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
摘 要:幼兒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以圖畫讀物為主,將看的話、聽、說有機結合作為主要手段,幫助幼兒培養(yǎng)學習興趣,萌發(fā)熱愛圖書的情感,提升閱讀能力,豐富幼兒想象力,提高思維表達能力,以此為幼兒進入正規(guī)學校教育奠定堅實基礎。而當前,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中的重要環(huán)境,在早期閱讀課堂教學指導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閱讀材料不足、教學方式不當、閱讀環(huán)境欠管理、版權意識不清晰等。筆者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希望能夠有助于提升小班幼兒閱讀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早期閱讀;小班幼兒;教學方法
大量的學習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幼兒的語音、語法詞匯以及言語交際與言語調節(jié)能力等均處于萌發(fā)階段,僅需提供適宜的教育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就可以促使幼兒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快速提升。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通過閱讀,能有效擴充他們的知識經驗、塑造幼兒的認知、生化幼兒的思想情感、幫助遷移幼兒的學習方法與生活技能。同時也讓幼兒擴充了書面詞匯量、掌握了豐富的文學語言表達方式,提升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小班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現狀進行探討,嘗試為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一些指導性建議。
一、我國當前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現狀
隨著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學的不斷的推進,早期閱讀對于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被專家學者認識和接受,早期閱讀能力對于幼兒未來發(fā)展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但是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資料和筆者的調研走訪,發(fā)現當前我國幼兒園小班早期閱讀教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閱讀材料不足
筆者經過走訪本地圖書館少兒分館以及城區(qū)內部分大型書店對幼兒早期閱讀材料進行調查發(fā)現,其中少兒分館的圖書大約接近2萬冊,其中大約有1.4萬冊是文學類圖書,以唐詩宋詞、道德教育、經典童話、科幻讀物以及生活常識為主,這類讀者群體集中在小學生與初中生而非幼兒。而在城區(qū)的部分大型書店中,受小班幼兒喜愛的繪本讀物也是寥寥無幾[1]。當前,我國出版業(yè)年齡段的概念剛剛成形,但是年齡段之間的區(qū)分卻并不清晰。據調查資料顯示,小班幼兒喜歡與其日常生活經歷有緊密聯(lián)系的直觀材料。然而,當前圖書市場上的小班幼兒早期閱讀材料的年齡段區(qū)分不夠嚴謹,缺乏針對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的導致成人在選擇早期閱讀材料不適合小班幼兒。
(二)課堂教學方法不當
在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表現在只注重識字教學,用識字代替閱讀,一味強調記憶,對幼兒提出做到能夠完全復數的要求,忽視了對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朗讀代替閱讀,忽視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這種呆板的傳授式教學完全有違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另外,在早期閱讀中教師尚未重視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如應該引導幼兒翻書、拿書時輕手輕腳,閱讀時保持安靜;歸放整理書本時應當做到有序、系統(tǒng);坐姿、握筆方式應當標準規(guī)范等,這些都是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方面,對于其日后的行為、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三)閱讀環(huán)境欠管理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對于小班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十分重要。根據筆者對多家幼兒園的走訪觀察,發(fā)現幼兒園在閱讀區(qū)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幼兒園閱讀區(qū)形同虛設。閱讀區(qū)內書籍的來源多是家長隨意選擇并讓孩子帶到幼兒園的,大多書籍內容比較陳舊。二是閱讀區(qū)管理不到位。書籍擺放混亂,且書本破損、缺頁的情況較為普遍。三是閱讀活動鮮少有教師進行專業(yè)指導。幼兒在閱讀區(qū)的活動時間集中在午餐前和午覺后的一些時間進行自主閱讀。雖說這本身是對幼兒有利的,但是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一味放縱,就會容易出現幼兒閱讀缺乏引導、幼兒之間會為了某本書而發(fā)生爭執(zhí)等狀況,致使閱讀效果不理想。
(四)版權意識不清晰
通過筆者的走訪調查,發(fā)現幼兒教師在指導集體閱讀的過程中,通常只是介紹故事名稱,然后再講述故事的內容,幼兒在傾聽后對教師提問進行回答。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故事過著或者插畫作者的介紹,就造成了幼兒只記得閱讀材料的名稱和內容,而忘記了是由誰創(chuàng)作的。筆者也曾數次在語言課后詢問幼兒是否知道故事的作者,大都表示不知道,老師沒有講過,長此以往,幼兒就會認為這并不重要。當前,我國存在很多由于版權意識不清晰而引發(fā)的文學和學術領域的侵權案件。這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版權意識的樹立應當從幼兒階段抓起,教師在語言教育活動要做到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多關注讀本的作者。
二、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
據研究表明,兒童在3--8歲的年齡階段就會形成早期閱讀能力,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掌握閱讀技巧,二是獲取閱讀信息[2]。由此可見,科學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引導幼兒掌握閱讀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針對當前我國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學的現狀,筆者嘗試提出以下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能夠有助于提升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一)精心挑選閱讀材料
小班幼兒早期閱讀材料的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且存在一定難度。教師應當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有的放矢得為幼兒選擇有實用價值并且生動形象的閱讀材料,放置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使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體驗和感知。同時,教師應該全面考慮到不同幼兒所喜愛的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另外,教師應該立足于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開展閱讀,讓幼兒學會在原本被動閱讀的情況下能從圖書中發(fā)現主動閱讀的樂趣。
(二)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要實現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通過采取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方法。幼兒期正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正確樹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科學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立足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等方面來展開。因為小班幼兒年齡特征的局限,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感知是處于低層次的,所以在閱讀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引導不等同于代替,不等同于灌輸。小班幼兒教師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否定幼兒的想法和觀點,做到賞識幼兒具有的獨立思維,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教導幼兒要學會與人分享,同時也要適當采用啟發(fā)式提問,引導幼兒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閱讀的天空中翱翔。
(三)營造舒適的語言環(huán)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提出,要為幼兒營造寬松、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這就對幼兒園提出了創(chuàng)造具有完善的設施、豐富的教具以及平等、溫馨并且能積極回應的精神環(huán)境的要求。筆者通過調研發(fā)現,國外幼兒園活動室創(chuàng)設有閱讀閣樓,提供了獨立的二層設置有大量的兒童讀物,為幼兒提供了自由選擇的閱讀空間。同時,幼兒還可以與小伙伴分享交流書中的內容,在相互分享的過程中,通過與傾聽他人的言語表達方式與思維火花的碰撞,有助于幼兒學習到更多東西。其次,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認真觀察幼兒的閱讀活動,傾聽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并適時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3]。
(四)加強版權意識
在進行集體閱讀時,幼兒的學習是以接受學習為主,課堂語言教學活動成為其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把握住教育契機,通過介紹早期閱讀材料的作者,去引導幼兒尊重他人的著作權。例如當教師在講授繪本《蘇菲生氣了》時可以說:“小朋友們,這堂課我們一起來聽聽蘇菲的故事,故事名叫《蘇菲生氣了》,這是由美國作家莫里?邦先生創(chuàng)作的?!痹陂喿x完之后,教師可以再一次強調一下:“讓我們一起來感謝莫里?邦先生為我們創(chuàng)作了有趣的故事!”這樣看似細微的作者介紹會幫助幼兒萌發(fā)版權意識,久而久之,幼兒就會養(yǎng)成去關注讀本作者的習慣,形成尊重他人版權的意識。
三、總結
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小班幼兒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對孩子進入書面階段的閱讀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早期閱讀課堂教學方法,調動起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為孩子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水愛.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課堂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4):156-158.
[2]方志麗.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探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7(7):84-85.
[3]高桂蘭.談幼兒早期閱讀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5):110-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