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琳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四川成都610065)
在一些對話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①本文例句來自北京大學(xué)語料庫、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以及前人論文中摘取的語料。,例如:
(1)周秀花:大嬸,您走您的,誰逃出去誰得活命!喝茶的不是常低聲兒說:想要活命得上西山。(北京西山一帶當時是八路軍的游擊區(qū)。)王大栓:對!
(2)媽媽邊把蘋果遞給還在抹淚的弟弟邊對我說:“弟弟不是比你小嘛,讓著他點啊?!?/p>
(3)國3摩托不是被禁了嘛!怎么有些地方還能上牌照?
以上例句中的“不是”并不能用與“是”相對的,表示否定意義的“不是”來解釋。如果按照表示否定意義的“不是”來理解,整個句子與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比如例(1)中“喝茶的不是常低聲兒說:想要活命得上西山”想要表達的是“喝茶的經(jīng)常低聲說”。雖然在語料庫中找到的例子相對較少,但是這類“不是”既可以用在一般句式,也可以用在特殊句式,是值得引起關(guān)注和注意的。
當前對“不是”的研究較為豐富,經(jī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總結(jié),具體有如下分類:
第一,與“是”相對的表示否定意義的“不是”。如:我不是“老上?!?,不知道上海灘上先前的相罵,彼此是怎樣賜謚的了。
第二,表示過錯的名詞。如:流蘇氣到了極點,反倒放聲笑了起來道:“好,好,都是我的不是!你們窮了,是我把你們吃窮了?!?/p>
第三,用在反問句中表示提醒和確認。如“上次姑太太給的賞錢,我不是跟你對分的嗎?”中“不是”表示提醒,“二立的哥哥不是跟你同在一個團里嗎?”中“不是”表示確認。
第四,用在“不是……而是……”“不是……就是……”等固定結(jié)構(gòu)中表示轉(zhuǎn)折或選擇。如:他死了,但是展開在我們眼前的不是灰暗,而是光輝。
第五,話語標記。如:不是,七哥,你這個心情我理解,但是這事不是那么回事。
前文中提到的語言現(xiàn)象與以上五類均不相同,這里將它歸為第六類,也即用在陳述會話中并且表示非否定功能。除非特別提醒,后文用到的“不是”均為第六類。
關(guān)于用在陳述句中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已有以下研究:
王立和首次論述了“不”的非否定功能現(xiàn)象,并且認為表非否定意義的副詞“不”經(jīng)常與“是”連用。[1]
胡德明主要論證反問語氣副詞“不是”以及表示并列、選擇的連詞“不是”實際都是副詞(不)與動詞(是)的組合,是引述性否定標記,否定一個論斷。但在此文中論證了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用在陳述句中的合法性。[2]
張斌,張誼生從“不”入手,認為“不”具有明顯的附綴化特征,是“不”語法化過程中的一個表現(xiàn),不表示真值的否定意義。[3]
李晶(2015)首次正式論證“不是”的非否定功能,并且根據(jù)句法位置對“不是”進行分類,討論了不同位置的“不是”的功能。[4]但其采用的邏輯上二分將“不是”復(fù)雜的使用情況一分為二,這樣的分類方式筆者認為有待商榷,對陳述會話中非否定功能的論述也不詳細,不深入。
以上研究大多從“不X”這類詞出發(fā),認為“不X”中“不”除了通常理解的否定副詞外,還有非否定功能,這一論斷對本文研究具有借鑒意義。但是本文研究的“不是”中“是”并不是全部可省略的,所以不能與“不”一概而論。本文中“不是”在其話語功能上與表示反問的“不是”更加接近,但是二者所處的句式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用于反問句,一個是用于陳述句,并且陳述句中“不是”是可以省略的,并且不改變整個句子的真值意義?!安皇恰笔钦f話人在交互語境中用來與聽者交互的手段,主要的功能是關(guān)照聽話人的感受,降低責(zé)怪的意味,使說話人和聽話人處于同等的地位,并且激活聽話人的回憶。
“不是”多使用在反問句中,但是在陳述句中也可以使用,這種使用是有限制的。郭繼懋提出“不是……嗎”中的“不是”是一個反問語氣副詞,不能用于陳述句中。[5]并且通過下面這個例子來證明“不是”用于陳述句的不合法性。
(4)a.我不是告訴您了嗎?
b.*我不是告訴您了。
c.我告訴您了。
胡德明在《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zhì)和語義》一文中提到,“我不是告訴你”不合法的原因是因為信息量不夠?!拔也皇歉嬖V您了”整個句子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是不成立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補足句子信息或者通過添加具有完句功能的句末語氣詞“嘛”使這個句子成立,如:
(5)A:他去加拿大了?
B:我不是告訴您了嘛。
(6)我不是告訴您了,他去加拿大了。
反問句中表提醒的“不是”是在以下情況下使用:說話人已知發(fā)生了某事,但某種跡象表明和自己所知事實不相符,說話人表示疑惑,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一個提醒。而陳述句中“不是”必須用于說話雙方都十分確定的已發(fā)生的事中,如:
(7)(A、B兩人在周二一起去了自習(xí)室自習(xí),周四A和B又談?wù)撈鹱粤?xí)時看的論文。)
A:你有沒有新角度?
B:我們周二不是去上了自習(xí)嘛。我看的那篇論文是從語用角度和形成機制來討論的,我準備寫它的語法化。
在這個對話中“A和B周二一起去了自習(xí)室自習(xí)”是雙方確定的,并且說話人確信與自己所知的情況相符。B說起“周二去上了自習(xí)”只是為了激活聽話人的回憶,加強聽話人對雙方已知信息的肯定,使對話雙方回到同一知識狀態(tài)中,為后面的談話做一個背景鋪墊。
所有表非否定意義的“不”都必須讀輕聲,而且很短促。從目前收集到的語料來看,“不是”確實只出現(xiàn)在對話中,在語料庫中找到的語料均為文學(xué)文本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梢员容^下面兩個例子:
(8)a.明天我不是考試嘛,你把資料借給我看一下。
b.明天我不是考試,是出去培訓(xùn)。
(9)a.兒子不是單過,和我們一起。
b.兒子不是單過嘛,家里就我們老兩口了。
(8)a和(9)a中“不是”是讀輕聲,而且很短促。(8)b和(9)b中“不是”按照本音讀,表示否定。但是“不是”出現(xiàn)在陳述會話中,與“不是”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聯(lián)系更加密切。從語言形式上看,表示否定意義的“不是”用在句子中,“不是”所在的單句可以不加語氣詞。但是表示非否定意義的“不是”所在的短句大多數(shù)都接有語氣詞“嘛”。所以這種依賴聲調(diào)以及語氣詞的“不是”只出現(xiàn)于對話中。
前文談到了“不是”用在陳述會話中表非否定功能這一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以及這類語言現(xiàn)象使用的限制。那么這種語言現(xiàn)象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我們可以認為,“不是”用在陳述會話中表示非否定功能的來源于反問句,同時遵循禮貌原則維護談話雙方的和諧,因此形成了陳述會話中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
由于句子長度的限制使句子使本與“不是”緊密結(jié)合的反問語氣變?nèi)趸蛘呙撀?,如?/p>
(10)“特別給你的?”大娘姨心猶不甘,“上次姑太太給的賞錢,我不是跟你對分的嗎?”
(11)四鳳:媽,我不騙您,我不是跟你說過,這兩年,我天天晚上回家的?
比如例(10)中“不是”管轄的領(lǐng)域和焦點為“跟你對分的”。反問句表面是疑問,但是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并且答案就蘊含與反問句中。實際表達的意思就是,上次姑太太給的賞錢,我是跟你對分的。并且由反問語氣表達出大娘姨對聽話人忘記這件事的不滿。
但是在例(11)中,“不是”所管轄的領(lǐng)域為“跟你說過到天天晚上回家,這兩年,我天天回家”,管轄焦點是“跟你說過”。反問語氣應(yīng)該集中在管轄焦點“跟你說過”,但是由于“不是”的管轄領(lǐng)域過長,并且整個句子以逗號為標記出現(xiàn)了兩次短停頓,導(dǎo)致管轄焦點的反問語氣脫落,以至于整個句子的反問語氣集中到句尾的“天天晚上回家”上,“不是”的反問程度降低。由于例(11)的反問程度降低,并且句子信息足夠,也可以用陳述句的方式表達為“媽,我不騙您,我不是跟你說過,這兩年,我天天晚上回家的?!?/p>
禮貌原則是英國語言學(xué)家利奇提出來的,禮貌原則的各條準則都要求人們在交際中盡量使用禮貌的語言,盡量避免使用不禮貌的語言。[6]筆者認為在陳述會話中使用“不是”符合禮貌原則中的贊譽原則:盡量上貶低他人,盡量多贊譽他人和謙虛原則;盡量少贊譽自己,盡量多貶低自己。例如:
(12)(班級組織一個討論會并在微信班群例討論時間地點,最后就時間定在21日。21日A不確定時間,于是問B。)
A:今天有沒有討論?
B:有,上周不是在群里說了嘛。
將反問句用在相同情境下,如:
(13)A:今天有沒有討論?
B:有,上周不是在群里說了嗎?
在這個情景中,A相對于B來說,在知域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在談?wù)撝蟹磫柧涞恼Z氣比陳述句的語氣更加強烈,這樣使說話人在對話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照這樣看來,這個情景中該用反問句更合適,但是用在反問句中表示提醒的“不是”,也隱含了一些不滿、責(zé)怪、輕蔑的意味,以表達“聽話人應(yīng)該知道、記得的事,但是說話人卻忘記了”。因此,為了符合利奇禮貌原則,是談話雙方在一個更加和諧的環(huán)境中,使談話更加和諧。在這個情景中使用了陳述句,語氣變得更加和緩,使說話人和聽話人處于同等的地位。同時消除了不滿、責(zé)怪的意味,重在提醒聽話人。說話人使用這一似乎不合法的形式,既可以引起聽著對所進行話語的參與,也是一種符合禮貌原則的交際策略。
“不是”的話語功能主要是說話人與聽話人的交互,幫助說話人提醒聽話人重新獲取二人或多人共同知曉的背景知識,在“不是”后面接引的是說話人意圖使聽話人重新獲取的焦點信息。運用“不是”的目的是提醒聽話人“這件事是你知曉的事”或者“是我們共同做過的事”以便使說話人下文提起的話題更加順暢地進行下去。同時與反問句中“不是”的話語功能相比,前文中所提到的現(xiàn)象,具有降低責(zé)怪意味,并且使說話人與聽話人地位平等的作用。
說話人在陳述句中運用“不是”具有降低責(zé)怪意味,說話人與聽話人地位平等的作用,維護了談話的和諧?!安皇恰弊罨镜墓δ苁潜硖嵝?,在不同語境中還有強調(diào)、辯解、證實等附加功能,如:
(14)他不是不吃肉嘛,炒盤雞蛋吧。
(15)A:他為什么不來上課?
B:我不是跟你說過,他請假了。
(16)今天不是停電嘛,所以電視看不成了。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分析得出,“不是”最基本的功能是表提醒。例(14)中,說話人以“不是”為媒介提醒聽話人,并且其中隱含的是一種強調(diào),“他”不吃肉,所以有下文中的“炒盤雞蛋”。在例(15)中發(fā)出前一話輪的發(fā)出者發(fā)出了質(zhì)問,說話人以“不是”提醒說話人“他請假了”并且為“他”不來上課做一個辯解。例(16)中,說話人以“不是”提醒說話人并證實因為停電,所以看不成電視。同時采用陳述句,使整個對話的語氣弱化,消除了不滿的意味,重在提醒。
對于一些違背常規(guī)的語義組合,人們不會按常規(guī)意義去理解它,而總是要經(jīng)過復(fù)雜的心理轉(zhuǎn)換,使語義的理性意義發(fā)生轉(zhuǎn)化,與言語的現(xiàn)實語境信息相吻合,然后根據(jù)客觀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相似聯(lián)想,使其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獲得語里表達陌生化的審美價值[7]。在陳述會話中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以一種非常規(guī)的形式出現(xiàn),主要起著接引焦點出現(xiàn),引起交際對話中對方注意的功能。從收集的語料來看,“不是”主要出現(xiàn)在句首和句中,這與“不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密切相關(guān),“不是”最基本、核心的功能是表提醒,那么“不是”后面必須接引說話人想要提醒的內(nèi)容,也即說話人想要表達的焦點所在,如:
(17)“聽說是老孫頭保媒。”
“你瞅,不是那老家伙來了。”
老孫頭來到人們的跟前,大伙圍攏來,問這問那。
在例(17)中,“不是”后面接引“那老家伙”,也即談話雙方談?wù)摰慕裹c。并且“不是”一般附著的焦點項是對話雙方所共知的,具體來看,可以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
結(jié)合“不是”的具體使用情境,它主要涉及聽者知識狀態(tài)的變化或者是說話人預(yù)測或假設(shè)的聽者知識狀態(tài)的變化。也就是說:說話人預(yù)設(shè)或者假設(shè)聽話人暫時忘記或者故意忘記雙方已知的信息,說話人談?wù)摰诫p方已知信息時,以“不是”作為一種交互手段使聽話人主動回憶雙方已知信息,將已知信息作為雙方談?wù)摰谋尘爸R,使雙方回到同一知識狀態(tài)中。
(18)洗仲文:哪個?
淑菱:他娶的就是那天在咱們這兒要飯吃的那個難民!
洗太太:別哭,爸爸怎樣?
淑 菱:不是有一天,門口來了母女兩個,媽還說來著呢,那個小姑娘長得挺俊。就是她!爸爸娶姨太太對不對,我不管。怎么,怎么,娶個難民呢!我,我,以后還怎么見人呢?趕明兒個,爸爸把她接到家來,我還得叫她——噢,一個難民?。奁饋恚?/p>
在這個例句中,淑菱爸爸取的姨太太是“在咱們這兒要飯吃的那個難民”這一信息是談話人之間共同知曉的信息,淑菱以“不是有一天,門口來了母女兩個,媽還說來著呢,那個小姑娘長得挺俊。就是她!”為交互手段,使聽話人主動回憶起這個已知信息,并且將這個已知信息作為雙方談?wù)摰谋尘爸R,談話雙方在這個背景知識的基礎(chǔ)上談話也就更加順利進行下去。
陳述會話中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主要是由于反問句句子長度的限制,導(dǎo)致反問語氣的弱化和脫落。同時為了維護談話雙方的和諧,遵循禮貌原則,將反問弱化進而形成了陳述會話中表非否定功能的“不是”。這類特殊的“不是”最核心的功能是表“提醒”,同時具有強調(diào)、辯解、證實等附加功能。同時“不是”著接引焦點出現(xiàn),引起交際對話中對方注意的功能。在知識狀態(tài)方面,以“不是”為交互手段使聽話人主動回憶雙方已知信息,將已知信息作為雙方談?wù)摰谋尘爸R,使雙方回到同一知識狀態(tài)中,消除了知識狀態(tài)上的地位差異。這類的“不是”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只出現(xiàn)于口語會話中,必須的保證句子的完整性,并且句子中的信息是雙方已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