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 燕, 徐德靜
(江蘇省腫瘤醫(yī)院 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江蘇 南京, 210009)
鼻咽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生于鼻咽腔側(cè)壁及頂部,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頭痛、鼻涕帶血、聽力下降等[1]。該病是發(fā)病率最高的耳鼻咽喉部位惡性腫瘤,發(fā)病因素有遺傳、EB病毒感染、不良飲食習慣等[2],由于該病早中期癥狀并不明顯,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是晚期。目前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放射治療,早期鼻咽癌患者采用該療法療效較理想,但是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及局部復發(fā)后,單純的放療已經(jīng)無法滿足治療需要,因此臨床上多采用同步放化療進行治療[3]。靶向治療又稱為“生物導彈”,是將明確的病灶作為靶點,采用相應的藥物與該靶點結(jié)合后使腫瘤細胞發(fā)生特異性死亡,因此能夠提升同步放化療的療效,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提供新領(lǐng)域[4]。但是,靶向藥物的應用會增加了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出現(xiàn)痤瘡樣皮疹、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并發(fā)癥,致使部分患者無法耐受而中斷治療。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影響,確?;颊吣茼樌瓿芍委?。本研究回顧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醫(yī)院行同步放化療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的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護理措施,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齡22~59歲,平均(41.26±2.37)歲;鼻咽癌TNM分期:Ⅲ期31例,Ⅳa期15例,其中37例已發(fā)生頸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患者放射治療全部采用調(diào)強放療方案,原發(fā)灶(GTV1)采用中位劑量72Gy/33次;頸部淋巴結(jié)(GTV2)采用中位劑量68 Gy/33次;高危預防區(qū)(CTV1)劑量為56~60 Gy/28~30次;低危預防區(qū)(CTV2)劑量為56~60Gy/28次;患者每周照射5次;GTV1/GTV2分次劑量2.05~2.28 Gy/次,CTV1/CTV2分次劑量1.7~2.0Gy/次。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在放射治療開始的第1天給藥,初始劑量400 mg/m2,滴注時間為靜脈滴注2 h以上;此后1次/周,每次250 mg/m2,要求滴注1 h以上,共6~8次。同步化療第1天采用紫杉醇135~175 mg/m2,第2~4天奈達鉑80~100 mg/m2, 3~4周重復。
患者治療期間均出現(xiàn)放射性皮炎,28例出現(xiàn)痤瘡樣皮疹,23例出現(xiàn)口腔黏膜炎,14例發(fā)生骨髓抑制。在積極開展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護理基礎(chǔ)上,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等整體護理措施,患者順利完成治療。
惡性腫瘤病程長,病情重,治療困難,多數(shù)患者常常對治療失去信心,多伴有焦慮、恐懼、抑郁、悲觀等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較差,而且不良的心理因素還會對機體造成刺激,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影響放化療效果和耐受性。因此,護理人員應該以熱情、尊重的態(tài)度給患者提供人文化關(guān)懷,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消除其負性情緒,同時可介紹同類病情的患者互相認識,使患者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以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5]。
2.2.1 放療知識宣教: 向患者詳細講解放射治療的流程、禁忌癥、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放療前應對壞牙、齲齒殘根等進行徹底治療,放療后3年內(nèi)避免拔牙,以免發(fā)生齒槽溢膿、放射性齲齒、頜骨骨髓炎等疾病,引起嚴重后果甚至死亡;同時應在放射治療前將金屬義齒、牙套等金屬物品去除,以免造成二次射線引起局部組織損傷;用餐后及時漱口或用軟毛牙刷刷牙,并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此外,放療和對皮膚造成損傷,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日曬、抓傷[6]。
2.2.2 化療知識宣教: 向患者講解化療的基礎(chǔ)知識和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化療前需進行靜脈置管,以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化療期間應增加飲水量,以減輕化療藥物造成的肝腎功能損害;對患者做好飲食干預,囑咐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如雞、魚、瘦肉、動物內(nèi)臟、雞蛋、蔬菜、水果等,禁食辛辣、油膩、難消化的食物[7]。
2.2.3 靶向藥物治療宣教: 向患者講解本研究所用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的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西妥昔單抗能夠抑制酪氨酸激酶,阻斷癌細胞內(nèi)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從而抑制其增殖并促進其凋亡[8]。該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有痤瘡樣皮疹、胃腸道不適、發(fā)熱、疲勞等,并偶見感染、過敏、敗血癥、肺栓塞、脫水等,用藥過程中,患者應避免日曬,以免加重皮膚毒性反應。
2.3.1 痤瘡樣皮疹護理: 痤瘡樣皮疹是西妥昔單抗常見的不良反應,本組有28患者于用藥后7 d左右出現(xiàn)痤瘡樣皮疹,其中20例Ⅰ級痤瘡樣皮疹,6例Ⅱ級,2例Ⅲ級,主要發(fā)生在面部和背部,直徑約5 mm。Ⅰ級痤瘡樣皮疹需囑咐患者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勿日曬及抓撓;Ⅱ級痤瘡樣皮疹可采用過氧化苯甲酰軟膏、中藥濕敷等抗痤瘡藥治療,同時口服撲爾敏等藥物;Ⅲ級痤瘡樣皮疹在采用抗痤瘡藥治療的同時,可使用抗生素等治療,同時可多補充水分,使用蔬菜瓜果等,禁食刺激性食物[9]。此外,應穿著寬松、柔軟的棉質(zhì)衣服,以免刺激皮膚。
2.3.2 放射性皮炎護理: 放射性皮炎是放療對皮膚黏膜造成的損害,表現(xiàn)為毛發(fā)脫落、皮炎、皮膚萎縮、潰瘍等。本組共發(fā)生17例Ⅰ級皮炎,29例Ⅱ級皮炎,均于放療后2周開始出現(xiàn)。放療期間需要注意的是,放療時穿著寬松、柔軟的低領(lǐng)全棉衣服,并用溫水將放射野內(nèi)的皮膚清理干凈,避免汗液、化妝品、消毒劑等刺激皮膚。本組未出現(xiàn)Ⅲ級放射性皮炎,因此無需作特殊處理,但是應避免陽光直射,并且讓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出現(xiàn)脫皮時,切勿用手抓撓,以免發(fā)生感染,可采用三乙醇胺乳膏、醫(yī)用射線防護噴劑進行噴涂[10]。
2.3.3 口腔黏膜炎護理: 本組共有23例患者出現(xiàn)口腔黏膜炎,該癥狀是頭部放療常見的毒性反應,患者餐后需及時采用淡鹽水漱口,每日早晚用軟牙刷刷牙,并食用清淡的食物,禁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11]。Ⅰ級口腔黏膜炎患者可口服康復新液,Ⅱ級口腔黏膜炎患者可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鹽水、地塞米松注射液、糜蛋白酶等混合后霧化吸入和漱口;Ⅲ級及以上者,在Ⅱ級患者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注射抗生素進行治療。
2.3.4 骨髓抑制護理: 本組共14例患者發(fā)生骨髓抑制,主要表現(xiàn)為白細胞減少,應對此類患者進行保護性隔離,每日對病室環(huán)境進行消毒?;颊邞嗯P床休息,盡量避免外出,同時使用升白細胞的藥物,并食用補氣養(yǎng)血的食物。
2.3.5 張口功能鍛煉: 張口困難是放療難以逆轉(zhuǎn)的后遺癥,是由于放療導致咀嚼肌及下頜關(guān)節(jié)纖維化所致,因此放療期間應進行張口功能鍛煉,以避免張口困難發(fā)生。張口功能鍛煉內(nèi)容包括:每日堅持進行最大幅度的張口、叩齒、鼓腮、上下齒咬合撞擊、舌頭卷動、后縮等動作,以免咀嚼肌和下頜關(guān)節(jié)發(fā)生萎縮[12]。
2.4.1 鼻腔沖洗: 患者出院后應每日用醫(yī)用海藻鹽水沖洗鼻腔,可有效清除鼻腔內(nèi)分泌物,同時可緩解鼻塞癥狀,預防鼻腔粘連[13]。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身體前傾,用鼻咽沖洗器裝入100 mL淡海藻鹽水,前端插入一側(cè)鼻孔,將另一側(cè)鼻孔堵住,使沖洗液從口腔流出,兩側(cè)交替清洗,2次/d。清洗時需注意,沖洗壓力不可過大,以免發(fā)生嗆咳,同時觀察沖洗液的色澤,如果出現(xiàn)血絲,應立刻停止沖洗。
2.4.2 功能鍛煉: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出院后,易出現(xiàn)口干、鼻腔出血、聽力下降、面部水腫、張口困難、頸部僵硬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預后及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4]。因此,出院前應強化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內(nèi)容包括張口功能鍛煉、外耳按壓、堅持漱口、頸部活動等,3次/d,不可輕易中斷鍛煉。
2.4.3 隨訪: 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并提醒患者定期入院復查,同時督促患者堅持康復鍛煉,注意科學飲食和休息,告知患者治療后正常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后出現(xiàn)的癥狀,如有異常應及時入院就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療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后,易出現(xiàn)痤瘡樣皮疹、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張口困難等并發(fā)癥,增加痛苦,導致部分患者遵醫(yī)依從性較差,治療積極性不足。因此,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使其能夠面對現(xiàn)實,積極進行治療。同時,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臨床癥狀,如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應盡快采取對癥措施進行干預,確?;颊吣茼樌瓿芍委?。此外,患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出院后如何進行鼻腔沖洗及功能鍛煉,并定時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的同時起到督促作用,從而有利于改善預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zhì)量。
[1] QIN D X, HU Y H, YAN J H, et al. Analysis of 1379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by radiation[J]. Cancer, 2015, 61(6): 1117-1124.
[2] JIA W H, QIN H D. Non-viral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J]. Semin Cancer Biol, 2012, 22(2): 117-126.
[3] KONG L, HU C, NIU X,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terim results from 2 prospective phase 2 clinical trials.[J]. Cancer, 2013, 119(23): 4111-4118.
[4] 高云生, 胡超蘇. 局部晚期鼻咽癌綜合治療研究進展[J]. 中國腫瘤臨床, 2012, 39(24): 2044-2046.
[5] 邵曉麗, 江錦芳. 鼻咽癌住院患者心理痛苦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7): 469-474.
[6] 黃璐, 郎錦義. 局部晚期鼻咽癌綜合治療的現(xiàn)狀[J].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16, 29(2): 109-114.
[7] 鐘秋璐, 李齡, 曲頌,等. 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聯(lián)合化療±靶向治療療效與安全性對比[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6, 25(10): 1038-1043.
[8] 廖天志. 多西他賽聯(lián)合鉑類方案誘導化療聯(lián)合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觀察[J].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14): 36-38.
[9] 苗青, 杜文靜. 鼻咽癌放療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 護理研究, 2010, 24(4): 285-287.
[10] 葛樹敏, 唐世芳. 鼻咽癌放射性皮炎護理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0): 123-125.
[11] 馮惠霞, 蔣紅花, 李桂容,等. 晚期鼻咽癌局部同期放化療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治療的護理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0): 898-899.
[12] 丘小芬, 成素苗, 黎燕芳. 鼻咽癌患者張口功能鍛煉強度與張口困難程度的相關(guān)性分析[J]. 護理學報, 2011, 18(24): 45-46.
[13] 陳子敏, 謝克北, 柏興華. 延續(xù)性護理對鼻咽癌放療患者鼻咽腔沖洗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6, 22(26): 3811-3813.
[14] 衣玉麗, 賈書磊, 劉宇,等. 系統(tǒng)康復訓練對5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的影響[J]. 重慶醫(yī)學, 2013, 43(32): 3945-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