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青
【摘 要】目的:CKD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在臨床上根據GFR的不同可以將CKD分為5期,通過患者分期的不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干預可以減少CKD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預后。如何快速準確地確診并進行臨床分期是CKD治療的重點和難點。目的:評估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慢性腎臟病情不同分為1~5期。以同時期體檢的3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使用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所有受檢者指標進行檢測,進行各組間比較和分析。結果:病例組5個不同分期RI水平低于對照組,VI和CT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間RI、VI、2DRV、3DRV和CT水平不同,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KD患者由1期至5期,RI水平逐漸降低,而VI、2DRV、3DRV和CT水平則逐步提高。結論: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CKD診斷,無痛無創(chuàng)且成像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腎臟??;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CKD診斷;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慢性腎臟?。–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1]。在CKD早期,由于癥狀和體征不明顯,患者往往難以察覺。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很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或遷延,進而發(fā)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甚至危及生命,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CDK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在CKD中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經我院批準,在知情同意前提下,以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間住院的60例CKD患者作為病例組。病例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齡(41.59±13.62)歲;病程均為3個月以上。經實驗室檢測和腎組織活檢確診,病例組中共有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腎病16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9例。根據國際腎臟病組織《2012-KDIGO慢性腎臟病臨床管理實踐指南》[4]對本研究中的CKD患者進行分期,1期[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腎損傷(+)]11例,2期[GFR輕微異常,腎損傷(+)]13例,3期(GFR中度異常)12例,4期(GFR重度異常)15例,5期(腎衰竭)9例。選擇同期進行體檢的3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37.21±14.83)歲。
1.2檢查方法采用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Voluson730),探頭頻率為2~6MHz。全方位掃描兩組患者兩腎的空隙,同時仔細觀察受檢者腎臟部位發(fā)生的變化。主要的觀察指標包括:葉間動脈阻力指數(shù)(Resistanceindex,RI)、血管指數(shù)(Vesselindex,VI)、二維腎臟體積(2-dimen-sionalrenalvolume,2DRV)、三維腎臟體積(3-dimensionalrenalvolume,3DRV)以及皮質厚度(Corticalthickness,CT)。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
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來表示。計量資料間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一般資料將CKD患者的5個不同分期組與對照組資料的一般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各組間在性別、年齡和體質量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5個不同分期組24h尿蛋白(Urinaryprotein,UP)和GFR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各組間超聲檢測指標比較各組間RI、VI、2DRV、3DRV和CT水平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KD患者由1期至5期,RI水平逐漸降低,而VI、2DRV、3DRV和CT水平則逐步提高。見表1。
3 討論
為查明患者病因和病理情況,臨床上常采用腎穿刺活檢的方式進行CKD診斷,該方法雖然準確性較高,但是由于屬于創(chuàng)傷性檢查,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大,且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其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技術,由于方便快捷、準確性高,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全身各類臟器疾病的檢查。三維超聲成像技術(Three-dimensionalultrasono-graphy)的原理是通過連續(xù)掃描收集目標臟器的體積參數(shù),并對測量值進行分析運算,進而得到目標臟器的三維立體圖像。其顯示結果比二維超聲更加清晰,信息量更大,受檢者器官組織結構與空間關系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以往研究認為,CKD患者腎臟病理特征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包括腎小球硬化和纖維化,腎小管萎縮以及腎間質纖維化等,上述病理改變可能會導致腎小動脈內阻力增加,腎皮質變薄,降低腎臟血流灌注速度。而腎臟血流灌注一旦減少,又會導致GFR降低,引起腎功能異常[8]。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CKD患者分期進展,RI值逐漸增高,而VI值和CT逐漸變小,這一現(xiàn)象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國內外大量臨床實驗表明,隨著CKD病情發(fā)展,患者腎臟體積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在CKD1期和2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炎癥和組織水腫,其腎臟體積隨之增加。然而隨著患者病情加重,腎臟正常組織會被結構病變組織和代償組織所代替,因而就會出現(xiàn)腎臟體積變小的現(xiàn)象。本研究結果顯示,CKD1期組3DRV大于對照組,其余各組均小于對照組,而2期組和3期組2DRV與對照組相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受到算法影響,二維超聲計算出現(xiàn)的誤差,同時說明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準確性更好。
綜上所述,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CKD患者來說,具有方便快捷,無痛無創(chuàng)的特點且成像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娟,者星煒.腎動脈阻力指數(shù)在慢性腎臟病人群臨床應用現(xiàn)狀[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6,34(3):1037-1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