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英
兒童孤獨癥作為兒童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之一,該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社交障礙、語言障礙以及刻板行為三方面。針對孤獨癥兒童給予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表現(xiàn)出顯著價值[1]。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護理措施對孤獨癥患兒進行護理,以改善其胃腸道問題,從而證明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應用可行性。
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孤獨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奇偶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6歲,平均年齡為(3.59±0.32)歲;觀察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7歲,平均年齡為(3.62±0.35)歲;將呈現(xiàn)出聽力異常、腦發(fā)育障礙、精神病以及癲癇的患兒加以排除。對兩組孤獨癥患兒性別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孤獨癥患兒在進入醫(yī)院后,臨床確定護理措施期間;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措施完成;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措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完成;對于對照組,主要就觀察孤獨癥患兒當前表現(xiàn)等加以完成;對于觀察組,具體如下。
1.2.1 對患兒給予飲食護理干預 對于孤獨癥患兒而言,較易呈現(xiàn)出異食、偏食、食物不耐受以及食物過敏的情況,對此要求護理人員將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之后采取有效方法加以針對性指導以及干預[2]。
1.2.2 對患兒給予睡眠問題護理干預 對于孤獨癥患兒,均會呈現(xiàn)出系列睡眠問題現(xiàn)象,例如呈現(xiàn)出失眠、以及睡眠生物鐘紊亂的現(xiàn)象,同諸多因素存在相關性,以胃腸道問題的出現(xiàn)較為常見。如果表現(xiàn)出系列胃腸道問題,需要合理展開評估以及處理工作,之后針對性加以干預,以此對于患兒良好睡眠習慣的創(chuàng)建以及生物鐘的合理調整做出保證,最終確保將胃腸道問題加以解決后,將患兒的睡眠質量顯著改善[3]。
1.2.3 對患兒給予變態(tài)反應問題護理干預 針對孤獨癥患兒,要求護理人員需要就其疾病史加以詳細了解,就變態(tài)反應同胃腸道問題之間的相關性加以分析。護理人員需要對孤獨癥患兒的疾病癥狀加以認真觀察以及監(jiān)測,于臨床合理展開系列試驗檢查工作,合理展開胃腸道評估工作[4]。
1.2.4 對患兒給予其他護理干預 主要體現(xiàn)為對患兒施以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危機處理以及行為干預幾方面。
觀察對比兩組孤獨癥患兒胃腸道改善情況。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胃腸道問題次數(shù)等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51例孤獨癥患兒慢性腹瀉為(3.95±1.13)次,腹部不適為(4.79±2.41)次,腹脹為(3.59±1.53)次,睡眠紊亂(4.17±2.59)次;對照組51例孤獨癥患兒慢性腹瀉為(5.35±1.11)次,腹部不適為(8.39±2.51)次,腹脹為(8.77±2.21)次,睡眠紊亂(7.93±2.53)次;同對照組孤獨癥患兒胃腸道改善情況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改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孤獨癥患兒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極為顯著增加,對于此類患兒往往會呈現(xiàn)出社會交往能力障礙以及語言發(fā)育落后的情況。對于呈現(xiàn)出胃腸道癥狀患兒,諸多會呈現(xiàn)出夜間驚醒以及睡眠障礙的情況,對此確定有效方法對孤獨癥患兒加以護理干預,以將其胃腸道系列問題加以顯著改善[5-8]。
康復護理措施的有效應用,對于孤獨癥患兒表現(xiàn)出的系列行為異常可以充分明確,可以將系列胃腸道問題加以顯著排除,從而使得胃腸道疾病出現(xiàn)概率獲得顯著減少[9-10]。但是對于孤獨癥兒童而言,其表現(xiàn)出康復治療效果緩慢以及病程顯著的特點,并且諸多孤獨癥兒童在成年后,仍然表現(xiàn)出行為障礙以及社會交往障礙的現(xiàn)象,并且諸多患兒無法做到主動言語,對此針對孤獨癥患兒家屬加以必要的指導意義顯著。要求患兒家屬能夠主動參與至患兒的康復護理中,針對患兒的特殊主訴以及異常表現(xiàn)可以加以充分明確,從而對于孤獨癥患兒的疾病康復加以顯著促進[11-12]。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措施完成孤獨癥疾病護理;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措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完成孤獨癥疾病護理;最終發(fā)現(xiàn)同對照組孤獨癥患兒胃腸道改善情況對比,觀察組獲得明顯改善(P<0.05),充分證明綜合康復護理措施的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合理選擇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孤獨癥患兒給予護理干預,于胃腸道系列問題改善方面可以獲得顯著效果,從而促進孤獨癥患兒的病情好轉以及恢復。
[1]劉向麗.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在兒童孤獨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32):3634-3636.
[2]呂復莉,謝曉鳳,張玲,等. 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的護理方法對孤獨癥患兒社交能力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194-1198.
[3]沙琳,李顯蘭,羅杰瓊,等. 臨床心理護理在綜合性干預孤獨癥兒童中的作用[J]. 重慶醫(yī)學,2009,38(2):169-170.
[4]肖曙光,陳艷平,趙素芬,等. 兒童孤獨癥51例家庭綜合護理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6-67.
[5]肖秀云,楊峰,崔麗霞. 早期家庭護理干預在兒童孤獨癥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7):2645-2646.
[6]張虹,張永梅,王利紅. 臨床心理護理在兒童孤獨癥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2(6):37-38.
[7]王花敏. 兒童孤獨癥早期家庭護理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10):90-91.
[8]盧迪. 孤獨癥兒童家長心理狀態(tài)及其心理護理對照研究[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1):103-104.
[9]周潔. 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分析及心理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4):217-218.
[10]劉娟,黃雪花,劉婭. 孤獨癥患兒臨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7,24(14):36-39.
[11]范瑞雪. 兒童孤獨癥51例家庭綜合護理效果觀察[J]. 心理醫(yī)生月刊,2012,5(6):133-135.
[12]任磊. 對孤獨癥患兒采用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的護理方法對其社交能力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