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桂賓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術圍術期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行普外科手術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術前血糖波動在6.5~11.0 mmol/L范圍內(nèi),有6例患者(15.0%)發(fā)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等不良反應;干預組患者術前血糖波動在7.0~8.9 mmol/L范圍內(nèi),有1例患者(2.5%)發(fā)生切口發(fā)生感染不良反應,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對糖尿病患者手術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患者血糖波動較小,且不良反應減少,有效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護理干預;糖尿??;普外科;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139-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群的數(shù)量也不斷增多,糖尿病的防治對于預防各種慢病具有重大作用。為了推動中國社區(qū)糖尿病防治及診療發(fā)展,北京社區(qū)糖尿病研究(BCDS)應運而生,BCDS是一項大規(guī)模多中心社區(qū)前瞻性長期糖尿病綜合管理研究,覆蓋北京25個社區(qū)中心,約4 000例患者,轄區(qū)人口超過200萬,已隨訪管理8.5年,使大量的患者獲益[1]。為了參與并推動糖尿病防控工作,該院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該文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80例行普外科手術的糖尿病患者,以期分析護理干預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需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49.1±2.5)歲。干預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48.7±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術期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血糖的控制、術后血糖監(jiān)測等。干預組患者圍術期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術前護理。①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 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分為了解知識、改變行為和樹立信念3個階段。首選讓患者全面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醫(yī)院可每周舉辦2次健康教育小課堂,由健康教育護士、營養(yǎng)師及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理論授課,包括飲食控制、糖尿病自我監(jiān)測、藥物干預、低血糖防治、并發(fā)癥預防、心理護理及誤區(qū)糾正等內(nèi)容[2]。同時,在向患者介紹手術注意事項時,重點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防止患者對手術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心理導致血糖波動,為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護理人員應仔細詢問患者的疾病史、并發(fā)癥、當前治療方案及血糖情況等,記錄好各項檢查指標,根據(jù)其指標制定合理的飲食及藥物方案。③對于患者的飲食,選擇低糖、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根據(jù)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需要嚴格控制患者淀粉的攝入量,嚴格計算每天所需的熱量。④患者的血糖水平對手術有直接的影響,如術前血糖過高可誘發(fā)酮癥酸中毒,血糖過低可增加手術風險,因此有效控制血糖是進行手術治療的先決條件。術前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降糖藥,將血糖控制在6.7~11.0 mmol/L范圍內(nèi)。注意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前不應過于追求患者的血糖達到正常,可允許其血糖水平輕微升高,以防止患者術中或術后出現(xiàn)低血糖。由于患者手術日需禁食,所以術前1次胰島素可減半劑量,防止患者能量不足而出現(xiàn)低血糖[3]。
(2)術后護理。①護理人員應積極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嚴密觀察需暫時禁食的患者,避免患者術后發(fā)生低血糖及酮癥酸中毒。②合理控制血糖,保障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術后當日每2~3h監(jiān)測1次血糖。有血糖異常的患者需縮短血糖監(jiān)測間隔時間,并個體化調(diào)整胰島素的使用量。③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幾率大增。護理人員應保持患者病床的床單、被套清潔干燥,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皮膚易受壓部位,防止壓瘡;注意嚴密監(jiān)測患者體溫,一旦異常立即處理;手術切口若有滲血、滲液現(xiàn)象應及時更換敷料;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切口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現(xiàn)配現(xiàn)用,規(guī)范準確[4]。④對于術后禁食的患者給予胃腸外營養(yǎng),勻速24 h連續(xù)輸注,適當使用葡萄糖加以配合;患者可進食后給予其低碳化合物、高蛋白易消化的腸內(nèi)營養(yǎng)。⑤術后應對患者做好疼痛護理,由于疼痛會使機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分泌大量的胰島素拮抗激素及炎性細胞因子,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合理使用鎮(zhèn)痛藥物來緩解疼痛,有利于避免患者因疼痛而增加血糖波動,促進患者康復。⑥患者出院時,從飲食、運動、藥物、血糖自我監(jiān)測、低血糖預防上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并囑咐患者定期來門診隨訪。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入院時均進行血糖監(jiān)測,以下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糖尿?。孩儆械湫桶Y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②無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 h血糖≥11.1 mmol/L;③無典型癥狀,2次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觀察兩組患者血糖波動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患者不良反應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 檢驗,血糖波動水平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波動情況
對照組患者和干預組患者入院時平均血糖水平分別為(11.3±1.5)mmol/L、(11.4±1.2)mmol/L,對照組經(jīng)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后術前血糖波動范圍為6.5~11.0 mmol/L,干預組術前血糖波動范圍為7.0~8.9 m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9,P<0.05)。endprint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對照組有6例患者(15.0%)發(fā)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等不良反應,干預組有1例患者(2.5%)發(fā)生切口發(fā)生感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14,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外科疾病等)。由于人們對糖尿病認識不一,糖尿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變化處理就顯得尤為復雜。因此,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處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目前對其認識存在諸多誤區(qū),應該做好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工作,讓其了解并能主動配合血糖的監(jiān)測,合理地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
正常人空腹血糖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為5.6~11.2 mmol/L。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圍手術期血糖應控制在11.0 mmol/L左右[5]。一般來說,在應激狀態(tài)下(如手術后),血糖會增高,對于糖尿病患者,過分控制血糖的上限,對手術是不利的。同時,大手術后1~2 d的患者,對糖代謝的利用不全,血糖過高對術后恢復不利。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血糖監(jiān)測盡量不要選擇輸入葡萄糖組液體時,輸注葡萄糖組液體極易造成測量值過高,若錯誤的使用胰島素降血糖,可能會導致發(fā)生低血糖,危機生命[6]。再者,使用胰島素后降低血糖后,應復查患者血糖變化。
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飲食也需特別注意,但并非說含糖的食物都不能吃。單糖(如葡萄糖)和雙糖(如蔗糖)吸收速度快,食后可快速進入血液中,應少食用;多糖大多以淀粉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消化吸收過緩,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穩(wěn),可吃,但要少量。因此在圍手術期患者并非不能吃糖,而是應食多糖而避免單糖的攝入。
綜上所述,實施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具有積極作用。在該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不僅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也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利于推動糖尿病防控工作前行,使更多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 莊寧,張建東,萬鋼,等. 2型糖尿病管理八年聯(lián)合達標對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 20(25):3109-3116.
[2] 張躍進,米惠茹,張煒冉,等.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術圍術期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4,36(17):2705-2706.
[3] 高娟.糖尿病患者外科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的初步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27-128.
[4] 葉桂榮,姚琳,張玉蘭,等.腹部大器官移植后患者細菌感染特點及防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5(13):26-30.
[5] 顧群芳.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255.
[6] 郭柒蓮.圍術期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6):146-147, 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