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興虎 廖 飛 包濤濤 楊先富 趙孝木
(貴州省黔東南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凱里 556000)
牛結核病由牛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慢性傳染病發(fā)病牛,人和動物交叉感染成該病廣泛流行,進而嚴重威脅公共衛(wèi)生安全[1]。牛結核病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進行性消瘦,咳嗽,呼吸不暢;乳量漸少或停乳,乳汁稀薄,有時混有膿塊乳房淋巴結硬腫,但無熱痛;各組織淋巴結腫大,無熱痛,常見于下頜、咽頸及腹股溝等淋巴結。病牛體溫一般正常,潛伏期10~150d,嚴重危害牛及人身健康。本文對2015年在貴州某肉牛養(yǎng)殖場1例發(fā)病牛進行剖檢和涂片觀察。
發(fā)病牛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咳嗽,毛粗無光,全場發(fā)病40%左右。有的食欲正常,易疲勞,逐漸銷售,持續(xù)性拉稀,體溫高達40.5℃;淋巴結有不同程度腫大。
皮下有膠凍樣水腫。肺組織呈現(xiàn)結核病病變,可見不同程度的干酪化和鈣化。胸膜、腹膜和臟器漿膜表面有纖維蛋白附著,整個肺臟與胸膜粘連。
采用抗酸染色法對肺涂片進行染色,滴加石炭酸復紅2~3滴,在火焰高處徐徐加熱,切勿沸騰,出現(xiàn)蒸汽即暫時離開,若染液蒸發(fā)減少,應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熱3~5min,待標本冷卻后用水沖洗。用3%鹽酸酒精脫色40s左右;用水沖洗。再用堿性美蘭溶液復染1min,水洗,用吸水紙吸干后在油鏡下觀察(見圖1)。鏡下觀察出現(xiàn)抗酸性特征、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
圖1 肺臟涂片染色(抗酸染色 10×100)
牛最為常見結核病例,主要以散發(fā)為主,在臨床上以病牛貧血、消瘦、體虛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和生產(chǎn)力下降等為特征。它不僅影響奶牛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交叉感染,而使人類的健康受到嚴重威脅[2]。本場病牛臨床癥狀不太明顯,但解剖病理變化比較明顯。但此例病牛的病理變化與典型的牛結核基本一致。目前對于此病,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結合藥物治療,加強對牛結核病的流行調(diào)查和研究,目前農(nóng)業(yè)部加大對牛結核的凈化,必將為牛結核的防治帶來更多的機遇。
[1] Wedlock DN,Keen DL,Mccarthy AR,Andersen P,Buddle BM. Effect of different adjuvants on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cattle vaccina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s[J].Veterinary Immunology & Immunopathology,2002,(86):79-88.
[2] 陳海平.牛結核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5,(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