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蕾
[摘要]目的觀察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將124例UC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2例,對照組應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治療8周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結腸炎癥評分、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IL-8、IL-10以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水平變化。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提高(93.55%vs80.65%,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以及結腸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兩者比較,治療組治療后上述觀察指標降低更加顯著(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hs-CRP、IL-6、IL-8、IL-10以及TNF-α水平明顯改善(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更加顯著(P<0.05)。結論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治療UC患者可以取得確切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炎癥反應。
[關鍵詞]美沙拉嗪;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療效;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43-04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颊咧饕呐R床表現(xiàn)是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及里急后重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由于氨基水楊酸類、免疫抑制劑以及激素等藥物特異性較差或是副作用較大,導致治療效果欠佳、疾病復發(fā)。血清炎性因子增多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增加腸道內的有益菌群,顯著改善腸腔內環(huán)境,治療UC效果顯著。本研究采用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對UC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UC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中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及分級,均經(jīng)過腸鏡和組織病理學確診為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均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細菌性痢疾、腸結核、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腸梗阻、腸穿孔疾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其中,治療組男23例,女39例,年齡25~68歲,平均(43.8±11.4)歲,病程6個月~17年,平均(6.6±2.5)年,病情分級:輕度19例,中度37例,重度6例。對照組男25例,女37例,年齡24~65歲,平均(43.5±11.1)歲,病程8個月~18年,平均(6.8±2.7)年,病情分級:輕度18例,中度35例,重度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H19980148)進行治療,每次服用1g,每日服用4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S10950032)進行治療,每次服用0.42g,飯后30min服用,溫水送服,輕度以及中度患者每日服用2次,重度患者每日服用3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颊咧委熀?,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腸鏡顯示腸黏膜基本恢復正常為完全緩解;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腸鏡顯示腸黏膜存在輕度的炎性反應或有假息肉形成為有效;患者經(jīng)過治療,臨床癥狀、腸鏡檢查均無改善為無效。(2)臨床癥狀評分。在治療前后進行評價。包括大便次數(shù):每日1~2次為0分,每日3次為1分;每日4~5次為2分;每日6次以上為3分;大便性狀:成形便為0分,軟便為1分,糊狀便為2分,稀水樣便為3分;血便:無血便為0分,有血絲為1分,有血塊為2分,便血為3分;腹痛:無腹痛為0分,輕度的腹痛為1分,中度腹痛為2分,劇烈腹痛為3分;里急后重:無為0分,有為1分;腹脹,無為0分;有為1分。(3)結腸炎癥評分。于病變最明顯部位取6塊組織活檢,取3個高倍鏡視野,取平均值為最后結果:0分為正常;1分為輕微的黏膜以及上皮下炎性滲出、水腫,片狀黏膜糜爛、毛細血管擴張,黏膜肌層正常;2分為低于50%的標本具有1級的特征;3分為炎性滲出伴潰瘍,深達黏膜肌層或黏膜下層;4分為50%的標本具有3級特征。(4)血清炎性因子。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6(IL-6)、IL-8、IL-10、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以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水平變化,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使用Uscnlife生產(chǎn)的試劑盒進行檢測。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的提高(93.55%VS 80.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93,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以及結腸炎癥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以及結腸炎癥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兩者比較,治療組治療后上述觀察指標降低更加顯著(P<0.05)。見表2。
2.3治療前后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血清hs-CRP、IL-6、IL-8、IL-10以及TNF-α水平均得到明顯的改善(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更加顯著(P<0.05)。見表3。
3討論
UC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環(huán)境因素、腸道菌群失調、遺傳、感染以及免疫異常等有關。病毒和細菌感染以及藥物等多種因素的持續(xù)存在,可以誘發(fā)遺傳易感宿主腸道黏膜發(fā)生免疫反應,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導致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發(fā)生,最終使得患者發(fā)生組織損傷,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美沙拉嗪是一種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可以抑制結腸黏膜的分泌,使得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分泌明顯的減少,并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發(fā)揮良好的抗炎作用。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中存在菌群失調,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UC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可以調整胃腸道細菌的微生態(tài)平衡,可以顯著的增強UC患者腸道對內源性促炎因子的免疫功能,減少腸道毒素的產(chǎn)生。本次我們聯(lián)合應用美沙拉嗪以及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治療UC患者,結果表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的提高(93.55%VS80.6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以及結腸炎癥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兩者比較,治療組治療后上述觀察指標降低更加顯著(P<0.05)。提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以補充腸道正常的菌群,維持腸道細菌的生態(tài)平衡,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腸道存在抗炎與促炎因子的動態(tài)平衡,兩種細胞因子失衡是導致腸道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發(fā)生的重要原因。CRP是一種炎癥生化標志物,作為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研究表明,該因子在UC的活動期和緩解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6、IL-8以及TNF-α均為促炎因子,可以介導結腸黏膜發(fā)生病理損傷,誘發(fā)腸黏膜的炎癥反應。IL-10是一種抑炎因子,可以抑制活化的單核細胞以及粒細胞產(chǎn)生GM-CSF、G-CSF,抑制中性粒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的趨化性,在UC活動期以及病情嚴重的患者血清的含量明顯的降低,在疾病緩解期含量可以升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血清hs-CRP、IL-6、IL-8、IL-10以及TNF-α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P<0.05),提示通過聯(lián)合藥物治療,患者機體的炎性反應得到顯著的改善。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治療UC患者可以取得確切的臨床療效,調節(jié)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