工藝品。在傳統(tǒng)民俗觀念中虎作為健康強壯、英勇威猛的象征,其承載著母親對于孩子茁壯成長的期盼。在一件心靈手巧的虎紋挑花制品中,凝聚著最寶貴的親情和祝福并期盼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勇敢威猛的人。
對于魚紋圖案的挑制中,挑花藝人對魚紋有著祖靈崇拜、生殖崇拜[4]、望子成龍、吉祥如意、生活美滿等美好祝愿。
在造型特征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鯉為諸魚之長。形狀可愛,能神變,常飛躍江湖”。鯉魚跳龍門中魚紋圖案主體框架有白色棉線挑制色彩,魚身內(nèi)部鏤空處用以彩色棉線進行挑制幾何形狀魚鱗。藝人在挑制中以夸張的造型手法來表現(xiàn)魚須,用幾何的造型手法來表現(xiàn)魚尾,將魚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改變和簡化,從而得到生動簡潔的幾何魚紋圖案,在魚紋特定的部位有所保留并進行夸張的造型手法。
在色彩構成上,鯉魚跳龍門的主要色調為暖色調,其魚紋填充色主要為白色、大紅、桃花、朱紅等顏色,花紋、水浪紋點綴色為粉綠、墨綠、湖藍使得整個畫面變得暖而不燥,繁復和諧。在魚尾的用色上,挑花藝人大膽使用紅色、藍色、白色進行挑制。側面魚紋的色彩布局,由彩色與素色的搭配結合,以白線挑出魚紋骨架,內(nèi)挑大紅、桃紅為結構線。在魚鱗的層次色彩上,色彩的明暗關系變化增強了魚紋整體的層次關系,拉開視覺空間感。
結語
通過對鄂東地區(qū)黃梅挑花動物紋樣的深入分析研究,黃梅挑花作為民間藝術奇葩擁有獨特的圖案紋樣。本文對黃梅挑花動物紋樣的造型、色彩、結構進行具體圖案分析,對圖案的組成的三大要素進行研究。藝人作為創(chuàng)作圖案的主體,因為在文化背景、審美觀念的不同,從而導致了圖案多樣性、復雜性的出現(xiàn),而這些獨特性的圖案紋樣代表著獨具魅力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