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摘要〕親子關系影響著孩子的人格成長。一方面,父母婚姻幸福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由此能為孩子營造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即使父母有矛盾也要避免激烈爭吵和惡語相加;另一方面,父母都要精心陪伴孩子成長,特別父親在孩子成為小學生后的陪伴非常重要,同時要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滿足孩子身心各方面的需求,培養(yǎng)孩子離開父母獨立走上社會的能力,幫助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擁有璀璨的人生。
〔關鍵詞〕親子關系;父母;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3-0074-03
親子關系決定一個孩子與世界互動的模式,是否相信這個世界及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否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溫暖;是否有勇氣去探索未知世界;是否能以健康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生活和人際互動。
親子關系也影響一個孩子人格的健全水平:一方面,父母人格是否健全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以及互動模式也在影響孩子是否能成長為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所以,做父母是一種自我的修行。
試想,如果家里有位郁郁寡歡的母親,那孩子的情緒底色就是灰色,母親通常很大程度決定家庭氣氛,而生活在陰郁沉悶的家庭氛圍的孩子怎么敢興高采烈,又怎么能習得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如果父母經常打孩子,孩子在學校也會打小朋友,因為父母正在以“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打罵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父母的打罵的教育方式哪里來的?從父母的父母那里學來的,這叫代際傳承。所以作為父母,要通過學習、覺察、反省我們的教養(yǎng)方式是否合適我們的孩子,不斷修正不當的教養(yǎng)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
父母首先要關注自己的人生追求,關注自己的幸福感,才會對孩子產生正性的影響。而且允許孩子擁有自己選擇和做決定的自由,而不是要求孩子過父母規(guī)劃的人生,如果我們的人生為別人過著,那活著有什么意思!
一、父母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1.創(chuàng)造溫馨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
父母婚姻幸福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庭的愛對孩子最重要,愛能使孩子有安全感,愛能讓孩子相信自己,能發(fā)展出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全身心而且快樂地投入所做的事情上。
有個小朋友叫小勇,他的爸爸媽媽因鬧矛盾而分居媽媽通常在小勇入睡后,離開家去自己的工作室休息,早上在孩子醒之前回來給孩子做早飯,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孩子發(fā)現(xiàn)。有一天晚上打雷,小勇被驚醒,嚇得呼喚媽媽,媽媽不在,爸爸陪著他。于是小勇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關系有問題了,害怕媽媽不要自己了,也不敢問媽媽,甚至想是不是自己不好,爸爸媽媽才會離婚,心理負擔更重了。
于是,他的生活失控了。他將壓力轉向外在,一天沒經老師允許,他把班級公用的訂書機拿回家了。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當小勇的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兒子做了這樣一件事后,馬上與爸爸討論此事。一起與孩子談心,告知孩子夫妻之間產生了矛盾,這是他們自己的事,不是他造成的,讓他放心,無論父母是否在一起都會愛他的。這樣,小勇就不用猜測父母到底怎么了,消除了內心內疚、自責、抑郁的情緒。
其實一個孩子智商正常,有專注力,只要情緒不出現(xiàn)問題,完成學習任務是不會存在困難的。簡單說心情好,學習就能好。所以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有了問題,首先要關心孩子的心情,情緒的變化,耐心問問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問題困擾著他。
父母關系和諧,家庭幸福,那么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也會很有耐心,孩子的心情好,無憂無慮,一心專注自己的發(fā)展:開開心心交朋友,認認真真學習功課,發(fā)展各種技能,也許是繪畫,也許是運動,也許是舞蹈。孩子感到:家庭幸福,爸爸媽媽愛我,上學是件美好的事。班級和諧團結,同學朋友友善,這樣孩子未來就會有良好的發(fā)展,快樂地生活學習。
2.減少父母緊張關系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如果夫妻關系是緊張的,經常爭吵,孩子會怎樣?孩子在班上上課時會想,今天爸爸媽媽會不會爭吵?媽媽會不會哭?想得心煩意亂,哪有心情聽講!回到家自然無心做作業(yè),或者強迫自己完成作業(yè),效率也不高。孩子心情沉重,提心吊膽,就會影響正常發(fā)展,也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
夫妻有矛盾時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激烈爭吵,甚至惡語相向,這會極大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的天,父母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孩子是十二分關注的。夫妻有問題可以爭論,并向孩子說明,是大人的事情,不是由于孩子的緣故而爭吵,因為有的孩子會以為一切事情由他而起,加重心理負擔。
如果夫妻關系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不要把孩子也拉入戰(zhàn)爭中,不論讓孩子幫任何一方,或是讓孩子傳話,都會對孩子有傷害,小小年紀就做父母婚姻的調解員,得背負多大的心理包袱?夫妻更不要說另一方的壞話,貶低對方,這會使孩子感到痛苦。因為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都是這世界上最親的人,他們這樣對待彼此,我還能相信這個世界上的什么人?他長大后,很難相信他人,恐怕也難以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他會把父母的關系及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模式帶入他的生活中,他會把從父母身上體會到的愛、信任、包容,用于同學、朋友和老師身上,同樣也會把從父母身上體會到的冷漠和敵對投射到他整個的世界中。
二、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
1.全身心陪伴孩子
3歲以前,母親的精心陪伴和照料能給予孩子安全感,而父親在母親和孩子身邊給予精神與情感上的支持。孩子4歲以后,特別是5~6歲,父親參與家庭活動對孩子非常重要,父親與孩子的良好互動對孩子的社會化發(fā)展有不可取代的意義和作用。而且此時孩子也需要與母親分離,慢慢獨立,為青春期的心理獨立打下良好基礎。媽媽應該創(chuàng)造一些父親單獨陪伴孩子的機會,父親能豐富和拓展孩子的世界,建立社會化的規(guī)則。讓孩子有探索世界的熱情和勇氣。所以,爸爸的陪伴很重要,每一次陪伴都要全身心投入,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進行高質量的互動和交流。
2.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和機會endprint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曾有位媽媽投訴孩子寫作業(yè)不主動,磨蹭,問我怎么辦。我找孩子聊,孩子告訴我他心情不好,所以寫得慢,我問寫作業(yè)時經常心情不好嗎?他回答是。我又問:什么原因使你心情不好呢?他告訴我,每當按照規(guī)定時間要寫作業(yè)的前幾分鐘,媽媽就催促他快寫作業(yè)。他一聽心里就不舒服,他心想我本來是要按時寫作業(yè),可每天被媽媽督促就像我不寫作業(yè)似的……郁悶之下作業(yè)自然寫得慢。后來問媽媽孩子知道幾點寫完作業(yè)嗎?她說知道。于是我讓這位媽媽兩周之內不管孩子寫作業(yè),只做檢查、簽名之類的事情。兩周后這位媽媽打電話高興地告訴我,他兒子每天主動完成作業(yè),寫得也快。父母的確要把主動權還給孩子,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寫作業(yè)也是他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做主才會有積極性和成就感。
如果有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自主和主動性方面發(fā)展的不是很好,那就盡量做一些彌補工作,多給孩子選擇的自由,或者與孩子一起商量后再做決定,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和解決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的家務更要參與,做得不好的方面家長要多包容,耐心指導。
例如:自己決定如何過生日;自己決定先做哪一科作業(yè);自己決定房間如何布置,墻壁可以隨心所欲地涂鴉;某一天的菜單讓孩子決定;周末決定自己穿什么衣服外出,或自己決定買什么款式的衣服;獎勵孩子某一個假期旅游,路線有他/她制定;周末請小朋友來家玩;孩子可以進廚房幫忙做飯。進廚房幫忙做飯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不就有可能打碎一兩個餐具嗎?比起孩子從中享受到的樂趣,那并不算什么;而且做飯時與爸爸媽媽的互動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父母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世界。
3.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一個五年級男孩不愿意上學,父母非常著急,孩子不上學也不愿意見心理老師,于是母親來咨詢。幾次之后這位母親痛心地意識到:她從來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什么時候快樂?什么時候煩惱?學習上的困難是什么?與朋友相處中有什么矛盾?她只在乎孩子每天作業(yè)是否完成,至于吃什么、上什么興趣班、周末什么活動、去哪里旅游等,一切都由父母安排。我對這位媽媽說:一二年級的小孩子可能會聽從父母的安排,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不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那孩子就有可能“罷工”不上學了。
4.培養(yǎng)孩子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的能力
教會孩子離開自己以后走上社會的能力,是做父母的職責所在,所以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無私在于不會把孩子據為己有,無私在于不求回報,無私在于養(yǎng)育孩子豐滿的羽翼,展翅高飛,允許孩子盡情綻放屬于他們自己的無限美好的人生。
有個男孩來咨詢室說他很痛苦,作業(yè)很多。學校作業(yè)寫完后,媽媽會布置很多額外的家庭作業(yè),永遠做不完,他現(xiàn)在寫作業(yè)越來越慢,我問為什么?他說寫得越快媽媽布置得越多。孩子所有時間都用于寫作業(yè),那什么時候玩耍、做游戲、交朋友?這位媽媽正在培養(yǎng)一個厭學的孩子、一個不快樂的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們,應該經常問問自己,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孩子能接受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多聽孩子的聲音,而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一個小男孩的愛好是拉小提琴,但他說他現(xiàn)在非常不喜歡,因為懂小提琴的媽媽會拿根小棍站在身邊,有錯必打。于是練習小提琴成為這個孩子的噩夢。
有個一年級的小孩上6個興趣班,班主任反映他上課經常睡覺,能不睡覺嗎?
估計這個媽媽兒時有過很多夢想未能實現(xiàn),現(xiàn)在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上興趣班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意愿、精力,要與孩子商討。而現(xiàn)在,有多少爸爸媽媽在選擇興趣班這件事上能隨孩子意愿?大多數父母完全憑自己的喜好。
親子關系很大程度決定一個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親子關系對一個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甚至是終身的,這個孩子是否有安全感、是否幸福以及他是否感到生存的意義都取決于親子關系。所以學習如何做父母,學習用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對待孩子,通過不斷學習,提高父母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是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學府小學,深圳,518000)
編輯/左文萍 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