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露,徐曉燕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廣元 628017)
“滿意度”一詞最早產生于管理科學,對企業(yè)而言,他們持續(xù)關注的重點是顧客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也稱為“顧客滿意度”?!皩W生滿意度”研究正是“顧客滿意度”理論在教育探索中的衍變與應用。高校教學管理的顧客就是學生,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和大眾化時代,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獲勝,就必須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滿意度,滿足教育消費者對高等教育的個性化需求。[1]2004年,教育部首次將“學生滿意”指標添加到教學評估體系之中,意味著從學生滿意程度來衡量高校課堂教學品質已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對評價主導者和利益相關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基于學生滿意度視角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具有說服力,從而有利于推動課程教學改革深入開展。2015年,新的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不斷深化,并逐漸實現(xiàn)統(tǒng)考常態(tài)化。四川省從2016年下半年開啟了全省統(tǒng)考試點工作,打破了師范生免考的局面。這次改革對于開設師范類專業(yè)的高職院校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挑戰(zhàn)。幼兒教師資格筆試科目包括“保教知識與能力”和“綜合素質”?!皩W前教育學”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也是教師資格筆試科目“保教知識與能力”考查的重要模塊。因此,基于學生滿意度的視角來提升“學前教育學”課堂教學效果將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本研究從某高職院校中隨機抽取310名已學過學前教育學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厥諉柧?10份,刪除無效問卷11份,有效問卷299份。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高職學前教育學課堂教學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作為測量工具。該問卷包含3個部分:(1)個人基本信息調查,包括年齡、性別、擔任職務情況、學習程度等;(2)學前教育學課堂教學評價調查,共設計25個題項,采用李科特五等級量表,每題選擇項包含“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 個層次,并依次賦分為 5、4、3、2、1;(3)主觀題1道,題目為“請談談你對提高學前教育學課堂教學滿意度的想法或建議”。調查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研究不同指標間的內部依賴關系以及要探測觀測數據的基本結構,[2]從而找到對可觀察變量起到主導作用的潛在因子的統(tǒng)計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的運用要求變量間必須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將所得問卷錄入 SPSS17.0軟件分析,求得結果如表1所示:KMO檢驗值為0.918,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值p=0.000<0.05,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表明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較強,特別適宜運用因子分析方法。
表1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然后,提取主因子。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運用主成分法共提取出5個主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達62.932%,包含了評價指標的大部分信息,表明這5個主因子可以代替原來25個指標來描述高職“學前教育學”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情況。5個主因子對應的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見表2,第一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為38.650%,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第二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8.199%,則次之,是次重要的影響因子。
表2 主因子對應的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
再次,進行因子旋轉。采用方差極大正交旋轉對主因子的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到5個主因子的正交旋轉因子載荷矩陣。第一主因子在教學內容前沿性、教學內容應用性、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重視理念、方法與技能傳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進度安排、教學時間利用、課堂互動、教學內容系統(tǒng)性、教學目標意識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分別為 0.769、0.659、0.658、0.607、0.605、0.568、0.547、0.519、0.514 和0.503,這主要反映了教師的課教特點;第二主因子在教師敬業(yè)精神、教學態(tài)度、道德品質、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載荷系數較大,分別為0.791、0.755、0.743和0.695,這主要反映了教師的執(zhí)教素養(yǎng);第三主因子在學生課堂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意識、參與活動情況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分別為0.798、0.791和0.774,這主要反映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特點;第四主因子在課件外觀設計、多媒體使用、課件內容設計、教室情況、教課氛圍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分別為0.792、0.757、0.713、0.428和0.314,這主要反映了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第五主因子在學生對課程的未來發(fā)展價值、輔助相關課程學習價值、學習信心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分別為0.756、0.706和0.579,這主要反映了學生課程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表3的數據為旋轉后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的因子載荷矩陣,5個公共因子所含題項數均大于2,各個因素的概括程度均可以接受,因此最終確定公共因子的個數為5個。由表2可知,5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依次減小,即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降低,各因子對所測量指標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1,2,3,4,5。由此可知,教師的課教特點、教師的執(zhí)教素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特點、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和學生課程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滿意度的五個最主要因素。其中教師的課教特點對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教師的執(zhí)教素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特點和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因子,學生課程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因子對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影響相對較小。
表3 旋轉的因子載荷矩陣
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的提升受多種因素的交互影響,理清作用變量才是問題解決的前提。通過因子分析可知,高職“學前教育學”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由教師課教特點因子、執(zhí)教素養(yǎng)因子、學生學習特點因子、學習效能感因子和課堂學習環(huán)境因子共同解釋。因此,探討高職“學前教育學”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提升策略尤其要考慮這五大因素,不僅須努力打造教師課教特色和提升教師執(zhí)教素養(yǎng),還應指導學生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能和優(yōu)化課堂學習環(huán)境。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自己的課堂有吸引力,就要去打造自己的課教特色。教師的教學特色從教師的個性出發(fā),他的課堂總是能夠不斷地吸引學生,展現(xiàn)無窮的魅力。[3]學前教育學是一門基礎理論性課程,一些章節(jié)枯燥、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而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一系列豐富的教學理論和案例,通過不同的項目、任務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鼓勵學生進行遷移學習、思辨學習與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對學前教育理論從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的分析,使教與學充滿趣味,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兒童與兒童觀”章節(jié)時,首先,通過紀錄片《嬰兒日記》《幼兒園》視頻選段進行教學,引入主題,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然后,通過樸實易懂的語言講解“大眾形態(tài)的兒童觀”“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觀念,針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觀念,引發(fā)學生辯證思考與討論;最后,在講解“現(xiàn)代兒童觀”內容時,結合大量的生活中或童話里的故事解釋抽象的兒童觀,如“皇帝的新衣”“作家周國平的故事”“作家賈平凹的故事”等,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執(zhí)教素養(yǎng)是課程教師教學的基本技能及其能力表現(xiàn),包括能力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文中“執(zhí)教素養(yǎng)”主要指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如教學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道德品質、育人意識等。教師道德素養(yǎng)關系學生成長,當代學校教育中呈現(xiàn)出學生學習不良等問題,這與教師道德素養(yǎng)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問題有著一定關系。[4]因此,教師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對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師德是教師最基本、最重要的職業(yè)準則和規(guī)范。而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富有愛心是教師的核心品質。在學前教育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表現(xiàn)出對職業(yè)的愛,認真?zhèn)湔n,精心組織課堂,要用心享受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其次,教師要懂得尊重、欣賞與愛護每一位學生,對積極活躍的學生要贊揚,對懶惰懈怠的學生要鞭策。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用愛才能融化師生之間冰冷的隔閡,師生之間沒有了距離,課堂上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學習策略是學生采取的用以強化自己學習的一系列步驟,學習中運用策略尤其重要,因為策略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地、自主地學習,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恰當的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自信。[5]學生既要清楚學什么,更要明白如何學。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習得,才能保障良好教學效果的可持續(xù)性。本課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來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一是重組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組對本教材的內容作了取舍,確定本課程的內容主要由學前教育概述,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及方法,幼兒與教師,學前教育與環(huán)境,課程與游戲,學前教育的合作與銜接,學前教育評價,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八大模塊構成。二是指導學習方法。學生經過前期的專業(yè)課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充分挖掘已有學習經驗,針對學習的新知識,鼓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遷移學習。另外,觀念的養(yǎng)成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學會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遷移討論學習、思辨學習和探究學習。三是推介學習資源?;A資源:教材《學前教育學》、教學參考書、課程標準、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實習實訓基地等;拓展資源:本課程相關網站、校外專家講座網絡視頻、電子期刊書庫、世界經典教育類電影等。四是落實課程任務。本課程在上課伊始就明確本學期四大學習任務,簡稱“四個一”:認真做好“一”本課堂筆記;閱覽“一”本學前教育專業(yè)類著作,并寫出讀書體會;品讀“一”部學前法律法規(guī)并做批注;小組合作編制“一”套試卷并附答案詳解。
學生學習環(huán)境質量對其感知的課堂教學滿意度也產生直接的影響。本研究所涉及到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主要是指教室環(huán)境(桌椅、光線、多媒體、音響等)、班級額度、教師課件以及課堂氛圍等。優(yōu)化課堂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沉浸在舒暢、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這才是幸福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更有吸引力,也才會更有效?!皩W前教育學”屬于人文社會學科,很多內容都是在不斷更新變化中。因此,課堂上要教導學生不要唯書唯師,鼓勵學生要敢于發(fā)表見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充分打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本課程課件的制作除了要堅持課件制作的一般要求之外,還要體現(xiàn)課程的特點。由于“學前教育學”理論性較強,很多章節(jié)內容龐雜且抽象,因此課件制作中要重點突出,形象生動且簡單美觀,使學生興趣盎然又能一目了然,達到良好的教學輔助效果。另外,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小班額授課更能夠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要達到既定學習水平和學習目標的能力判定。建立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十分必要,它能夠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動力。具有良好學習效能感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意志堅定、學習信心十足,基本上都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學階段就有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志愿填報情況和學習心理,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提高其未來學習的主動性。[6]在學前教育學課程開講前,教師應詳細講解本課程的價值和地位,本課程對其它課程的學習,對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再結合幼兒園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真題進行分析,基于理論和實踐的層次反復論證本課程的價值會更有說服力。然后,教師介紹如何學好這門課。一是端正態(tài)度,樹立理念為重,知識為輔的意識;二是基于教材,模塊化學習,課上與課下結合,廣閱讀,重積累;三是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注重交流,勤于思辨??傊瑢W生學習效能感的提高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心和課程認同感,一旦學生樹立了堅定的學習信念,課堂教學滿意度的提升將具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