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 真
小區(qū)里有塊空地,位于一個偏角,閑置已久,小區(qū)居民不忍那塊地閑置,便在那兒開墾,居然成了一塊菜園。而收獲的蔬菜,則交到小區(qū)業(yè)委會,由業(yè)委會分發(fā)給那些生活困難的家庭戶。這一舉動,在小區(qū)里引起了很大反響。沒多久社區(qū)就知道了這事,于是派出工作人員在管轄范圍內尋找,這一尋找就很驚人,好幾個小區(qū)都有閑置的空地,大多是樓與樓之間的邊角地,在那邊角地上,扔滿了各色各樣的垃圾,就如一塊癬。
若是在那些邊角地上都種上菜,一定是另一種情景吧。于是社區(qū)展開行動,很快將幾個小區(qū)的邊角地再利用。原本垃圾成片的邊角地,變成了菜地,新鮮的土壤,清新的蔬菜,有誰愿意破壞這么一塊菜地呢。事實證明,扔到邊角地的垃圾明顯減少,尤其在夏天,邊角地原本惡臭,現(xiàn)在惡臭沒了。樓上樓下的居民路過邊角地,常??吹骄G色菜葉,心情不由跟著好起來。
一塊不受重視的邊角地,讓居民們認識到即使是一塊癬地,也能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因為一塊邊角地,小區(qū)環(huán)境變得更加整潔美觀,讓居民們樹立起愛護環(huán)境的觀念,從而人性化的制止了亂扔垃圾的壞習慣。若是將“邊角地剩余價值”的模式推廣,那么城市里的邊角地將產生多大的價值,將影響多少人。而放眼我們周圍,被閑置的土地,那真是隨處可見。
城市某公園建成后,旁邊閑置了四五畝土地,晴久了就成旱地,下雨則成稀泥地,許多市民對此不理解,反映給公園管理方,美其名曰:憶苦思甜。明明是一塊公園癬,冠之“憶苦思甜”,實在叫人費解。還有在一座民心小區(qū)里,專門建有觀賞荷塘,但是荷塘常常人為破壞,而且塘里的水較少更換,常有臭味發(fā)出。這樣一塊沒有閑置,實際上已失去意義的土地,在城市里又有多少。若是將荷塘合理他用,或許會收到另外的效果,也不至于讓一塊土地失去意義。每每看到城市里被閑置、失去意義的土地,怎不叫人痛心!
記得有次帶父親去公園玩耍,父親看到那被冠以美名的閑置地,無不可惜的說,這幾畝地種上莊稼,足可供五六口人一年的口糧了。在八十年代,我家人口多,僅靠一二畝薄地度日,那時候父親就很有頭腦,在山丘間尋覓邊角地種植麥子和玉米,每年我家邊角地收獲的糧食可供一人的口糧。因此父親常常教育我們,種莊稼不要輕視土地,哪怕是一小塊淺灘薄地,也可以生出糧食。后來國家實行退耕還林,父親雖然不愿意莊稼地變成植被林,還是積極響應這一政策。然而隨著打工潮的步伐,村里許多原本不該荒廢的土地,也荒廢了,因為年輕人都不愿種地,大多出外打工了,年老的又沒那力氣種地,這樣一來就造成土地荒廢。更讓父親憂心的是,許多年輕人都認為種地沒出息。所以父親即使一年年老了,也還種著幾塊自留地。
近年來每次回老家,我也很有感慨,老家正大興土木建設工業(yè)園區(qū),被閑置的,失去意義的土地大量增多,有好幾處征地,閑置了三四年,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竟淪為好幾個移民小區(qū)專倒垃圾的場所。而且許多田地,由于沒人管理,竟成了只長野草不長莊稼的荒地。這也難怪一向珍惜土地的父親見了會痛心了。
在村里走走,發(fā)現(xiàn)荒地還不少,與幾個村里的年輕人隨意聊了聊,原來他們關心的是打工掙錢,而不是家里土地荒廢。“現(xiàn)在這年代誰還種地啊?!边@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如果新一代的農民都持有這樣的觀念,那將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等待我們的或許是一種悲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土地日益顯得珍貴,越來越成為可貴的資源,其矛盾越加突出。一方面是土地資源少,對耕地的保護極為重要。一方面卻有大量的閑置地、失去意義的土地,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農村耕地。所以,合理化利用開發(fā)保護土地,就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頭等大事。
為了子孫后代,請珍惜每一分土地,即使是一塊邊角地,也可以產生無窮的價值,服務于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