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濤,馬偉鵬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海西寧810016)
2017年12月,青海省委教育工委印發(fā)了《關于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熱愛領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青海,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教育的實施方案》,決定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四愛三有”教育活動。“四愛三有”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是青海教育系統(tǒng)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是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指南。
“四愛三有”的具體內(nèi)涵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四愛”具體包括熱愛領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青海,這是對領袖、對黨、對祖國和對青海深厚情感的凝聚;“三有”具體包括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這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標桿和指南。
熱愛領袖,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師生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緊密團結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成長成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毅力,堅決懲治腐敗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袖,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領袖。熱愛領袖,就是要擁護領袖,忠于領袖,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熱愛黨,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光輝形象。中國共產(chǎn)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和領導全黨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1]。通過偉大的社會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領帶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通過偉大的自我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地克服自身的弱點和不足,在與國民黨的“合作”與“斗爭”中,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逐步“掌了權”,成為“執(zhí)政黨”。共產(chǎn)黨人并沒有因為取得成就而驕傲自滿,而是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將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總結為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2],在不斷的自我革命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前進。
熱愛祖國,就是要胸懷天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在歷史上涌現(xiàn)出一大批熱愛祖國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利益,甘愿流血犧牲。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苦難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外來侵略的抗爭史,也是無數(shù)愛國志士為了探索救亡圖存道路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史。
熱愛青海,就是要迎難而上,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青海而奮斗。青海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支點,在國家安全和發(fā)展戰(zhàn)略全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大學生,愛國的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愛國之情、報國之心、建設家鄉(xiāng)之志不應有所減弱。
有理想,就是要志存高遠、心懷天下?!袄硐虢逃谴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是提高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和基本素質的重要手段?!盵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xiàn)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是共產(chǎn)黨人的最高理想。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一定要樹立遠大理想,以理想信念引領自身成長成才?!袄硐胄拍钍墙y(tǒng)帥人們思想的靈魂和核心,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偉大力量,是引導人們努力拼搏的強大精神支柱。”[4]沒有遠大的理想信念,遇到困難時就會畏縮不前,甚至輕易選擇放棄,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造成消極的影響。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對困難時愈挫愈勇、迎難而上,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只有堅持共產(chǎn)主義理想,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站在時代的前列,才能有所作為。
有本領,就是要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增強本領。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期,也是人生的上升期。只要努力學習,就能不斷進步;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將學習到的科學文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才能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價值,在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肮伯a(chǎn)主義理想信念是思想認識問題,更是實踐問題?!盵5]實踐是理想轉化為現(xiàn)實的橋梁,不經(jīng)過實踐的夢想,只是一種空想,甚至是幻想。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本領,才能有效提高實踐能力;增強本領是干大事、干成事的前提和基礎,任何本領的增強都是勤奮學習的結果。
有擔當,就是要認清使命、勇于擔責。北京大學資深教授錢理群認為,當前大學校園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6]。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當前大學校園里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這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眼中只有一己私利,缺乏大局意識,秉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理念,善于通過偽裝和表演達到自身的目的。更為嚴重的是,師生往往還對這種“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冠以“能力強”“有眼力勁”等美化標簽。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堅決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實現(xiàn)我國由社會主義大國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轉變而奮斗。
“四愛三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的具體化,“熱愛領袖”體現(xiàn)了各族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愛戴和擁護,“熱愛黨”體現(xiàn)了全體人民對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地位的肯定,“熱愛祖國”和“熱愛青?!斌w現(xiàn)了對養(yǎng)育我們的這片土地的感情;“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必備的素質要求。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全過程,對于解決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當前一段時期內(nèi)黨的政治生活的重點。將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八膼廴小敝械摹叭小蓖怀龇从沉耸糯髨蟾嬷辛暯娇倳泴η嗄陮W生的殷切期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7]。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青年就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這里的“青年”,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八膼廴小辈粌H涵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而且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真正使十九大精神“入教材”“入課堂”“入頭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成長成才。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消極負面的影響?!皻v史虛無主義者往往通過丑化英雄、詆毀領袖、否定革命、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歷史成就與發(fā)展成果、美化反面人物、美化侵略歷史等行徑實現(xiàn)其‘虛無’的目的?!盵8]西方媒體往往以所謂“解密”的形式,別有用心地歪曲、丑化我國黨政領導干部和黨的形象,讓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學生信以為真,動搖黨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執(zhí)政基礎。歷史虛無主義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構成威脅,危害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堅持將“四愛”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和是非觀,增強對領袖、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自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按龠M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fā)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9]青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的重大問題。“四愛”是對領袖、對祖國的情感認同,對黨的政治認同,對青海的地緣認同。熱愛領袖,就是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領路人習近平總書記的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和國家為廣大青年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機會和平臺;青海為青年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提供了廣闊天地。堅持“四愛”,是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政治立場?!叭小睂η嗄陮W生應成為什么樣的人提出了具體的素質要求?!八膼廴小睘榍嗄陮W生的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
“四愛三有”內(nèi)涵豐富、意義重大,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則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我國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不是旁觀者和反對者?!八枷胝喂ぷ鲝母旧险f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10]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宗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學育人、環(huán)境育人、實踐育人和服務育人等方式,讓“四愛三有”在青年學生中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課堂教學是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是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主陣地?!肮噍斒菍Υ髮W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11],對大學生進行“四愛三有”教育,必須堅持理論灌輸。將“四愛三有”的精神實質和基本內(nèi)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通過“基礎課”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實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教育;通過“綱要課”對黨史和國史的教育,實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教育;通過“概論課”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實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熱愛領袖”的教育;通過時事政策課對青海基本省情的教育,實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熱愛青?!苯逃哪康?;通過“原理課”的唯物史觀教育,讓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是人民群眾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人民群眾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發(fā)展,進一步增強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簡單地宣講“四愛三有”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而且還要在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四愛三有”的內(nèi)容。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對人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使廣大青年學生遠離庸俗、媚俗、低俗和低級趣味的文化,以高尚的思想文化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這是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校園文化建設體現(xiàn)了一所大學的價值追求,更體現(xiàn)了一所大學的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和辦學目的,也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措施。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堅持以下原則:“在重視校園硬件建設的進程中強化人文氛圍;在教育規(guī)范化的進程中保持個性的品質;在大眾化的進程中保持精英品格;在行為世俗化的進程中保持高尚人格”[12]。
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教學將大學生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本領。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短期內(nèi)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卻很難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理想信念。實踐教學為對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創(chuàng)設了一種特殊的情境,當大學生融入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就會不自覺地被渲染的氛圍所感染,身臨其境,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總是令人難以忘卻。因此,實踐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將“四愛三有”融入實踐教學,就是要讓“四愛三有”成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通過實踐教學,讓廣大青年學生意識到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的祖國、可愛的青海人民都十分值得新時代的大學生去熱愛。
高校教師承擔著主要教學任務,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但是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過程,高校所有的教職工都扮演著不同的教育角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向、同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學生工作不僅是學生處、校團委、教務處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事,看似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宿舍管理員、食堂工作人員、保安等后勤服務人員和保衛(wèi)人員也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將“四愛三有”融入校園管理,就是要求包括專任教師在內(nèi)的所有教職工認真學習領會“四愛三有”的精神實質,在實際工作中體現(xiàn)“四愛三有”的基本要求。具體負責學生工作的高校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樹立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的意識,在管理和服務中用“四愛三有”的精神感染和感化學生,對大學生形成示范效應。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四愛三有”主題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將“四愛三有”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而且需要高校管理部門將其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管理。通過教學育人、環(huán)境育人、實踐育人和服務育人,促進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