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明
【摘 要】 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分析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目標不確定、忽視興趣培養(yǎng)、課堂氣氛呆板等。文章結合這些內(nèi)容,總結了如何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介紹了創(chuàng)造輕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采用情景教學方式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注重塑造學生良好審美情趣等教學模式,希望通過對這些內(nèi)容的分析,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環(huán)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其他學科相比,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是對知識進行傳遞,同時也對情感進行傳遞。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將語文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語文學科特點
相對于其他學科教學而言,語文教學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同時也屬于一種相對特殊的情感體驗。這主要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的。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內(nèi)容相對豐富多彩,集思想性和情感性為一體。但是,語文教學并不僅僅是對語言和知識進行教育,其還包括情感上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并不僅僅是提升學生認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提升學生的情感認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生性格特點是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大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仍舊沿襲傳統(tǒng)模式,即教師在講臺上傳授,學生被動地聽講。這樣的課堂缺乏互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不確定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注重對知識的傳輸,忽略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目標單一,甚至將提升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并且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不到任何作用。
3.忽視興趣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此外,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教師通過“一刀切”的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導致部分能力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從而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被其他同學遠遠甩在后邊,進一步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4.課堂氣氛呆板
一些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依舊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這就使課堂氛圍相對呆板。此外,教師不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夠重視,在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中,一般采用命令的口吻,這就導致課堂學習不夠和諧。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必須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因此,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對課堂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主要途徑如下:
1.創(chuàng)造輕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
學生們主要的學習環(huán)境就是課堂,學生和教師的大部分時間也是課堂。因此,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結合每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知識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最好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在課下尋找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對這些資料進行共享,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查找資料的方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2.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在提問之前,學生需要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思考,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一定幫助。此外,學生向教師提問,教師耐心解答并對學生進行鼓勵,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向教師或者同學進行提問,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解答,使其他同學對這一知識點也進行了鞏固,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
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通讀,在誦讀的過程中找出不明白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掉一部分問題后,針對大部分學生不理解的問題,由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解答。這樣還能適當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采用情境教學方式,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課堂情景劇、小故事、情境游戲等。需注意的是,教師所設置的情境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新知識進行教授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個新穎的故事進行新課程導入,使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去。
4.注重塑造學生良好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審美情趣。通過動畫、音樂等形式,為學生展示課堂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審美情趣得以提升。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時候,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白雪皚皚的畫面,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也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小狗在雪地里跑過的場景。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小狗留下的腳印像什么啊?”“如果你們來到雪地上,會通過什么工具在雪地上畫畫呢?你們想在雪地上繪制出什么樣的畫面呢?”再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時候,教師則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為學生展示瀑布的宏偉,配以震耳欲聾的聲效,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滲透“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實現(xiàn)“德智體美”全方位發(fā)展。
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引入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