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穎
摘 要:課程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大學生更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聯(lián)系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對于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和價值?!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肩負著對當代青年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責任,是每一個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聯(lián)合教育部共同制定并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必須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當前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模式難以完全滿足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教學發(fā)展需要。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現(xiàn)行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出臺之后,各高校按照《意見》“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的要求,積極在包括“原理”課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探索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活動形式不斷多樣、實踐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平臺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提高了實效性和吸引力,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但在“原理”課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開展較好的部門,存在著各門課程實踐教學界限不明的情況,實踐教學開展形式千篇一律,“原理”課實踐教學的課程特色不明顯,針對性不強。一是實踐教學活動方案設計與理論體系結合不夠。“原理”課理論體系的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得到體現(xiàn),與教學目標契合程度不高,方案的設計不能突出“原理”課獨特的教學目標,不能有效突出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世界、分析問題,不能達到實現(xiàn)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增強理論認知的效果。二是實踐教學的開展形式創(chuàng)新性不夠。把“原理”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同于一般課程的實踐活動,或者混同為學校團學部門開展的一般性社會實踐活動或志愿服務活動,甚至混同為專業(yè)課程的實習實訓活動,從而偏離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價值觀塑造功能,更與“原理”課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有出入。三是實踐教學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相承性不夠?!霸怼闭n實踐教學活動沒有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需要進行安排部署,不能突出實踐教學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作用,也就不能有效發(fā)揮實踐教學對課堂教學的承接強化功能。
二、改進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辯證思維的能力。但實際教學中自覺不自覺的采取了灌輸?shù)姆绞剑瑥娬{了內容、知識、原理、體系的把握,而忽視了方法的運用。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原理課在突出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教學理念要彰顯“一種能力,兩種精神”的培養(yǎng)?!耙环N能力”即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歸納和推理能力、鑒別和判斷能力等。抽象的理論思維能力是構成一個人的智力和能力的基本的、首要的方面,也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基本標志之一?!皟煞N精神”即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人文精神是大學生積極向上,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zhàn),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導航燈,是完善自身人格,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動力。批判和反思為基礎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全面地、動態(tài)地、發(fā)展地看問題,使大學生在今后的實踐中能夠超越日常經(jīng)驗的狹隘眼界,突破原有知識與觀念的限制和束縛,從而推動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穩(wěn)定體制
近十五年來思政理論課體機構體制各校經(jīng)歷了馬列室、人文系、社科部、政治學院、思政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變更和形式。實踐表明,什么時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屬于其他部門則變成“副業(yè)”,什么時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獨立運行則成“主業(yè)”。只有在穩(wěn)定的體制下,才會有人把思政理論教學看作終生的事業(yè)去干去投入;才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思政教學高手大家。若有更多的大師級專家涌現(xiàn),思政課教學實效性便不在話下。
(三)教學過硬
思政課最大的難處在于對學生的吸引力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藝術。只能靠淵博的知識、縝密的邏輯、風趣的語言、創(chuàng)新的設計等提高教學魅力。有人詼諧地說,思政課教師是“裸教”,再不練就自身的“肌肉”我們靠什么拼打教學。教思政課難,做思政課教師更難。一輩子是教學新手,一輩子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取悅學生。因此,必須完善激勵機制、競爭機制、監(jiān)督機制、交流機制,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特色突出
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只有體現(xiàn)本土化、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引起學生共鳴,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與兄弟院校相比沒有優(yōu)勢,但我們有特點,即青藏高原和民族院校,我們必須打好這副特色牌,向特色要實效。為此,要做到: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尊重民族感情宗教感情相結合,彰顯民族團結教育。第二,堅持以農(nóng)牧區(qū)改革發(fā)展的巨變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的科學性相結合。第三,堅持挖掘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樸素唯物論辯證法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同融性相結合。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的觀點與培養(yǎng)、引導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增強實踐能力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王勇.關于構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102-104.
[2]宋清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探討[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2):72-74.
[3]劉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及反思[J].成功(教育版),2012(1):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