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旭 │
40年改革開放,春風化雨,眾志成城。
改革開放40年,文化體制改革是難點也是重點,而出版又始終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是最能彰顯活力的板塊之一。40年中國出版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中國改革同行,共筑中華文化根基。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出版就是“出版中國”,即以出版的方式告訴世界,過去40年的中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發(fā)展過來的中國。中國出版是中國40年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記錄者、傳播者,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助推劑、催化劑,是東西方文化智慧之火的傳遞者、擺渡人。
倘若說40年的中國出版是一幅獨立而完整的巨幅畫面的話,中國出版業(y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不同的細分領域、不同的精品佳作等,就是這幅卓然于世的偉大作品的不同部分、不同色彩、不同故事,絢麗而豐富多彩。這幅巨作,懸掛在世界出版宮殿的琳瑯畫廊里,彰顯東方風格、中國味道、中國力量、中國智慧。這是執(zhí)著的中國出版人共同譜寫的恢宏歷史長卷。
不能忘記站在出版背后無數的優(yōu)秀作者、作家們,他們書寫時代、謳歌時代,為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樹碑立傳,共同撰就這部偉大的“書”。
難忘1978年那一聲驚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莊嚴召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實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全面轉變。出版的使命就是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工作全面開展文化建設。
回眸過去40年,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全國文化領域的出版發(fā)行體制改革從醞釀、部署、試點到全面推開,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出版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中國出版業(yè)砥礪前行,一步步朝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挺進。
忘不了改革開放前夜的“書荒”歲月,圖書品種一度匱乏,甚至連一本小人書都要傳來看去,一本教科書都要兄習弟及、姐妹相傳。
中國出版蹣跚前行,在2009年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出版單位率先轉企改制,出版改革走在了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出版社轉企改制,從事業(yè)單位轉變?yōu)槠髽I(yè)、出版從業(yè)人員身份從事業(yè)編制轉變?yōu)槠髽I(yè)員工,中國出版人經歷了改革考驗。這不僅僅是一種體制和身份的轉換,更多的是思想觀念、經營意識的全新轉變。
40年改革的直接成果是中國成為出版大國,年出版圖書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物總量世界第二,印刷業(yè)總產值世界第二。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出版方面,以2018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在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精品出版物展為例,匯集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出版的千余種精品圖書。這些圖書,不僅展示了40年來出版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歷程和成就,而且記錄著時代的風云變遷,延續(xù)著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傳遞著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以出版呼應時代,再現歷史,積淀文化,讓世人看到了一個立體的充滿活力的中國。出版,是一個國家民眾閱讀的晴雨表,出版的最終功能還是通過出版物提升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國出版人,作為文化建設的生力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生產的一線做好文化使命的擔當者、傳播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文化創(chuàng)造的傳播者、文化進步的推動者。
改革開放,永不止步。改革開放再出發(fā)。正如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如此,中國出版如此。
致敬,中國出版!出彩,中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