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霞
摘要:幼兒早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因此,在嬰幼兒階段,父母和教師一定要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簡單介紹了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幾個關鍵階段并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幫助幼兒更好地實現(xiàn)從語言發(fā)展關鍵期到語言完備期的良好過渡。
關鍵詞:幼兒;語言能力;關鍵期;培養(yǎng);過渡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111
最近,在教學中遇見了兩個特例。一個是六年級的男孩子,他的語言天賦感覺沒有開化。學了三年的英語,到現(xiàn)在連最基本的“I”“you”“Whats your name?”“apple”等都不會寫,更不會讀。在面對這個孩子時,筆者五味雜陳,感覺自己的耐心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直到筆者遇見了另一個男孩子,他在高一,同樣不知道“你我他”的英語單詞。但令筆者非常吃驚的是,這兩個男孩子的數(shù)學都學得特別棒,所以他們并不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兩個孩子語言能力極低呢?思考了很久,想的最多的是語言關鍵期的問題,即在他們的語言關鍵期,沒有人能夠激勵并開發(fā)他們的語言潛力。顯然,錯誤并不只在他們。因此,筆者選擇原諒這兩個男孩子。關鍵是現(xiàn)在錯失了語言關鍵期,他們的語言學習還能趕得上嗎?任重而道遠,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能夠早日看見希望。
關于幼兒早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的證明實例還有很多,下面的事例非常有說服力,在70年代初,美國曾發(fā)生了一起罕見的虐待兒童案件。一位叫吉妮的女孩,在其出生20個月后,被其暴虐的父親囚禁在小屋中達12年之久。這期間,她既聽不到聲音,也看不到電視,而且只要她發(fā)出任何聲音,便遭到父親的毒打。她由盲人母親定時喂飯,她的母親由于懼怕丈夫,很少與吉妮交談。吉妮直到13歲時才被人發(fā)現(xiàn),這時她完全不能說話。后來語言專家對其進行了長達7年之久的認真細致的語言訓練,但是她的語言表達遠比同齡兒童差。她不會使用冠詞、代名詞、助動詞、動詞時態(tài)等,說出的句子仍是語法錯誤的句子。這一案例,較直接地為語言習得存在關鍵期這一事實提供了證據。這就說明如果錯過了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將對幼兒語言發(fā)展能力構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武器。對于幼兒來說,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對象,更是學習與生活的工具、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我們不僅要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語言、語法,使他們會講故事和圖片,而且要培養(yǎng)他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交流情感的能力。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語言的應用能力和交往能力已然成為人才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及兒童期的語言教育,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下,為幼兒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語言氛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和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一、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理論
所謂“關鍵期”(Critical Period,簡稱CP),是指在人生發(fā)展的某個特定階段,人可以自然、輕松、快速地學習一門語言。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著名神經外科醫(yī)生Penfield和語言學家Roberts,后為Lenneberg所接受并發(fā)揮,對語言學研究和母語、二語習得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根據腦生理、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經過幾個明顯的質變階段:2歲以內是學習本國語言的關鍵期;2~3歲是口語發(fā)展的質變期;3~5歲是口語發(fā)展的第二個質變期,也是書面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5~6歲是掌握詞匯能力的關鍵期。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早期語言教育時,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年齡段科學施教,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會貽誤發(fā)展的最佳時機,事倍功半。
二、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1. 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文化修養(yǎng)、家庭藏書情況、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興趣等,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其一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講普通話的環(huán)境,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來刺激孩子。重視用標準的語言訓練孩子,可以加快孩子的學話進程。
其二是要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條件。和孩子說話要語速適中,口齒清晰,聲調溫和親切。
其三是應給孩子提供悅耳的音樂,和氣的談話,朗朗的兒歌,娓娓動聽的童話故事,有趣的語言教育游戲等良好的語言示范,讓他們模仿和練習。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和電視中的兒童節(jié)目,讓孩子多模仿正確的語言,使孩子增加詞匯,學習表情,豐富語調,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鼓勵、引導孩子敢說、多說
根據“關鍵期”理論,幼兒到了3歲以后,隨著大腦的迅速發(fā)育,聽音器官和發(fā)音器官相應成熟,語言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孩子不僅愛學說話、愛提問、愛聽別人講話,也喜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受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限制,幼兒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缺乏認識,因此,對概念的理解也不準確;又由于其語言與思維的不同步,心里想說的話通過言語表達時,往往出現(xiàn)重復、停頓、不連貫、吃力等現(xiàn)象,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一遇到孩子用詞、用句、發(fā)音有誤,或表達不流暢,就發(fā)脾氣,訓斥、譏諷、嘲笑,這樣就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甚至造成心理障礙。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在表述上出現(xiàn)困難時,家長不僅要鼓勵孩子說話,更重要的是應耐心傾聽,讓其把話說完。
除了傾聽,教育學理論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等待時間”,就是強調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思考。如果家長很快將答案揭曉或者打斷孩子的話語,孩子就會失去思索和表達的興趣與動力,同時產生對家長的依賴,長久來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的耐心在幼兒教育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耐心,教育必然失敗。endprint
但是,僅有鼓勵和耐心還不夠,還必須善于引導。首先,要注意引導孩子對生活中簡單概念的理解,但要形象、直觀。研究表明,觀察、觸摸、操作等都是很好的引導方式。其次,要引導孩子說完整的句子。4歲左右的幼兒仍然以情境性語言為主,常常說半句話、不完整的話。此時,家長可通過指導孩子看圖(上接第111頁)說話,或通過聊天的方式引導孩子談論自己的所見所聞,要求孩子努力把話說清楚,這樣就訓練了孩子獨立、連貫講述的能力,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的語言從情境性的不連貫語言向連貫性語言過渡。最后,啟發(fā)孩子敢說、想說、樂意說的積極心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在與幼兒各種語言交談過程中,為鼓勵孩子多說,父母或者教師要把握兩點:一是要提開放式問題;二是要以擴充的方式回應孩子們的問題。提開放式問題的目的,是要讓孩子了解許多問題不只是一個答案。同時,開放的問題還可以引起更多的交談,從而促進語言發(fā)展。如果父母或教師所提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當答案明了以后,對話也就停止了?;貞⒆拥膯栴},或是回應他們所說的某件事時,父母或教師應當盡可能擴充孩子的語句,因為這種擴充對于豐富孩子的語言是比較有效的。
3. 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語言
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活動和交往中發(fā)展,又在活動和交往中體現(xiàn)出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我們知道,游戲是幼兒最喜歡和最主要的活動與交往方式,在游戲過程中,隨著扮演的角色和游戲情節(jié)的變化,幼兒的想象力會異?;钴S。父母或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活動和材料,為孩子設計一些說的活動和說的情景,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并有目的、有意識地把游戲與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成人之間進行積極的言語交流。
孩子在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會接觸很多電視廣告,這些廣告詞一般都有朗朗上口、音韻優(yōu)美的特點,家長可利用這個機會,與孩子們一起收集包裝盒等,制作“小小廣告臺”,啟發(fā)孩子模仿電視廣告自編自己的小廣告,介紹自己熟悉的東西?;蛘咝∨笥褌円黄饎?chuàng)設“玩具交流會”,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此外,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一些諸如“電視播音員”“小老師”、背誦古詩、聊天、接詞游戲、看圖講述等游戲活動來激發(fā)幼兒語言潛力,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認知世界、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語
“關鍵期”理論給我們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指導,家長要把握好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年齡段,從“耐心”和“勤”兩方面著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去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多觀察,多討論,多模仿,多練習?!敖虩o定法”,家長和教師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采用一些適合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以適應高科技發(fā)展下對人才的要求。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一中 74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