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
肺癌作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正日益受到大家的關注。經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到2025年,我國每年新增的肺癌病死例數將超過100萬人,患病人數將居世界之首。那么,如此高發(fā)的肺癌有無辦法預防和控制呢?答案是有的。
肺癌是目前癌癥死亡中的“第一殺手”,但它卻是各種癌癥中病因最為明確,因而是最可以預防的癌癥。肺癌高發(fā)因素主要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肺癌是一種人造腫瘤,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因而只要我們行動起來,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與習慣,遠離煙草和危險致癌因素,就可以有效避免肺癌的侵擾。
具體來說,拒絕肺癌要做到以下幾點:
戒煙,不要酗酒
香煙和腫瘤的關聯性已經得到明確的證實,不管是肺癌,還是食管癌、前列腺癌,都和吸煙有關,吸煙時間越長,開始吸煙的年紀越小,吸煙的量越大,就越容易得腫瘤。所以,煙是絕對不能抽的。
至于飲酒,大量飲酒會造成有些腫瘤的發(fā)生,比如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所以,建議不要酗酒。為什么不說禁止飲酒呢?小量飲酒和腫瘤關系并不密切,目前沒有形成定論。
勞逸結合 增強體質
工作永遠是忙不完的,錢永遠也是賺不完的,可命只有一條?,F在職場壓力大,每個人似乎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在實現自我價值攀登頂峰的路上奮力地拼搏,卻來不及欣賞下路邊的風景。長期生活在高度緊張的氣氛中,也同樣會減低機體的免疫力,容易形成腫瘤。因此,在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多陪陪家人,過幾天慢生活。
另外,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活動下身體。這個鍛煉不是要大家都去健身房里那樣的正規(guī),哪怕每天散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對身體都是很有好處的,會增加機體的免疫力。
避免空氣污染
大氣污染、沉降指數、煙霧指數、苯并芘等暴露劑量與肺癌的發(fā)生率成正相關關系,目前已得到國內外諸多專家和權威組織的證實。在北京、天津等霧霾高發(fā)地區(qū),肺癌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呼吁大家從自身做起,少開一天車,少燃放煙花爆竹,讓空氣少些霧霾,多些藍天,為社會,為別人,更為自己和家人。
在霧霾天出門做好防護,霧霾和腫瘤尤其是肺癌的關系雖然沒有得到最終的確定,但還是希望在霧霾嚴重的時候,出門佩戴防PM2.5的口罩,防止呼吸道潛在的受到損傷和危害,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喜歡做飯的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做飯時要打開油煙機,做好廚房的通風,少用熱油煎炸食物,避免吸入大量的油煙。
飲食均衡
均衡營養(yǎng),包括增加飲食中蔬菜、水果等可以預防肺癌。比如——
蘋果:現代科學研究認為,蘋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經常食用,可以使腸道內膽固醇含量減少,糞便量增多,減少直腸癌的發(fā)生。同時,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果膠能破壞致癌污染物——放射性氣體,從而減少肺癌的形成。
香蕉:據現代醫(yī)學研究,香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鎂,而鎂有預防癌癥的作用。
大棗:大棗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是一組三萜類化合物和豐富的環(huán)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
獼猴桃:研究證實,獼猴桃中含有一種具有阻斷人體內致癌的“亞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質,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好心情
臨床工作中,會遇到一部分肺癌患者,向你描述發(fā)病的來龍去脈時會提到,前幾個月心情一直不好,和親屬吵架或者做生意被騙錢等;更有甚者,會說自己的病就是被氣出來的。那么,心情也就是情緒的變化會不會引起肺癌?這種說法有沒有理論依據?
情緒低落或者心情差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力,造成免疫力下降,身體防衛(wèi)機制減低,會削弱免疫系統(tǒng),對機體內惡變的腫瘤系統(tǒng)清除率減低。敵對情緒增強或者經常性的負面情緒也會造成免疫系統(tǒng)紊亂,從而引起腫瘤的發(fā)生,這在現代免疫學已經得到共識。有項研究證實,長期的負面情緒會使肺癌發(fā)病危險性率較正常人增加兩倍以上。研究認為,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差,婚姻生活不美滿,人際關系差或者不易適應環(huán)境者,可增加肺癌危險性10倍以上,并且和吸煙有關聯作用。吸煙者再加上情緒欠佳的人,更容易發(fā)生肺癌。
具體的機理研究還不是完全清楚,但從這項研究來看,平時保持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是可以減低肺癌的發(fā)生的。所以,心情和肺癌的發(fā)生還是有一定關系的。
以上說的,其實就是肺癌的一級預防的內容。據國家疾病防控中心流程,肺癌的預防可分為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病因干預;二級預防是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達到肺癌的早診早治;三級預防為康復預防。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最重要的是一級預防,這是通過大家努力都可以達到的。
高危人群常檢查
肺癌的二級預防主要是通過胸部X線檢查、痰細胞學檢查和低劑量螺旋CT等手段來早期發(fā)現肺癌患者。目前對于正常人群中,大規(guī)模的胸部X線檢查和痰檢是否可以降低人群肺癌死亡率的確切證據并不充分,對于目前的肺癌發(fā)病率和檢查的社會經濟學來說,不太建議在全體人群中開展篩查,但對于高危人群需要進行定期檢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齡 55~74 歲,吸煙史≥30 包年,戒煙史<15 年;或年齡≥50 歲,吸煙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動吸煙除外的其他幾項危險因素(包年是指一天吸20支一包的香煙幾包乘以吸煙的年數,比如一天吸1包,吸了25年,那么吸煙史就是25包年)。
隨著肺癌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基因診斷技術或許可為肺癌的早期診斷提供更可靠的依據。但目前來說,這項技術并沒有真正用到實際中去,需要進一步更加完善的研究。
>>相關鏈接
肺癌會傳染嗎
在日常工作中,會有朋友關心一件事,比如,肺癌會不會傳染?每次遇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告訴提問者,肯定不會的,我們肺腫瘤外科治療患者中,肺癌患者占大多數,我們平時接觸最多,如果有傳染,我們首先跑不掉。
判斷一種疾病是不是傳染性疾病,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肺癌是患者自身細胞經過煙草、油煙等致癌因素影響,發(fā)生惡性轉變,是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幾個條件的。并且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也確定沒有認為肺癌是具有傳播的情況。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臨床上確實發(fā)現,肺癌是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的,但這和傳染沒有關系,只是說可能是有類似的基因的因素造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