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學科教育作為高中階段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將高中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政治課程的理論知識統(tǒng)一于生活化的課堂教育模式中,一方面,加強了政治課程的實踐性,為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觀察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場景的構建,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
關鍵詞:評論時事;生活情景;教學活動
一、 引言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教育觀念的轉變,使得當前階段政治教學模式逐步由以課堂知識講解為主導,過渡到通過生活化教學加強課程的實踐性的教學階段。為此,本文從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特征出發(fā),對提升政治教學課堂效果的有效舉措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
二、 在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程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特征
政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將書本上的知識點與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通過真實的案例,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政治學科的實質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政治學科教育的既定目標。具體來講,政治課程生活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兩點:
1. 日常生活場景的教育化轉變
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程教育相較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來說,具有理論強、教學內容難度大、知識點理解難等特點。如果繼續(xù)依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點的解讀,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磨滅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降低課堂學習的效率。為此,在具體的政治課堂教育環(huán)節(jié),可以適當?shù)厝谌氩糠志邆鋵嵭耘c普遍性的生活場景,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對政治知識點進行靈活講解,深度挖掘政治學科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日常生活場景的教育化轉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自身生活體驗所蘊含的哲學,還能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互相應照,達到學以致用的政治教學目標。
2. 將學生作為生活化教學的主體
新課程教育改革將學生主體的課堂教育模式作為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尤其在高中階段,作為學生培養(yǎng)健全性格、夯實學科基礎知識、培養(yǎng)自主探究精神等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將社會上的一些具備時效性、關注性、爭議性的生活化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可以在進一步提升學生適應能力、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質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具備一定新聞度以及社會化的生活實例,可以提升政治課程的實踐性,幫助學生從生活中領悟相關的政治理念。而這種生活化的政治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活動,只有將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生活化政治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生的真實體驗印證課堂接受的知識,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政治教育的實質。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群體的階段性成長特點、心理狀態(tài)、生活實際情況等來制訂生活化政治教學的方案,保證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科學性與實踐性。
三、 提升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效果的主要措施
1. 順應時代發(fā)展,對社會時事、熱點進行客觀點評
高中政治學科同社會時事、熱點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最新的、具有爭議性、反映社會生活的時事新聞進行點評,可以在提升學生時政新聞方面點評能力,確保政治學科成績良好的同時,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辯論賽、演講比賽等形式,設立具備話題性、社會性、生活化的主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時事熱點的自主探究精神。如,現(xiàn)階段環(huán)境污染問題頻發(fā),尤其是霧霾頻繁出現(xiàn),國家針對環(huán)境治理的政策陸續(xù)出臺。針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時事熱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結合生活實際,對當前階段霧霾問題以及相應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進行評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針對環(huán)境污染的源頭進行討論,通過資料收集、小組分析、整合不同學生的觀點,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進行客觀的評價。
2. 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構建生活化情景
為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標,教師應當努力營造融洽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教學過程。請同學用自己的方式講述文章的知識點,不需要全部講全,只需要講解他比較熟悉和能夠理解的那部分即可。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教師始終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保證溝通流暢。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但課本上沒有的政治理論或問題,通過分析和講解可以讓他們加深了解;提出發(fā)散性的問題,引導他們多進行思考。
3. 通過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活動,提升高中政治課程的人文性
目前高中政治教學往往存在人文性不足的問題,而且對學生學習也存在較多的約束,這樣就難以發(fā)揮教學真正的作用,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教師應當注意將趣味活動加入到生活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而提升教學中的人文性以及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產(chǎn)生促進作用。如在講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時,政治教師可開展文化博物館的參觀活動,在觀賞文物的同時,感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使教學內容深入學生的內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多舉辦一些實踐型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政治體驗,將政治與生活更好地結合,解決實際問題。
四、 結語
將生活化的場景帶入到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能夠將政治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提升學生對政治學科理解能力的同時,加強政治課堂參與度,為提高學科教學質量與課程講解效率奠定基礎。為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作為生活化教學的指導思想,通過對時事熱點進行客觀點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等方式,實現(xiàn)既定的政治教育目標,為塑造學生健康的社會價值觀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峰.堅持“給力”原則,打造高效政治復習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復習課感悟[J].文教資料,2015(17).
作者簡介:馬香華,四川省廣元市,四川省旺蒼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