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感就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語感的形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潛移默化、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就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分析,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情感。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感;培養(yǎng)策略
語感就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語感的訓練?!毙W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字詞句的教學,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因此常常忽視了語感的訓練。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語感的形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潛移默化、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因此,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就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分析,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情感。
一、 借助文本詞句感悟進行語感訓練
訓練學生的語感,要有具體的訓練憑借。在引導學生圍繞具體文本展開對話時,教師可以憑借文本的語句,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語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切實有效的語感訓練。
(一) 在字詞引導中展開語感訓練
在低年級,字詞教學十分重要,它是學生理解句子、提升語感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在字詞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采取直觀教學,引導學生把常用的詞同事物建立起聯(lián)系,讓學生在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去感知這些字詞,懂得這類詞語的含義,從而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例如,在教《菜園里》的“豆角”、“黃瓜”、“辣椒”等這些詞語時,能拿到實物的,我盡量拿來實物讓學生感知;不能拿到實物的,我就找來圖片讓學生認識。這樣,教師就不必用太多的語言去描述它了,而且學生還能自己找出各蔬菜的特點。再如,在解釋《雨點兒》里的“飄落”一詞時,我隨手拿起一塊紙屑,然后在空中松手,讓紙屑從空中自然落下,并告訴學生,紙屑從空中落下的狀態(tài)就是“飄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飄落”一詞,我又讓學生觀察比較小石塊從空中降落的狀態(tài)。這樣通過直觀的演示,加上相應語言的描述,“飄落”狀態(tài)的表象早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為準確理解、運用這個詞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 在句子感悟中展開語感訓練
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課文的基礎,是學生語感訓練的前提。沒有對句子含義的準確理解,就不可能有對語感的準確把握。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要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要從理解簡單的句子著手。如:“樂樂洗水果?!薄芭EE钠で颉!弊寣W生明確,這些句子講的是“誰”在“干什么”;“雨越下越大?!薄疤煸絹碓胶?。”這些句子是講“什么”“怎么樣”。這樣先讓學生抓住主干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通過這些主干詞前面的修飾詞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句子更豐富的內(nèi)容。例如:《陽光》中的一個句子:“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我先讓學生抓住主干,知道這句講的是“禾苗更綠了”,再通過“因為有了陽光”這部分,讓學生明白是陽光使禾苗變綠,從而體會陽光的寶貴。這樣循序漸進,學生理解了句子,就能理解段落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
二、 借助感情朗讀指導進行語感訓練
朗讀是一種多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钡?,我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魅力無窮,要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地,還需憑借朗讀的節(jié)奏、聲調(diào)、語氣、情感等來加強感受。因此,教師要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朗讀習慣,提高朗讀能力。
(一) 在指導朗讀停頓中進行語感訓練
只有停頓、節(jié)奏處理好了,讀起來才流暢,自然,也才能準確呈現(xiàn)語句的意思。一年級的學生,時常沒能處理好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甚至讀破詞也是常有的事??上攵@樣讀的話,句子的意思就不好理解,甚至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對剛?cè)雽W的學生,教師應先指導學生不讀破詞,正確處理朗讀的停頓,甚至是手把手、口對口的教讀。其次,要指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以及處理好重音。不同的句子,朗讀的語氣是不同的。問句要讀出問的語氣,語調(diào)上揚;感嘆句要讀出感嘆的語氣,語調(diào)下滑。而有的語句要讀出肯定的、命令的等各種不同的語氣。詞語重音的處理不同,句子的意思也會發(fā)生改變。如:《坐井觀天》一文中“你是弄錯了”一句,就應該用肯定的語氣來讀,同時,“是”字還要加以強調(diào),意思是:“你”確實是弄錯了。而如果強調(diào)“你”字,意在:是“你”弄錯了,而不是別人。若強調(diào)的是“弄錯”一詞,那意思就是:你已弄錯,搞錯。所以,教師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有到位的指導。
(二) 在指導有感情朗讀中進行語感訓練
朗讀最難的在于朗讀者情感的融入,做到抑揚頓挫,聲情并茂。這就要教師引導學生領會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又在讀中促進對文章的理解。這有待進入高年級后逐步的訓練與培養(yǎng)。
三、 借助口語交際指導進行語感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綜合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語文功底,它是我們語文所學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綜合體現(xiàn)。新的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了高度重視,幾乎在每個單元中都編排了口語交際這一內(nèi)容。口語交際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與過去的聽話、說話教學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它強調(diào)的是多向、互動、交際,強調(diào)的是在交際過程中的民主平等意識的培養(yǎng),每位同學都可圍繞著話題暢所欲言,這里面有他們的思想,也有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這樣就把生活中鮮活的事例融入課堂,是教學與生活二者巧妙的結(jié)合,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當然,學生的口語交際并不局限于我們的課堂。從一入學,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平時用普通話多與同學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思,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語感的訓練。
值得提出的是,語感的形成體現(xiàn)在它的潛移默化之中,因此,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所以我們必須讓學生從一踏進校門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識地耐心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要求,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沈宛玫.朗讀教學常見的問題及音樂矯正法[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9:37-38.
[2]方青蘭.凸顯口語交際課特點,實現(xiàn)“一課一得”[J].福建教育,2015.14:23-24.
作者簡介:沈勤殷,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