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日常管理一直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從年齡上看,他們已經(jīng)逐漸到了少年階段,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主觀看法,管理起來會比低年級更加困難;從年級上看,盡管五年級距初中只差一個年級,但卻不像六年級那樣有很大的升學壓力,這使得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鑒于此,如何更好地管理這部分有思想、有意識的學生是令很多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本文以“自主管理”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為最終目標,從而更好地提升全班同學的歸屬感。
關鍵詞:自主管理;小學五年級;班主任;歸屬感
在進行小學五年級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管理學生,必須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歸屬感。所謂歸屬感就是由對班級的凝聚、團結,有了歸屬感的學生才能更踏實地在班級中學習和生活,也才能更嚴格地遵守班級紀律,也只有有了歸屬感,班主任才能更輕松地管理學生。其實歸屬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學生們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下面就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一、 班長組編制,團隊化與競爭性的統(tǒng)一
首先教師應嘗試采用班長組編制的方式開展管理。在傳統(tǒng)的提倡班級管理過程中,班長的地位與班主任的地位幾乎是相同的,一位班長一旦被確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是不會改變的。班長不僅有傳遞教師意圖的任務,更有制定班級管理制度,臨時管理班級的權利。因此長期以來很多班級的班長都是由班級中極富管理能力或者學習好的學生擔任。其他大部分同學很少有體驗班長這一職務的機會。長期下去班長的權利越來越大,內(nèi)心的傲慢程度也在逐漸提升,由此出現(xiàn)很多班長“無法無天”、“享有特權”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面對這種問題,教師應嘗試采用班長組編制的方式來開展日常管理,將班長的權利分散下來,讓每個同學都能體驗“當班長”的滋味。
所謂班長組編制是指教師通過設立多個班長分別管理班級多方面職務。一方面這幾個班長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直接的管理者是班主任,另一方面幾位班長的職責不同,比如有的班長管理日常紀律,有的班長管理學生學習。與此同時,班長與班長之間還要相互監(jiān)督。班級中平時任何事情都由幾位班長共同處理,從而實現(xiàn)班級管理團隊化。與此同時,班長的任期不固定,半年輪換一次,連任時間只能有一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讓班長更能以身作則。
二、 焦點討論制,制度化與人情味的統(tǒng)一
其次,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班級中的各類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由教師一手決定的,學生只有遵守權,沒有任何策劃和組織權。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學生的自由權利,出現(xiàn)了很多不合理、不人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嘗試采用焦點討論制的方式,將班級管理制度的決定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們共同制定班級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共同遵守制定出來的各類制度,從而真正做到“依法治班”。
焦點討論制是這樣一種制度,首先是對班級日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協(xié)商,當每次班長選舉成功后,班長將對班級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推選兩名同學與班長共同組成一個民主團。隨后班長定期組織民主團開展會議,探討近期出現(xiàn)的一些焦點問題,通過介紹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等方式開展對應的活動,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制度化與人情味的統(tǒng)一。比如某次班級中一位同學擅自觸動“滅火器”,白色的粉末弄得整個樓道到處都是。針對這一問題班長召集全體代表成員共同探討。在會議上大家紛紛表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他這種做法觸犯了班級管理制度中“禁止擅自損壞公共用品”的規(guī)定,因此需要給予嚴重的處罰。有的同學則認為其出發(fā)點是對滅火器缺乏認識,因此處罰的同時應讓更多的同學認識滅火器。最終小組決定給予該生戴罪立功的機會,讓他請教師組織大家一起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防火演習”。
三、 活動策劃制,趣味化與積極性的統(tǒng)一
任何一個班級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與各種日常校園活動。在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活動時,教師依然需要將組織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確定如何參與活動、誰去參加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目標以及如何才能保證完成這一目標。為此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策劃制度,通過班長組織同學共同商議后,確定最終的活動方案,并交給教師審批提出意見后再組織學生參與活動。
對于任何一個活動的設計和參與,教師都應將權利完全教給學生,任何一名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向班長提出活動申請,班長根據(jù)申請與其他代表協(xié)商其可執(zhí)行度,最終確定這個活動是否可以組織。比如某次植樹節(jié),班級中一位同學建議去市場上買些小樹苗,一起到學校后面的小山種樹。于是班長組織小組代表團展開探討。有的同學認為這個活動非常好,因為學校最近剛剛砍伐了一批老樹,有的學生則認為種樹非常有講究,如果我們不會種,不僅無法保證樹的成長,還有可能摧毀莊稼。最終小組決定由教師出面找一位園林工作者帶領大家一起去種樹,從而更好地保證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
總之,在開展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教師如果一味的“獨權主義”,不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班級,還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對班級的“歸屬感”,當學生認為自己只是這個班級中的一位“過客”時,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太上心。為此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嘗試將班級的管理權下放給學生,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管理班級,讓他們自己選舉班長、自己制定對應的班級管理制度、自己策劃各種課外活動,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日常班級管理,才能逐漸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班集體”的重要性,從而更精心地為班級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姜秋云.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進行學生自我管理的嘗試[J].吉林教育,2017(31):31.
[2]石文靜.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寫作(下旬刊),2016(12):63-64.
作者簡介:
虞曉萍,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昆侖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