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艷
[摘 要] 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幼兒美術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力求使學生德美兼?zhèn)?。美術教育新課程標準提出,讓幼兒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情趣中學習美術,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時,應該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以廣泛的文化情境為前提,滲透德育。
[關鍵詞] 幼兒;美術教育;德育;途徑
一、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人一生的發(fā)展充滿著變數(shù)和不確定性,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是可以培養(yǎng)和塑造的。一個人如果在幼兒時期能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觀的培養(yǎng)和熏陶,將有利于整個社會朝著文明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的基礎教育階段,對每個人兒童期及整個人生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幼兒進行德育就非常有必要。
全面教育不僅僅指智育,還包括德育、體育、美育等幾個方面。一直以來,智育是幼兒教育的重點,有些落后地區(qū)的幼兒園尤其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等幾個方面的教育,使幼兒教育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有些幼兒園雖然開展了全面教育,但德、智、體、美、勞教育卻沒有相互融合,比如體育課就只重視體育技能的傳授,美術課就側重培養(yǎng)孩子的繪畫技巧……都忽視了對幼兒德育的關注。而德育如果僅僅依靠思想品德課,或者教師向孩子單純地講述道德規(guī)范條例是遠遠不夠的。有效的德育是將道德理念滲透到其他學科教育中去,在潛移默化中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觀種植到幼兒們的心靈中,讓幼兒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幼兒美術教育和德育相結合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過程中,不僅要反映描繪對象,還要融進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作品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人生觀和世界觀。美術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不能通過固定的形式或灌輸概念來實現(xiàn)。美術是一種“視覺語言”,不能通過邏輯思維的方式來證明某種道德存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美的認識無形之中已經(jīng)融進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美也就是德的外化表現(xiàn)。
(一)言傳身教塑造“美”
幼兒教育中,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教師本身具有的高尚品德就是美的象征。因此幼兒美術教師首先要在從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入手,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孩子,感染孩子,讓孩子在教師的美好形象中體會到“品德”的重要性。教師文明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引導作用;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孩子優(yōu)秀品德的形成起著促進作用;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孩子良好心態(tài)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教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對孩子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起著催化作用。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幼兒的日常行為,所以要想將德育和美術教育融合到一起,幼兒美術教師就要言傳身教,首先塑造自己“美”的人格。
(二)在課堂語言中滲透德育
美術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一種視覺藝術,屬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感性事物。教師可以將美術中的感性語言和德育中的理性語言相結合,來提升孩子的道德素質(zhì)。美術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幼兒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情趣中學習美術,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時,應該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以廣泛的文化情境為前提,滲透德育。
幼兒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只是停留在這幅作品像不像、美不美的層面上,審美層次還處于初級階段,不能領悟作品的意境和作品所反映的現(xiàn)實。對此,例如教師在講解《生氣的爸爸媽媽》這幅作品時,首先要讓幼兒仔細觀察生氣和不生氣時的爸爸媽媽是什么樣子,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樣的筆觸來進行描畫。然后讓幼兒理解他們從生氣到不生氣的轉(zhuǎn)變源于對寶寶的愛。教師不僅要給孩子們講解這幅畫的美妙之處和特點,還要讓孩子們體會父母的愛,通過圖畫觸動幼兒的心靈,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激發(fā)孩子們愛父母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尊老愛幼的品德,并且樹立將自己的愛心傳遞出去的觀念。
(三)在實踐創(chuàng)作中滲透德育
美術活動不僅包括欣賞,還包括手繪和手工等多種活動?,F(xiàn)在的美術活動更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手工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比例較大。手工的開展就需要使用很多的材料,這時,教師可以趁機培養(yǎng)幼兒勤儉節(jié)約的美好品德,要求幼兒在手工活動中盡量節(jié)省材料,愛惜資源。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獨生子女在花錢上根本沒有節(jié)制,對于美術活動中手工材料更不在乎,浪費現(xiàn)象尤其嚴重。因此,在幼兒開展美術手工活動時,對于他們浪費材料的現(xiàn)象教師就要及時制止,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并要在班上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榜樣,讓孩子們學習。教師要指導孩子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手工材料,鼓勵他們拿廢棄的材料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變廢為寶,這樣既讓孩子的美術創(chuàng)意能力得到發(fā)展,又讓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讓他們深知現(xiàn)在的幸福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此外,幼兒比較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美術教學內(nèi)容,多講一些獻身藝術、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的畫家的故事,讓他們從中獲得啟發(fā)。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再將德育滲透其間,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幼兒進行繪畫或手工制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合作完成,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力量,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四)在交流欣賞中滲透德育
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時候,都會將其人生觀和世界觀融入進去,觀者在欣賞他們的作品時,無形之中也會受到其作品中包含的道德觀的熏陶和影響。在幼兒美術教育中,進行德育的途徑很多,教師要努力挖掘美術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美和藝術美,使藝術欣賞和德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幼兒美術教材中也有很多都是中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大多技藝高超、品德高尚,如徐悲鴻、畢加索等,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教師在向幼兒講解他們的作品時,應講解一些能體現(xiàn)他們高尚品德的感人事跡。教師應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和講解;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講述“我心目中的畫家”“畫家的故事”“我喜愛的畫家”等,從而使幼兒的道德情操得到升華。
教師在指導孩子欣賞美術作品時,可將思想教育滲透其間。例如詹建俊的作品《狼牙山五壯士》中的戰(zhàn)士們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顯示了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和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教師應該多從作品的思想、題材和內(nèi)容上對幼兒講解,讓孩子們不僅領略到作品的藝術之美,還從這幅畫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從而培養(yǎng)不怕困難、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品質(zhì)。
德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德育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梢钥闯觯掠谟變好佬g教育中的滲透具有重大的意義,但這種滲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使孩子成為一個心靈美、高尚純潔的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就應該在美術教育中充分滲透德育。將德育融入美術課堂,能夠讓祖國的花朵在美術的搖籃里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埋下一顆美德的種子。
參考文獻
[1]丁云.寓德育于美術活動中[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6).
[2]嚴環(huán).融德育于幼兒美術活動中[J].江西教育,2015,(05).
[3]李琳.在美術區(qū)域游戲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2015,(12).
[4]宋愛慧.創(chuàng)意繪畫與幼兒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02).
責任編輯 萬永勇endprint