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勁松
(天津海運職業(yè)學院社科部,天津 300350)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離不開好的教學設計,而導入環(huán)節(jié)雖然不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體部分,但直接關乎接下來的諸如教學內容、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等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實在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因而不可小看思政課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2017年3月網(wǎng)上一段只有2.5分鐘的關于一位美國大學哲學教授的哲學課的視頻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點擊率過億,顛覆了很多人對大學的哲學老師的固有看法,讓人們對類似哲學課這樣的人文社科類課程重新審視,甚至刮目相看。
視頻顯示這是一門哲學入門課,就是我們常說的緒論課。具體情節(jié)大體如下:教師提著包進入教室,學生們散漫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似乎對新來的老師和將要開始的課程沒有什么興趣和期待。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是教師在進入教室門的時候,剛好一個黑人學生也要進入,本來這個學生是在老師的后面,但卻擠進老師的前面先行進入教室。老師面對學生看上去十分不禮貌的行為,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不滿意或者指責他,而是善意地禮讓了學生的先行進入教室。這個場景讓我們多少有些意外,因為在我們的學校里學生一向是比較規(guī)矩的,行為舉止更是禮讓有加。這是我們教育中的有特色的部分,學生往往循規(guī)蹈矩有余,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不足。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微觀上的教學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也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讓我們來看看接下來這位美國教授如何開始他的這堂哲學入門課的。視頻中只見這位教授進入教室后邊和學生簡單問好,邊從包里拿出一個寬口的塑料瓶子放在桌子上。學生仍然自顧自忙著自己手里的事情,似乎對老師的舉動并沒有發(fā)生興趣,更不知道接下來老師要說什么。但接下來老師的一連串實物演示和問話逐漸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興趣。
放置完寬口的塑料瓶后,教師的正式授課開始了。但他并沒有象多數(shù)教師講課的慣常做法那樣,比如說教師一上來就講“今天我們學習什么課程,內容是什么,等等”。而是簡短地作了一個哲學意味很濃的開場白:“人的一生都要活一次,雖然對廣大的宇宙來說我們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過客,但是,我們有能力去完成任何事。真的,任何事。如果,你善用時間的話。”顯然,老師的話不多,但點出了本次課的主題——人生的設計需要哲學的智慧。
教師的這段導入性表述,實際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點出主題——人生善用時間才會有更多收獲,而善用時間需要哲學提供智慧。另一方面,也正是這段表述為后面的實物演示和授課過程作了一個理論上的鋪墊。這里,教師的這一段說理性表述實際上是后面的實物演示和授課過程的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說,這樣的導入似乎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不過是教師授課所要傳達的觀點的集中表述而已。如果教師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而講授一番大道理,進行理論上的印證和闡述,恐怕課堂上的學生會昏昏欲睡了。但是,這個美國教授的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就在于在接下來的2分多的時間里,它事實上通過幾個看上去再簡單不過的實物演示環(huán)節(jié)將上述說理性的教學導入內容感性化,并進而展開說理性講授和總結,換句話說,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那個總的說理性表達,事實上是通過后面內容講授中幾個實物演示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做進一步展開的,在這個意義上講,這位美國教授的微課視頻的導入伴隨著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漸次展開的,他在2.5分鐘的講授中,既有課程中總的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說理性表達,更有具體內容的講授內容的個別的感性實物演示的導入。這樣的設計絕非我們通常理解的教學導入與內容講授之間一般意義上的關聯(lián)關系,事實上,在這個微課視頻中,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恰恰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題與主線,這與我們一般只是簡單地將導入環(huán)節(jié)看作是一個教學內容的基礎或前提要件的認識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
視頻中教師在簡短的說理性表述后,接下來教師不再執(zhí)著于抽象道理的講授,而是從幾樣簡單的實物演示開始解讀如何善用時間,從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只見他先是拿出一盒高爾夫球,將這些球放進罐子里,待放置的球到了罐口的時候,他問大家:“這個罐子滿了嗎?”“滿了”,學生齊聲答到。接著老師又從包里拿出一個杯子,里面盛滿了黑色的小石子,老師將杯子里的小石子倒進已經(jīng)盛滿高爾夫球的罐子,小石子瞬間滿了高爾夫球之間的空隙?!艾F(xiàn)在滿了嗎?”“滿了”,在師生的簡單的問答之間,學生的注意力開始逐漸集中上來。
老師并沒有多講什么,繼續(xù)進行實物的演示。只見他從包里又拿出一個盛滿沙子的杯子,將杯子里的砂子倒進罐子,砂子充滿了石子間的空隙。為了讓砂子更多地倒進罐子,教師將罐子在桌子上頓一頓??粗疽詾樵僖膊荒苁⑾率裁礀|西的罐子,又被老師灌滿了砂子,學生們覺得這回恐怕老師不會再有什么可能放進任何東西了。但是,出乎同學們意外的是,只見老師這時從包里拿出兩瓶啤酒,這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心地笑了。心理似乎已經(jīng)明白老師接下來可能會做什么。
正如學生們想象的那樣,老師打開一瓶啤酒,然后將啤酒倒進已經(jīng)盛滿砂子的罐子里,直到酒水漫至瓶口。演示到這里,老師要講的道理已經(jīng)呼之欲出。更為有意思的是,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事實上在期待著老師接下來要講的道理。演示到了這里,全部的演示動作都已經(jīng)完成,教師要設計的為后面主教學內容進行基礎準備和氣氛烘托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了。
那么,透過這個看似簡單的實物演示,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的獨具匠心和思慮周全:因為人生要處理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諸多問題,客觀上需要哲學的智慧來幫助選擇和排序,這實際上是在講哲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哲學不是游離于生活之外,而恰是生活的現(xiàn)實需要。
這個看似簡單的實物演示,僅有的幾件包括塑料罐、高爾夫球、小石子、砂子等簡單的實物就是全部的教具,留給學生的是尤為真實的印象,客觀上起到了較之于多媒體的電子演示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里,教師的真正教具應該是學生,學生可能的反應、心理基礎、慣常行為方式以及在幾個灌滿罐子的實物背后隱藏人生觀、價值觀的判斷等,教師都要有細致的準備。從人本主義角度看,學生的主體價值被充分尊重,教師不是高高在上講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建構主義角度講,教師設計的這個如何裝滿廣口罐子的演示實則是一個由學生參與的真實的試驗,其場景、道具、步驟、結果等環(huán)節(jié)是如此真實,非一般多媒體演示所能比較。所以,實證效果極其明顯,教師對晦澀人生哲理只需簡要講解,學生自會心領神通,無需教師過度闡述。再從“印刻效應”的角度看,效果尤為理想。教師的實物演示在學生看來一個環(huán)節(jié)比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彩、有趣,既平常又出乎意料??梢哉f是高潮迭起,漸入佳境。這樣漸次展開的幾個實物演示給學生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為最后認同教師的說理性闡述奠定良好的印刻效應。學生的興趣越來越強烈,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到了老師講到“善用時間與人生價值關系”等涉及人生選擇和判斷的哲學命題的時候,無論教師再怎樣講述所謂的大道理,學生自然也會仔細聆聽和認真接受了。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類似心理學眼中的交往行為。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認為,研究交往問題在哲學層面必須從相互關系入手。(1)就思政課課堂教學過程來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通過對話達到相互的理解和協(xié)調,或者說在價值觀層面取得一致認同的過程。因而,思政課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從師生雙方主客體相互關系的角度進行具體落實。
“現(xiàn)在我要你們把這個罐子想象成自己的人生”,在演示完上面的灌滿實物罐子的動作之后,教師開始講解如何實現(xiàn)將實物一次置入罐子的道理。他告訴學生:“高爾夫球代表著重要的事情,諸如你的家庭,你的健康,你的熱情等;小石子代表著其他重要的事情,像你的車子、工作、房子等;砂子就是其他一些小事。那么,如果我們先把砂子倒進罐子內,就沒有空間放置小石頭和高爾夫球了。”
有了前面的演示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層層設計,老師的這個分析十分有說服力。但這還不是老師要講的最關鍵的內容?!叭松彩且粯拥牡览怼H绻惆褧r間和精力都耗在小事上,你就不會有時間在意真正重要的事,專注于那些真正讓你感興趣的事。先把高爾夫球照顧好,也就是關照好真正重要的事。把優(yōu)先事項排列好,因為其他事項都只是砂子而已。”教師的這樣一段建立在前面實物演示基礎上的說理性闡述產(chǎn)生了強大的說服力,在場的學生們發(fā)自內心地表示認同。
思政課教學導入設計的本質是要使大學思政課課堂教學靈動起來,“即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以靈動為主要標志,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適切的教學方法,流動的教學過程,溫暖的學習評價,靈妙的思維方式等路徑,走進和涵養(yǎng)學生心靈,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教育思想?!保?)思政課教學導入的設計就是要體現(xiàn)這個教學過程靈動起來的總要求,結合上述內容,筆者認為研究思政課教學導入設計思路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即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進行。理論上主要從近現(xiàn)代主要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出發(fā),收集借鑒對思政課教學課程設計有益的思想和理念,并注意將這些理念和教學實踐相結合,找到一些真正可落實的做法。實證上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實際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同設計上的效果,包括學生的認可度、參與度以及教師自我感受、旁聽教師的評價等。
對于開學首次課,在設計上要體現(xiàn)印刻效應原則。教師力圖在實物、電子、環(huán)境、教師本人等信息的傳遞上體現(xiàn)確立積極的第一印象,為整個學期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設計中要對樹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印刻效應理論給予更充分的解讀。否則,抽象的理論將難以為學生所接受。
思政課教學導入設計要注意從視覺、聽覺等感知外界信息的角度,探索以美的形式詮釋真與善的途徑,例如嘗試以名畫、音樂歌曲等容易從視覺或聽覺上產(chǎn)生共鳴的方式進行思政課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借助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形式來設計適應教學內容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作為傳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渠道的思政課,應該使充滿正能量的真理性表達要以上美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必將給思政課所傳達的真與善平添更大的力量。
為此,諸如古今著名畫作、中外著名音樂和經(jīng)典人物故事等資源都可能是理想的思政課素材。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對其進行符合時代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tài)要求的解讀,從而為學生開辟一個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路徑。這需要對有關畫作和音樂作品進行文獻研讀和思政課分析,可見思政課教師應該是復合型知識結構。
作好思政課教學導入設計還需要有反省意識。教師不應該滿足于過程性講授,一定要有理性反省。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當下思政領域研究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涉及環(huán)節(jié)較多,教學導入設計是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雖然體量不大,但關乎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是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史書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的理論依據(jù)[J].思想政治教育—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2017,(06).
[2]徐孟軍.思想政治課的靈動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