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民+徐乃佳
對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將導致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從主觀上講,很多糖友都希望能控制好血糖,也在努力嘗試,比如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和必要的降糖藥物等,可血糖控制并不盡如人意。
血糖總控制不好,也許是因為在控糖之路上,走進了6大誤區(qū)。
誤區(qū)1:糖尿病飲食=控制飯量+不吃甜
根據身高、體重和活動量計算出糖友每天需要的總熱量,再制定食譜,就得到了私人訂制的糖尿病飲食。很多糖友簡單地認為,糖尿病飲食就是控制一日三餐的飯量,不吃甜食。在三餐以外,依然缺乏節(jié)制地進食堅果、水果和無糖食品等。其實這些食物都含有油脂或果糖,或由米面做成,也有熱量,隨意進食,可導致血糖升高而波動。
【解析與對策】
血糖控制比較理想,不經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況時,可在兩餐之間加餐水果或零食,但需要將食物的熱量計算在每日進食總熱量之內,最好減少下一餐的進餐量。
誤區(qū)2:運動治療就是活動活動
身體規(guī)律運動可增加糖友胰島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很多糖友也重視運動治療,但忽略運動細節(jié),尤其是運動時間和強度不太合理。比如認為應該空腹運動,將家務勞動等同于運動治療等。事實上,空腹運動可能引起低血糖,家務活一類運動強度較小,無法起到降糖作用,最終還是會引起血糖控制不佳。
【解析與對策】
糖友的運動時間一般安排在餐后60~90分鐘進行,成年糖友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鐘(如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強度應以中等強度(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即使一次進行短時的體育運動(如10分鐘),每天累計30分鐘,也是有益的。
誤區(qū)3:血糖在醫(yī)院查查即可
有的糖友只在醫(yī)院復診時檢測血糖,一個月只檢查1~2次血糖,或者只重視空腹血糖,而忽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并且不能堅持復查糖化血紅蛋白。因為對平時血糖情況不了解,所以無法及時干預,等到檢查血糖時才發(fā)現控制不理想。
【解析與對策】
對于胰島素治療的糖友,血糖未達標(指糖化血紅蛋白>7.0%為未達標,或根據醫(yī)生建議設定未達標值)或降糖治療剛剛開始時,每天監(jiān)測血糖頻率應≥5次,已達標(一般<7.0%,或根據醫(yī)生建議設定達標值)患者每天檢測血糖2~4次;非胰島素治療的糖友,血糖未達標時,每周需監(jiān)測血糖3天,每天5~7次,血糖達標后,每周監(jiān)測血糖3天,每天2次。監(jiān)測時間點包括三餐前后、睡前或夜間。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最好的指標,也需監(jiān)測。在治療初期,糖化血紅蛋白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標,可每6個月檢查1次。
誤區(qū)4:胰島素會上癮,能不用就不用
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胰島素治療,對使用胰島素存在恐懼心理, 害怕“成癮”或引起不良反應。在飲食、運動、口服藥物治療效果極差,且出現較多、較重并發(fā)癥的情況下,某些糖友才愿意使用胰島素治療。而此時胰島功能較差,會讓血糖忽高忽低,再要把血糖控制好,就并非易事了。
【解析與對策】
胰島素是人體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給糖友注射是補充體內的不足。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可以較好得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特別有利于長期的血糖控制,而且保護胰島功能。胰島素不會有成癮性,也不傷肝腎。
誤區(qū)5:體重、腰圍增加一點沒有關系
對于體重和腰圍,糖友并不重視,覺得自己長胖一點,是營養(yǎng)充足的表現,不必擔心。殊不知,隨著體重或腰圍的增加,自己體內分泌或外界注射的胰島素將變得不敏感,降糖作用大打折扣,控制血糖就需要更多的降糖藥物,而有些降糖藥物比如胰島素,卻又讓體重增加。如此以來,血糖越發(fā)控制不佳。
【解析與對策】
糖友胖不胖,不只是體重說了算,而是要看體質指數。用體重(kg)/身高(m)2,就得到了體質指數(kg/m2)。體質指數≥28為肥胖,對于2型糖尿病的糖友,體質指數必須控制在24以下。
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即為腹型肥胖患者,此類患者都挺“將軍肚”。糖友需要將腰圍控制在上述腹型肥胖標準以下。每個月監(jiān)測1次體重和腰圍,如有上升趨勢,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尋找原因,對癥處理。
誤區(qū)6:睡眠不足和負面情緒對血糖沒有影響
有的糖友喜歡熬夜,睡眠不足,也常易動怒,伴有抑郁、焦慮情緒,結果再查血糖,總是很高,還認為上述行為不至于影響血糖。
【解析與對策】
睡眠不足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體內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還加重胰島素抵抗,從而引起血糖升高。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的患病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糖友必須保證充足睡眠,最佳睡眠為8小時,午睡半小時也是很好的習慣。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十分重要,更有利血糖控制,必要時建議咨詢心理醫(yī)生。
>>小貼士
燕麥有助降血糖
燕麥的營養(yǎng)和醫(yī)療保健價值很高。燕麥中的B族維生素、尼克酸、葉酸、泛酸都比較豐富,特別是維生素E,每100克燕麥粉中高達15毫克。此外其所含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全面,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均居首位,尤其是賴氨酸高達0.68克。
裸燕麥能預防和治療由高血脂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即服用裸燕麥片3個月(日服100克),可明顯降低心血管和肝臟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總有效率達87.2%。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淀粉攝取量,但同時又應保證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裸燕麥具有高營養(yǎng)、高熱量、低淀粉、低糖的特點,所以從客觀上滿足了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需求。食用裸燕麥制品,可達到少食而營養(yǎng)不減的功效,可大大減少淀粉攝取量,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極其難得的食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